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會早前通過了香港教育學院(下稱教院)正名為大學的申請,近日教育局指收到教院提出的報告指校名要包含「教育」二字,教院校長張仁良表示,相關工作小組已提出兩個校名,分別為「師範大學」和「教育大學」,而校訓則分別有五個選項「知類通達」、「厚德日新」、「恭德慎行」、「博取謙受」和「學行兼脩」。校方表示將於本星期起,透過電郵或郵寄方式就校名、校訓等進行意見調查,至今已收到六千多個師生及校友回覆,調查將於本月底結束。

校方早前推出網上投票,希望於本月收集全校師生的心儀校名及校訓。學生會認為「香港教育大學」比「香港師範大學」較好,學生會秘書羅麗洙表示,他們認為「教育」的意思比純粹訓練教師更廣更闊,而五個校訓選項中,學生會支持出於楚辭《離騷》的「學行兼脩」,以說明兼顧學業及品行,認為有寄語學生道路漫長需不斷突破,以及作為成功準教師應有品格的意思。

教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高級專任導師莊耀洸認為,「規範」一詞側重單向灌輸,而「師範」背後涉及的教育觀是以教師為模仿和學習對象,形象略嫌狹隘單一;若改名為「教育大學」,則更貼近新辦培訓教師的大學,可擺脫以往師範作為職業導向訓練的既定形象,又能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觀,所以認為命名為「教育大學」比「師範大學」優勝。

教院校長張仁良表明,自己作為校長會保持中立,不會投票,又指兩個校名均各有支持,喜歡「師範大學」的人認為可與大中華地區接軌,而認為「教育大學」較好的人就感覺「師範」一詞較窄,「教育」的涵蓋度相對較大,包括教育老師和師範兩個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