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內地人富人減少來港購物消閒,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有一些市民叫好,認為可以紓緩香港旅客過盛帶來的壓力,也減低了铺租猛漲,令商店的營運成本減低,抑制各類物價的加風,從而減輕平民百姓的生活負擔,可是,理論卻每每和現實有悖,譬如大家估計铺租回落是一件好事,卻忽略了铺租急降衍生傷害性的副作用。
年初至今,報紙傳媒經常報導遊客區铺位租金大幅回落,幅度動輒4成以上,看似誇大,但我對此卻深信不疑,因為得到一位富貴業主朋友親口証實,他放租的遊客區旺铺,最近剛減租差不多5成續租,成功留住連鎖名店租客。
朋友铺位的經營租客指出,內地富人來港購物人數大減,旗下奢侈品營業額急降何止一半,因考慮連鎖店的市場佔有率,在遊客區內,門店佈局一直是星羅棋佈,採用大包圍策略,彼此續約的門店租金雖然減半,但對減輕集團沉重的營運成本,祇算是杯水車薪,聊勝於無,朋友業主於是追問既然生意這樣差,為何不索性約滿一間門店就關閉一間?該連鎖店老闆回應指一來是要維持市場佔有率,防止其他同業有機可乘,爭加據點進行惡性競爭。二來是希望守候內地經濟復甦,一旦高端消費遊客重臨,便可以收復失地。他曾經也考慮全線結業,預計損失非常慘重,更會商譽盡失,故此唯有繼續支撐下去!
不知道讀者們近期有沒有留意,近日不少名店都藉口換季進行大清貨促銷,一些貨品甚至減至一折,非常誇張,筆者近日也到過一間光顧,發覺陳列的特價貨品其實仍是行流的款式,想來是因為內地遊客劇減,預計的銷情落空,為免留下大量存貨跨年,被迫割價傾銷套現。
零售業疲弱不振,連帶酒店及餐飲業亦大受打擊,企業老闆們多在徬徨擔心未來的日子不好過,而作為香港支柱產業的金融業,受內地股市和人民幣貶值等衝擊,香港股市大幅波動,樓市成交受累急凍,不少買家按兵不動,二手樓小業主卻因供款壓力不大,議價空間依然寸土必爭,估計八月的二手樓成交宗數,極可能創出本年新低,能夠有3000宗左右已是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