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土派”內部不同派系的紛爭成為網上社交平台的焦點,本土力量主席何志光跟城邦論創始人陳雲的關係決裂,連日的紛爭更無意中引起主流傳媒注視。事緣何志光於網上表示為了顯示自己與陳雲的華夏文化區隔開來,以便區議會選舉時讓公眾辨別,故此採用漢文化作為自己的文化信仰;不僅如此,何志光亦措辭強硬地批評某位隸屬於城邦派陣營的人士,何認為那位有志參選2015區議會選舉的人士行徑乖張,擔心會令普羅大眾對本土派留下壞印象。
委實,政治圈從來就是充斥著鬥爭,故此筆者對是次何、陳決裂不感到意外,問題在於為何出現鬥爭? 筆者認為是次鬥爭的原因歸究於”本土派”這個令人感覺像鐵板一塊的怪東西。在現今香港政圈中打滾,只要閣下是站在與建制及泛民對立面的政治人物,閣下都被生硬冠以”本土派”之名。然則不同的人總有各自的身裁,有燕瘦環肥、有高大威猛、有嬌小玲瓏……難道這些人都合穿同一件尺碼的衣裳?! 答案不言而喻。筆者可以預視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本土派不同派系之間的定位爭拗。
眾所周知,政治從來都是生活一部分,不同時期的香港有著截然不同的政治主張,早期有本土派,現時則加入港獨派、歸英派、城邦派等。香港在97主權移交後,與中國大陸曾經有一段為數10多年的政治蜜月期,當時香港與中國除了在官方層面維持緊密來往外,其時本地社會與中國大陸仍彷彿像英治時期般區隔開來。可惜好景不常,自2010年開始,這種人為地營造出來的中港區隔開始褪色,來自中國大陸的政治力量不斷衝擊香港的社會制度,如中港自駕遊、雙非孕婦來港產子、中國大陸多達49個城市逾1億居民獲資格來港個人遊、中國公安部批准深圳戶籍居民可1年來無限次來港等。上述來自中國大陸的政治衝擊,導致香港行之有效的社會制度瀕臨失效,民怨日深,於是香港政治圈出現了”香港人優先”的政治主張,旋即為各方政治勢力所效法,最後演變成但凡在政治理念中提及捍衛香港人權益及維護香港舊有社會制度的政治人物,都被外界概括為”本土派”。
可是世事如棋局局新,於香港社會尤甚。早年香港社會制度受到來自中國的政治力量衝擊,再加上中共對香港2017行政長官選舉作出的無理干預-”人大8。31框架”,導致79天佔領街道行動,香港人已對一國兩制失去幻想,大家不約而同地意識到假如中港區隔沒有中國政府的配合,一切皆是空談,更甚的是有為數不少的香港人透過對比英治時期與主權移交後的生活狀況,發現當年港人提出”以回歸共產中國,換取民主自由”是愚不可及的錯誤決定,群眾對香港政治制度的離心離德顯然無法透過本土派政治人物向政府施壓,政府復以”限奶令”、”本港公私立醫院不接受雙非孕婦預約產子”回應以便草草了事。
容許筆者咬文嚼字地說,“本土派”是不著邊際的政治詞彙,它既沒有如港獨派和歸英派的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亦沒有城邦派的開門見山、理性務實。
港獨派和歸英派主張香港人應醒覺當年”民主回歸共產中國”是錯誤的政治決定,香港無法在沒有西方國家參與的制衡下的一國兩制下存活,中國吞併香港只是早晚的問題;港獨派主張香港人應善加利用得天獨厚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以實現香港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由於中國依頼香港作平台,與國際資金進行交往,故此透過提高中國企業在港的融資難度,將導致大量中國企業無法籌措足夠資金以償還早年因過量發展業務而欠下的債務,最終中國大陸的泡沫經濟因眾多企業的資金錬斷裂而爆破,中共無法再以治下中國大陸的高速經濟發展換取管治合法地位,中國大陸民變四起之時,結果中共政權亦隨之倒台,香港可伺機而獨立建國。歸英派則主張香港人應尋求英國政府以中英聯合聲明締約國及香港前宗主國的身份介入香港政治現狀,由於香港在主權移交18年之間出現社會制度大倒退,各種由英治時期保留下來的政經文化皆為特區政府所消滅殆盡,因此香港殷切地需要由英國政府重新勵精圖治一番,然後香港以公投自決的方式獨立建國,復以加入英聯邦,與英國政府保持緊密的政經關係。
城邦派則主張香港不必尋求港獨、歸英般的獨立建國進程。從現實政治角度而出發,城邦派認為香港與中國大陸不適宜存在着一國兩制以外的政治關係,只要中國大陸跟香港能恪守區隔政策,輔以雙方在國防、外交、政治、經濟上互補長短,這樣中國大陸香港可以在往後的發展路途中各取所需,形成類近國與國間和睦可親的雙邊關係。此外,城邦派亦基於中港兩地屬同一文化源流—華夏文明,當中香港受惠於英治時期與中國大陸隔絕,再者當時港英政府甚少介入香港華人社群事務,故此香港得以保留華夏文化的精粹,如新界鄉村的祖宗祠堂、家族群體聚居於圍村等;然而,中國大陸受累於早年的文化大革命,導致中國大陸從原本貴為華夏文明發祥地,變為今天舉國道德淪喪、綱紀渙散的鬼地方。因此城邦派倡議香港與中國大陸維持上述提及的雙邊關係,以提供機會予中國大陸學習華夏文化正統,待中國大陸重拾往昔消逝的華夏社會風俗,最終華夏文化成為維繫香港與中國大陸的推因素,並期望藉機吸引日韓和東南亞國家加入以香港為中心的華夏文化圈。
然而,本土派只有單純的口號式政治主張,如香港人優先、不要大陸化等,這些口號可以被其他政治勢力挪用,例如新界原居民可以自詡為本土派,並主張”丁屋政策”應千秋萬世地運行……..
因此本地派的不同派系應懂得尋求更高階的政治定位,如港獨、歸英、城邦,以便應對接踵而來的挑戰。
假如”本土派”的政治人物如未能洞察民心思變,無法更新自己的政治定位,相信他/她很快便會因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而被群眾唾棄。就讓我們為“本土派”這個既模稜兩可、同時又不合時宜的政治詞彙埋進堆填區。
摒棄本土各歸本位(源。動力)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