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費土地資源嘅空置率高嘅休憩設施,尤其係籃球場,必須再規劃,一係冇人用/少人用就拆,一係就用綜合運動大樓解決問題。擠出嚟嘅地方就算唔起樓,都應該與時並進,興建其他休憩設施。由於天然地理地質問題規限,香港土地資源嚴重不足,有人無屋住,有屋住唔呢種瘋狂現象已經進入"Old news is always exciting"嘅境界。

香港其實係有好多室外籃球場,即所謂街場,係長期使用率不足,甚至長期冇人用。根據怪獸家長同特首嘅邏輯,在香港做運動員九成九乞米,又冇經濟貢獻(事實上唔係),係最唔希望自己子女做的職業,除非子女來自離地中產,接受個仔女講"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所以,不會有幾多學生使用。

籃球場最高使用率嘅年代應該是90-00年代,跟隊打波,踩場等等正常過暗角打人好多,亦都成日做。我已經係老一輩的人,唔喜歡咩事都要求警協,球場有球場嘅規矩。政府唔立例,我地就自己決定,自己遵守,呢種行為叫做自律。現今香港社會咩事都唔立例唔得,但又要講公民權,其實係香港人已經唔知道咩叫自律。政府唔係上帝,又點同時滿足所有人?何況上帝根本都做唔到。

90年代早期,要搵一個冇人使用嘅球場,基本上,你等到熄燈,都仲有人用緊。一套男兒當入樽,成為90年代所有青少年嘅夢想。每個人都話自己識得上籃,插花,轉身射籃等等專業籃球員動作。當時更加會有街場仔自稱櫻木,流川,三井等不斷研習花式技巧,射籃一定要穿針。一套動漫反帶起NBA熱潮,帶起打籃球熱潮,米高佐敦就成為當年的NBA標誌!現在30-50歲嘅男士,個個都話會打籃球。但係現今中小學生,放學有咩做?會唔會忙到放學直入ICU?講呢D,套嘢收咗皮啦,永恆譚玉瑛都走咗一段時間。

而加細路放學多數係去補習班,興趣班,做功課,玩電話等等。以前我地放學會去打波打機,抽閃卡,去信和好景智樂等等追日本文化,往往玩到6點幾,做完愛做嘅事先回家。恐怕而家D學生哥要咁做都有難度。

而家D籃球場,平日大多數得班30零歲左右嘅"老人家"打波。年青人平日少出現,假日都係稀有動物級。所以室外籃球場已經冇咩人用,好應該分批拆除,好好利用土地。住屋同其他迎合大媽緊要定打波緊要?現今香港人應該明白咩叫二等公民。況且,都冇咩家長會給子女放學流連街場呢種龍蛇混雜嘅地方,驚死會有黑社會或者壞人帶壞對寶貝仔女(點知自己仔女有機會惡過沉默的赤龍)。況且齋打波冇獎攞根本冇咩作為,學校唔會加分。

今時今日Book街場的規矩係你再走埋去大叫跟隊,會俾人笑你唔識規矩。而家要打波,你必須要先Book場,一講錢就冇人情講,冇互相遷就。一句:我地Book咗場,ends。

咩事都講法律嘅年代,其實只會令好多事情都變得非黑即白,冇彎轉。大家都捉住條法律自我演繹,繹錯都照去馬,大不了就亂拋公民權,社會又點會和諧。而家人與人之間絕對冇感情可言,白紙黑字嘅法律,就係絕對,想讓給你都唔得,一係你輸打贏要,無限拉布囉。

以前,所謂搶場,就係有另一班自以為高手的嘅人,走來挑戰。輸就要離開球場,讓俾贏家繼續享用。這正正係令到大家,香港地香港人打波技術更加有層次,連其他地方都要出Poster宣揚一下。成王敗寇,你心服口服,就算俾人犯你規,你倒地,對方都唔會話你好"久"。而家別人一句Book咗場,你就必須離開球場,你個心唔服。而家好似係只有你打波,冇得比較,冇Invade and Challenge,又點會有進步呢?久而久之就變成部份年青人自以為是,以為自己一定啱,一定係superb,其實你既世界可能只有你自己。黎明話:要挑戰別人,先挑戰自己。一定唔夠啦,贏了自己又點?仲有其他人,再唔可以同自己講"我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俾D掌聲自己"。我地要進步,係要有里程碑,關關難關關關過,贏自己只係第一關。當年街場就因為街場龍蛇混雜,臥虎藏龍,如果你喺灣仔修頓,你分分鐘有幸遇到香港代表隊係街邊挑你機。

球場必須拆,係因為一個球場可以起一棟樓,但一個球場只能夠同一時間俾10人打波,完全不符合經濟原則。棟樓裡面留2,3層起籃球場就打到你笑啦。世上種種,必須有割捨,先會有將來。年青人或者不明白,要政府做到兩全其美,只係一種理論,其實你做咩都係順得哥情失嫂意啦。香港人最重要嘅核心,其實就係高度自律。英國佬年代,不是靠我地自律,香港一早玩完了。

清潔香港大行動,應該係由我地每一個市民自己先行醒覺,守護我地呢一個家,香港。講咩我交咗稅俾政府,政府要負全責,what a bullshit。你唔好叫政府派人入黎,唔幫你清潔埋你屋企?當年垃圾蟲廣告,其實大家唔係怕罰款,係怕嗰對眼,怕被人歧視,激發自己嘅羞恥心。今日越來越多人都諉過於人,冇羞恥心,會諗到:捉到我先算啦,我交咁多稅就係請你班清潔工人掃地架嘛。你咁諗就仆街啦,交最多稅嘅係班富豪,所謂嘅霸權,所以港豬唔好話政府點解唔將你放喺第一位啦。

作者:占米糕(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男兒當入樽(占米糕)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