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首富李嘉誠近日被指賣出內地資產,有從內地撤資之嫌,令他深陷輿論漩渦之中;而《人民日報》今天(21)亦有以「對李嘉誠,與其挽留不如目送」為題的評論中,就事件發表見解。

評論內容表示,有一些人選擇從感性的角度來審視:「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的優惠政策、開放環境、巨大市場,是他(李嘉誠)走到今天的重要基石;而這幾年來,由於轉方式、調結構,大陸經濟增速主動回調,李嘉誠的選擇就顯得尤為扎眼。從普通人的樸素情感出發,好的時候同享福,遇到困難卻不能共度難關,這在觀感上確實讓一些人覺得有點說不過去。」

可是,評論強調在看待一件事情時,不能僅僅停留於感性:「李嘉誠到大陸賺錢,如果因為曾經給予優惠而主張“不宜想走就走”,即便在道德上有正當性,在道理上也說不通,更與法治精神相悖。今天的大陸,政治清明、法治昌明、市場透明,當然有足夠的底氣接受任何資本的歸去來兮。只是,如果缺少這樣的大視野,激於義憤而情緒失控,甚至公開叫囂“別讓李嘉誠跑了”,就顯得有點落後於時代的不自信了,也不利於企業家樹立信心。」

評論又指李嘉誠在內地有多個重要的投資,故撤資是一件「標誌性的事件」,也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但它多次重申,倘若對此做出過度解讀,甚至由此預測中國經濟是過於誇張:「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的比重超過12%,這麼大的盤子、這麼重的分量,一個商人的撤離能影響基本面嗎?全球化時代,資本流動再正常不過,沒必要對此風聲鶴唳市場經濟本就是多元經濟、流動經濟,有人走、有人來,有人看跌、有人看漲。只要中國深入推進改革、堅定完成轉型、保持市場活力,就不用擔心李嘉誠之後沒有資本進來。」

此外,評論引述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日前所說「更多的外來投資對在中國投資信心逐步增強」的一番說話,指出中國官方對李嘉誠撤資表現得從容淡定。評論最後以「如果僅僅把中國視為利益性市場,而不是戰略性市場,一些人可能會選擇離開。但時間將証明,大陸錯過的可能只是一兩個商人、一兩家企業,而他們失去的,則將是與中國一起成長的整個時代。」作結,再次凸顯內地無懼李嘉誠撤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