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每年的新曆9月23日前後。
秋分之「分」為「半」之意,正如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相等,可以說秋分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日子。
從氣候上講,秋分是一年中的冷熱交界線,是冬天的前奏,一過秋分,就意味著夜晚慢慢變長,天氣逐漸寒冷起來,養生保健也要格外重視起來。中醫養生講究「陰陽平衡」,因而在精神和飲食上要注意調和。
精神調養
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老人可減少說話,多登高遠眺,讓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消散。同時,秋分後,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俗話說「傷春悲秋」,也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在精神養生方面,由於秋季天氣的變化,人們的情緒也容易受到影響而產生「悲秋」之感。所以秋分過後人們應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以適應深秋容平之氣。
日常調養
日常生活中,首先要注意適當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此時正值天高氣爽,也較宜進行戶外活動,不妨開展一些運動量不是很強烈的戶外活動,如登山、慢跑、散步也都是不錯的運動之選。因氣溫逐漸下降,會開始有秋涼之意,更會有秋燥的感冒。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但秋季鍛煉一開始強度不宜太大,應視身體狀況逐漸增強,切不可過度運動,否則將會增加身體的疲憊感,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
其次是充足的睡眠。睡眠不僅能恢復體力,並要遵照人體生物鐘的運行規律,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做到起居有常。
最後,是注意營養。
一是保持飲食清淡,不吃重油膩味的食物,這類食物不僅會加重腸胃負擔,還會使體溫、血糖上升,會使人萎靡不振,產生疲憊感;
二是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因維生素能促使體內疲勞時所存積的代謝物儘快排除;
三是多吃含鉀食物,如乾果、豆類、海產品等,它能維持細胞水分,增強其活性,有助於機體恢復生機;
四是多吃含咖啡因的食物,如茶、咖啡、巧克力等,它能增強呼吸的頻率和深度。
飲食調養
秋分節氣的氣候,正是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於收斂、閉藏,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日宜收不宜散,還要防止涼燥,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
在飲食上,因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儘量少食蔥、薑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
同時秋燥津液易傷,除了使用必備的護膚品來預防口唇和皮膚乾燥之外,也應多食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比如銀耳、百合、秋梨、芝麻、藕等。諸如老鴨湯、鯽魚湯、豬肝湯等湯品也是秋季居家養生之佳品。
食療方面,以下推薦數款最適合秋分節氣的養生飲食:
1、玉竹百合瘦肉湯
材料:玉竹、百合各30克,豬瘦肉300克,生薑3片。
功效:玉竹補陰潤燥、生津止渴,善治肺胃陰虛燥熱之症;百合具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豬瘦肉有填精補五臟的功效。諸物合用,具有滋陰潤燥,調和五臟的作用。
2、菊花大棗枸杞粥
材料:菊花、杞子各10克,大棗5粒,瘦豬肉200克,米200克。
功效:補氣、除燥、解毒、止咳化痰、通便秘、治失眠、降低血壓、補氣益血。
3、綠豆薏仁鴨湯
材料:鴨肉200克、薏仁30克、砂仁5克、陳皮10克,生薑10克。
功效:大補虛勞、滋陰養胃外,還可消毒熱、利小便、退瘡癤,利水消腫。
4、絲瓜炒蝦仁
材料:絲瓜200克、蝦仁30克,生薑10克。
功效:調理月經、清暑涼血、解毒通便、祛風化痰、潤膚美容、通經絡、行血脈、下乳汁、清熱、化痰、通絡。
5、蓮藕排骨湯
材料:蓮藕300克,豬排骨200克,黃酒、生薑、蔥、鹽少許。
功效:熟藕性味甘溫,可開胃、滋補、生肌、止瀉、固精、養胃滋陰、健脾益氣的功效,此湯可幫助人們緩解秋燥。
泡腳——秋天簡單的保健方法
秋分之後開始真正進入秋季,氣溫驟降,天氣乾燥。所以,王醫師給大家推介秋天最簡單的保健方法——泡腳。
因為足浴能促進血液迴圈。腳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稱,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血液迴圈不好,故古典醫學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特別是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足浴是極好的保健方法。
足浴能夠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及經絡,人體的足部是多條經絡的彙聚點。如果在泡腳水中加些中藥,如生薑,黃茋、桂枝等,益處更加明顯,因中藥泡腳對很多疾病的治療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王德利醫師
靈機文化簽約中醫師,香港特別行政區註冊中醫師及為亞太中醫研究院創辦人及院長。現為靈機順曆APP提供專業養生內容和中醫服務。
王德利:秋分時節如何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