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剛剛開了一個頭,便被終結。

 

11月28日,大神總裁祝芳浩在微博首度回應傳聞中BAT將入股獨立后的大神一事:1)為適應大神的高速成長,我們會考慮借助資本的力量;2)不管資本層面如何運作,大神將始終保持獨立運營;3)大神的核心競爭力現在以及未來仍然是產品,這一點不僅在F系列體現,在即將發布的旗艦產品#大神X7#中更加淋漓盡致。

 

針對祝芳浩的聲明,從某種意義上不可全信,雖然他否認了與BAT資本的合作事項,但沒有否認可能與BAT發生的產品合作可能性。

 

這種處處埋伏筆一向是互聯網企業所慣用的玩法。從這一點來看,大神似乎正在逐漸適應互聯網文化。這種適應是不得已為之,獨立的背後是一場不得不改的變革,從產品到思維。

 

來自體制外的創新

  

諾基亞現任CEO約瑪·奧利拉在記着招待會上公布同意微軟收購時最後說了一句話: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

  

去年4月6日,諾基亞位於南京東路上的全球最大旗艦店關閉,而在這條路的另外一端,蘋果旗艦店,人聲鼎沸。

  

從蘋果問世以來,日韓、歐美的手機都遭遇到了一場徹骨的冰冷之感,諾基亞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

 

這家巨頭從2011年依然把持全球手機廠商第一大的座椅到滑落只用了短短的兩年時間。

  

而在中國,蘋果的誕生除了改變手機的形態之外,對中國的手機廠商影響其實微乎其微。

  

在價格體系當中,蘋果的價位主打5000元,而三星、HTC則價位普遍在3000元向上的價位。與此相對,以中華酷聯為首的中國國產手機廠商的價格則在2000元以下。

  

因此,這股寒冬並未打擊到中國的手機廠商。

  

但2012年,小米出現了,從2000元的價位,到不足1000元的價位,小米肆無忌憚的攻擊着國產手機的地盤。

  

在IDC剛剛公布的今年Q3手機銷售量排行榜中,小米以1730萬的銷量排行第三,而排在第一和第二的為三星及蘋果。

 

類似小米這樣的體制外創新的案例在互聯網行業並不少見,例如微信從體制外突破了微博的封鎖、樂視從另外一個角度打破了傳統電視企業的霸權、餘額寶某種意義上重新定義了金融……

 

2012年,傳統手機產業冰寒刺骨。

 

破釜沉舟式的改革

 

與傳統的手機產業相比,小米真正具有攻擊性的並非是它的硬件亦或是它的價格,硬件配置、價格戰這本身就是中華酷聯的拿手好戲。

 

小米的真正攻擊性來自於它獨特的思維模式,傳統的商業當中,產品與利益是直接划等號的,一件產品售出,它所能獲得多少的利潤是多少就是多少。

 

但互聯網式商業模式注重則是這件產品所能帶來的長期收入,產品本身或許並不賺錢。

 

騰訊的QQ本身的IM功能上不收費,增值服務、入口轉化收費;360的安全衛士不收費,但面向B端的流量收費;小米的手機不賺錢(其實賺錢,但是因為強大的議價能力),通過軟性的應用商店、服務等收費……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這樣的破壞式創新令人膽寒,在去年一次和華為某高管的對話當中筆者得知,當時的華為每一台手機售出之後,所能夠獲得的產品本身外的收入約10元。

 

而小米在去年年底,僅僅依靠小米應用商店、主題商店以及遊戲中心為代表的生態體系,月營收突破3000萬元。

 

中華酷聯開始集體轉身,華為創辦榮耀與小米死磕,中興加大C端的投入,歷史性的在營銷上大撒金錢,酷派成立全新的大神品牌至於,更是在上周將架構一拆為三,分別面向運營商、電商、社會化渠道。

 

成績顯而易見,在剛剛過去的雙11,大神宣布全網總銷售額為5.6億元,其中大神F2京東單品銷量排名第一。而華為則以10.6億元的售價,緊隨小米之後。

 

在保證優勢的同時 要如何快速崛起?

 

但這些數字上的迫近並不足喜,真正的還是需要來看產品本身。

 

根據酷派數據顯示從大神F1(移動版、電信版、青春版)、到大神F2,大神1S,大神Note,其系列產品今年累計銷量已越過500萬,預計全年銷售超1000萬台。在4G上,從今年二月開始排名中國區第二。

 

大神的優勢在於供應鏈以及渠道、售后,在一、二線城市以外,這些可以給大神帶來最直接的成績,畢竟這不是短短幾年時間的新手機廠商可以快速打透的體系。

 

但至今,我們尚未看到中華酷聯有過關於增值服務方面的營收數據。如何在產品快速跑量之餘打開潘多拉之盒,才是改革的根本表現。

 

取長補短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小米在全國撒網式的來彌補自己的不足,而中華酷聯也在軟性層面下足了功夫。

 

大神獨立的背後,是一場單向的旅行,銷量的快速攀升只能帶來片刻的愉悅感,而如何將產業鏈快速打透才是最終目標。

 

在獨立前,酷派本身龐大的體系不適應這樣的打通,傳統的企業在決策層面上的繁瑣根本響應不了互聯網式的快速發展。

 

舉例來說,小米在今年一系列的投資,不同程度上在補足自己產業鏈上的薄弱環節,如千萬美元聯手優土,3億美元牽手愛奇藝,其他諸如迅雷、西山居等也相繼加入小米的陣營。

 

小米的後端服務產業鏈已經初具規模,但競爭對手們依然停留在比拼銷量的環節,這是一個明顯的誤區。

 

大神是否是看到了這樣的誤區因而獨立?

 

這一點不清楚,但輕裝上陣,便於資本的引入,便於合作夥伴的引入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不獨立,沒有合作夥伴會傻到為酷派做嫁衣,因為合作的最終目標是雙贏,但在酷派體系內,這很難發生。

 

 

From 丁鵬Gamewower


 大神獨立,一場不得不改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