在昨天知乎「讀讀日報」的發布會上,知乎CEO周源反覆提到了一本書——《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他引述其中的觀點來為知乎社區理念背書:一個城市解決了治安問題,下一步需要的便是繁榮。

《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一書出版於1961年,數十年來一直被看作是城市研究和城市規劃領域的經典。事實上,不僅僅是城市規劃方面專業學者在研讀,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普通讀者也開始關注這本書,並從城市複雜性和發展的角度對於社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書作者簡·雅各布斯早年曾擔任建築類雜誌編輯,在報道的過程中她逐漸對傳統的城市規劃觀念發生了懷疑,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中她猛烈抨擊了當時美國大城市的規劃。據說她因言論過激兩次入獄,在書出版的13年後她成為了加拿大公民。

書入法精選了該書中的18條摘錄,幫助你在最短的時間里對這本經典有個大致了解。一個參考是,亞馬遜上283人對此書進行了評價,181位用戶給了5星,但對於該書的翻譯,亞馬遜和豆瓣上都有不少用戶吐槽。

 

書摘

1、「城市規劃者們當碰到現實中的矛盾威脅到要推翻他們千辛萬苦學來的知識時,他們一定會把現實撇在一邊。」

2、「我們用最初的幾十億建了低收入住宅區:少年犯罪、蓄意破壞和普遍社會失望;中等收入區:死氣沉沉,無城市生氣;奢華的住宅:用庸俗沖淡他的乏味;文化中心無力支持一家好的書店;快車道抽取了城市的精華,大大地損傷了城市的元氣。這不是城市的改建,這是對城市的洗劫。」

3、「越來越多的規劃者和設計者們相信如果他們能解決交通問題,他們就能解決城市的主要問題。城市有着遠比車輛交通要錯綜複雜得多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在你還不知道城市是如何運行的、需要為它的街道做些什麼之前,你怎麼能夠知道如何來應付交通問題?你不可能知道。」

4、「正確的描述不是來自於世界應該是什麼樣的,而是來自於它實際上是什麼樣的。」

5、「有一種東西比公開的醜陋和混亂還要惡劣,那就是戴着一副虛偽面具,假裝秩序井然,但實質是視而不見或壓抑正在掙扎中的並要求給予關注的真實的秩序。」

6、「過多的街道是一種浪費,只對房地產商有利,他們因為是按門前的面積來測算價格。」

7、「城市公共區域的安寧——人行道和街道的安寧——不是主要由警察來維持的,儘管這是警察的責任。

它主要是由一個相互關聯的、非正式的網絡來維持的,這是一個有着自覺的抑制手段和標準的網絡,由人們自行產生,也由其強制執行。」

 

8、「一條城市街道想要應付陌生人,在陌生人多的時候能確保安全,就像那些很成功的城市街區一樣,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

首先,在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之間必須要界限分明,不能像郊區的住宅區那樣混合在一起。

第二,必須要有一些眼睛盯着街道,這些眼睛屬於我們稱為街道的天然居住者。街邊的樓房具有應付陌生人、確保居民以及陌生人安全的任務,它們必須面向街道,不能背向街道,使街道失去保護的眼睛。

第三,人行道上必須總有行人,這樣既可以增添看着街道的眼睛的數量,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從樓裡往街上看。

沒有人會喜歡坐在門廊或從窗子里往外看空蕩盪的大街。幾乎沒有人會這麼做。相反,很多人常常會通過觀看街上的活動自娛自樂。」

 

9、「隱私在城市中是很珍貴、不可缺少的。也許在任何地方它都是非常珍貴和不可缺少的,但是在很多地方,人們得不到隱私。在一些小地方,每個人都知道別人的事情。而在城市裡卻不是這樣——只有那些你願意向他們傾訴的人才知道很多關於你的事。

這是城市的特性之一,對城市裡的大部分人來說都非常重要不管是高收入者還是低收入者,不管是白人還是有色人種,不管是老居民還是初來乍到者,隱私是大城市生活的一個禮物,受到深深的珍愛和小心翼翼的防衛。

 

『共有』(togetherness)是規劃理論中一個古老的理想,用『令人噁心』一詞來描述它是很恰當的。

很顯然,『共有』這種新郊區的精神來源在城市裡起到了很大的破壞作用。很多東西都被要求「共享」,這種的要求卻反而使得城市人各奔東西,互不關心。」

 

10、「在實際生活中,只有從城市人行道上的那些普普通通的成人(而不是對他們承擔正式責任的親友)身上,孩子們才能學到(如果他們要學的話)成功的城市生活最基本的東西:人們互相間即使沒有任何關係也必須有哪怕是一點點對彼此的公共責任感。

11、「城市完全是一個有着具體形狀和活動的地方。我們在理解城市的行為和了解有關城市的有用信息時,應該觀察實際發生的事情,而不是進行虛無縹緲的遐想。

在現實生活中,只有多樣化的環境才具有實際的魅力,產生自然的生命之流,招致源源不斷的使用的人流。

……

建築物表面上的變化形式也許會給人一種多樣化的感覺,但是,只有在經濟和社會方面具備了真正多樣化內容(如能夠產生不同日程活動的人流)的環境才能賦予公園意義,才能具備把生命的福祉賦予公園的力量。」

 

12、「一個城市的整體性表現在能夠把有共同興趣的人聚攏到一起,這是城市最大的可用資源之一,很可能是最大的一個。反過來,一個城市地區需要的資源之一就是那些能夠接近城市的政治、行政當局和特殊利益集團的人,而這裡所說的城市指的就是作為整體的城市。」

 

13、要想在城市的街道和地區生髮豐富的多樣性,四個條件不可缺少:

1、地區以及其盡可能多的內部區域的主要功能必須要多於一個,最好是多於兩個。這些功能必須要確保人流的存在,不管是按照不同的日程出門的人,還是因不同的目標來到此地的人,他們都應該能夠使用很多共同的設施。

2、大多數的街段必須要短。也就是說,在街道上能夠很容易拐彎。

3、一個地區的建築物應該各式各樣,年代和狀況各不相同,經濟效用也不同,且混合均勻。

4、人流的密度必須要達到足夠高的程度,不管這些人是為什麼目的來到這裡的。這也包括本地居民的人流也要達到相等的密度。

這四個條件的結合能產生最有效的經濟資源。雖然即使有了這四個條件,也不是所有的城市地區都能生髮相同的多樣性。

……

表面上,老城市看來缺乏秩序,其實在其背後有一種神奇的秩序在維持着街道的安全和城市的自由—這正是老城市的成功之處。這是一種複雜的秩序。其實質是城市互相關聯的人行道用途,這為它帶來了一個又一個駐足的目光,正正是這種目光構成了城市人行道上安全監視系統。

 

14、「一個好的城市街區可以吸引新來者,不管是自己選擇到來的新來者還是臨時找個地方安頓的暫住者,而且它還可以保護相當多的過渡性人口。

……

區域經濟活躍表現出兩個方面:

1、產業更新換代快;

2、產業間更替快。前者街區適應企業需要不斷更新建築,後者企業適應街區需要翻修重複使用老建築。」

 

15、「從城市的本質來說,大都市應該提供人們只有在旅行中才能得到的東西,那就是新奇。因為新奇會導致提問,並且打破已有的觀念,因此它也會將我們的理解力提升到相當的高度。沒有什麼比那些集權當局千方百計不讓他們的人民看到新奇的東西更能說明它的重要。大城市被切割成一小塊,一小塊,每一塊都被監督、純化和一體化。新奇帶來的神秘感和人們帶有批判的理性精神一同被清除出城市。

……

資金使用的方式應該轉化成城市再生的手段,從造成劇烈的、迅猛的變化轉化成持續的、漸次的、複雜的和溫和的變化。」

 

16、「城市設計者首先需要端正的,是不再試圖用藝術來取代生活,即回到一種既尊重和突出藝術,又尊重和突出生活的思想認識上來,闡明、體現和解釋城市的秩序。

這種混淆藝術和生活的結果,既不是生活也不是藝術,而是一種標本而已。」

 

17、「重塑街道的方式:依靠一些小販;依靠房租擔保住宅的方法;設計時將一層架空留作商業用途;降低沿街建築成本。

……

關於拯救和再利用公共住宅:對地面住宅房子進行重新整合,使其融入周圍的城市;保證住宅樓內的安全;取消居住者收入限制。」

 

18、科學思想發展的三個過程:

1.處理簡單性問題的能力;

2.處理無序複雜性問題的能力;

3.處理有序複雜性問題的能力。

 

城市是一種有序複雜性問題,然而目前(成文時)的城市規劃工作者依然將城市作為無序複雜性問題來處理,甚至於是複雜化了的簡單性問題。

 

以上內容節選自:

[加拿大] 簡·雅各布斯

金衡山 譯

譯林出版社

豆瓣評分:8.7

ROOBOOK:★★★★


 知乎CEO周源反覆提起的《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在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