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三馬加入華誼,我覺得自己特驕傲,也很開心……三五年後,我們光一項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就能拿回18個億,你說那時候如果華誼還賺不到30個億,那我們就有點笨了。」

                     ——華誼兄弟創始人、董事長王中軍

 

對於王中軍、王中磊兩兄弟而言,在2014年的年末,或許可以慨嘆一句:「2014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她。」

 

2014年11月18日晚,華誼兄弟對外發布公告,宣布定增36億元,馬雲(阿里)、馬化騰(騰訊)、馬明哲(中國平安)組成的「三馬」成為此次定增的主角,前兩者增持股份至8.08%,後者占股達到2%。無論是就定增的融資規模,還是融資對象的陣容而言,經此一役的華誼兄弟足可稱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娛樂傳媒集團」。

 

「我們市值現在在創業板是第一名,我們的利潤成長也是第一名,再一個就是我們產業布局之寬泛、之安全,股東結構之優秀,我覺得夠(首屈一指)了。」王中軍在接受虎嗅君專訪時說道。

 

這一年,在定增之前的絕大部分時間里,王中軍坦言,他和弟弟王中磊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我的電影業務的壓力比較大。在幾大公司裡頭,原來我電影一直第一名,今年突然被甩到後面……」

 

但華誼兄弟的另外兩個板塊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互聯網娛樂的進步在王中軍看來非常明顯,特別是完成了對銀漢的財務報表合併后,遊戲業務的盈利很大程度上支撐了華誼兄弟今年三季度財報的良好表現,公司整體利潤仍然保持了繼續增長。

 

2014的「去電影化」對於王中軍來說是非走不可的一步,這是華誼兄弟要轉型成為迪士尼一樣的世界級娛樂公司必須跨出去的一步。

 

「二馬」水到渠成,老馬十天搞掂

 

華誼兄弟此番定增前的停牌長達2月有餘,如此長的停牌周期是比較罕見的,定增后,公告中大量的內容闡釋了華誼兄弟與阿里、與騰訊在業務合作上的詳細安排。可以看得出,馬雲和馬化騰的增持絕不僅僅只是做一個財務投資這麼簡單。

 

「這次談判的時間長,等待的時間也長,(阿里和騰訊)當並列股東這個都是瞬間解決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華誼跟阿里、跟騰訊到底做什麼,(華誼兄弟)要的不是財務投資人。三個團隊用了很長的時間,拉出了一個非常細的(單子),也就是這個公告上的協議。」

 

王中軍所說的這個協議,細化到了包括與阿里、與騰訊合作影片的數量、釋放投資額的比例、IP內容流轉的去向和共同開發的方式——為這次資本和業務層面的戰略合作提供了異常清晰的註腳。

 

在王中軍而言,引入馬雲和馬化騰並沒有外界想象地那麼難,由於他本人與華誼與二馬有多年交道,華誼向馬雲和馬化騰發出對等的定增邀請是水到渠成。「我們公司這個董事會是超和睦和超團結的董事會。我認識馬雲的時間更長,從07年開始,認識馬化騰是2011年開始的,他們倆跟公司和我都有很多年的交道和交情,我們在定增的過程中,肯定是馬上咨詢他們兩個人,也就是邀請。『華誼定增,你們兩個人都繼續增持。』因為兩家公司都是大平台公司,對華誼非常重要,兩家有不同的平台,因此我就提了一個想法,只是一個想法,能不能定增發的一模一樣,都是9.2%,大家都同意了,這個事就算結束了。剩下就都是團隊在法律、財務和業務協議上的事情了。」

 

就在快要完成定增的時候,馬明哲的中國平安突然出現。王中軍回憶當時是在一次聚會上,馬明哲跟王中軍說他們對此次定增也有興趣,「就像故事一樣,我當時完全沒有想到他們能投進來,因為時間不夠,這麼大的一個公司決策的過程肯定很長。我當時打了很多預防針,我說非常歡迎您這麼大的公司,這是看得起華誼,也是看得起我。」

 

萬萬沒想到的是,王中軍第二天返京,馬明哲的團隊也迅即抵達北京,當天晚上就開始了定增事宜的商務和法務工作。「 他們確實非常高效率,幾天後就告訴我內部已經流程走完了,他們是可以投的,但那個時間其實我也沒有給出平安非常明確的說法,因為還有一個禮貌問題,你要尊重另外兩個投資人(馬雲和馬化騰)。最後做成了,我覺得馬總也非常高興,我其實也非常高興。」

 

僅用了十天的時間,馬明哲就完成了「增援」。

 

三馬增持或入股華誼,不僅為華誼兄弟提供了充沛的資金用以更大的格局搭建和業務拓展,更重要的是,三位強援的加入讓華誼兄弟極大地提升了戰鬥力,也擴大了作戰半徑。阿里幾乎完備的電商生態、騰訊的海量IP以及成熟的貨幣化運營模式再加上平安的全牌照、4萬億大體量的金融資源,給予了華誼兄弟此輪定增之後極大的想象空間。

 

新三駕馬車:影視娛樂驅動全平台IP增值

 

華誼兄弟上市之初曾憑借電影、電視、藝人經紀所組成的三駕馬車打開了資本市場的大門,也幾乎成為了當時中國影視公司的業務架構模板——其後上市的影視公司或其他影視公司也均以能展開此三項業務為「己任」。

 

新人可以在華誼自己的平台內通過電視劇發展成長,再通過電影長成為大明星甚至巨星——李冰冰就是華誼兄弟原三駕馬車業務模式的最好註解,在電視劇積攢人氣,從新人長成為明星,隨後再通過電影蛻變升華為巨星。

 

但在王中軍看來,過去的三駕馬車與今天華誼兄弟全新的三駕馬車相比,「不能同日而語」。

 

華誼兄弟今年重構了內部的業務架構,將過去的三駕馬車加上影院、音樂和娛樂營銷組成影視娛樂事業群,由總裁王中磊兼任該事業群的CEO;品牌授權、電影公社、文化城、主題樂園、實景演出組成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事業群,由董事長王中軍兼任該事業群的CEO;遊戲、新媒體、粉絲文化、在線發行組成互聯網娛樂事業群,由副總裁胡明兼任該事業群的CEO。

 

影視娛樂今時的地位可以看做是火車頭,以IP內容為牽引和驅動,用電影、電視、音樂這些大眾化媒介產品的爆發力來引爆IP價值,隨後再通過身後的各節車廂承載和掛載更多的價值出口,讓IP在華誼兄弟內部平台與三馬的各項業務平台上流轉、衍生、增值、再造形成全媒體、寬業務、多出口的超大型娛樂平台。在華誼看來,「用戶在哪兒,華誼的觸角就在哪」。有了阿里和騰訊的協同,華誼兄弟已經具備了能夠觸達全國最多、最廣娛樂受眾的能力。

 

華誼副總裁胡明在接受虎嗅的專訪時,也提到了三個事業群的定位和協同,「我們今天把業務架構調整為這三塊已經是一個非常紮實的結構了,而且三角支撐是未來公司最穩定的結構。這三個板塊里,第一最重要最核心的依然是我們的影視娛樂,這個是我們血液里的東西,也是立足之本。其他的兩塊,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互聯網娛樂都是以影視娛樂為核心往外去延展出來的。

 

「華誼兄弟最最核心的東西始終是做最頂尖的原創內容,這個肯定是華誼兄弟最最核心的能力。第二就是我們把這些內容怎麼樣去跟互聯網的用戶去傳播,怎麼樣用品牌授權的形式去貨幣化並進一步傳播和使用。」

 

根據定增公告,華誼兄弟此輪募資金額為36億元,其中31億元用於影視劇項目投資,包括31部電影,400集電視劇,包括超大型影片12部、大製作影片12部、中小製作影片7部、電視劇10部共400集。

 

 

2015年華誼兄弟將推出17部電影,包括春節檔即將上映的《天將雄師》、賣座手游《神魔》改編的同名電影、湯唯主演的《命中註定》、狄仁傑系列的第三部以及全民矚目的馮小剛電影。

 

王中軍的「去電影化」其實並不是不拍電影了,相反,因為火車頭作為價值引爆的導火索,其地位和重要性變得更為重要了,因此「去電影化」改變的是影視娛樂對利潤貢獻或收益貢獻的權重——華誼兄弟不再僅需要依賴電影賺錢了。

 

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通往迪士尼的關鍵一躍

 

王中軍親自駕馭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這駕馬車,在他看來,這是華誼兄弟真正意義上躍升成為迪士尼的關鍵跳板。

 

根據華誼兄弟的官方資料,實景娛樂包括電影公社、文化城、主題樂園以及實景演出,其中三種產品形式有比較詳細的介紹——

 

√華誼兄弟文化城:以全功能室內影棚群為基礎載體、配套影視製作人居環境,同時提供影視文化娛樂休閑功能。目前已與上海嘉定、深圳坪山等地區簽約;

 

√華誼兄弟電影世界:是以華誼兄弟電影內容為主題的大型樂園,已有蘇州落地項目;

 

√華誼兄弟電影公社:2012年5月,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宣布啟動,將再現《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非誠勿擾》等系列馮式經典電影場景,呈現上世紀百年間的中國城市街區風情。2014年6月7日「1942民國街」正式開街,開業首日納客過萬。

 

在王中軍看來,實景娛樂是一個非常清晰的模式,以華誼20年積累所形成的片庫——即IP庫進行授權,收取品牌管理費,與地產商合作共贏。此種商業模式不僅在國內極具獨創性,而且短期內幾乎無人可以複製,用胡明的話說就是,「華誼兄弟是中國唯一的一家本土的電影公司,具備了如此大的內容庫,可以支撐起這樣的授權的電影公司。」

 

王中軍的目標是,4年佔領20個城市,而利潤計劃也相當清晰,

 

「華誼現在已經有了三個項目拿到了土地,其中一個已經開建。今年年底一定要再簽三個,昨天(20日)簽了兩個,三個已經搞定了兩個,還差一個。明年的目標最少簽八個,這樣加起來就是十四個。還有六個,明確規定2016年必須完成,就是2016年華誼兄弟的主題公園、電影世界、旅遊小鎮、電影公社、文化城這些產品要做到二十個。未來一個地方假設有二三百萬遊客,20個地方就是6000萬遊客,五年後想象一下它們對華誼的貢獻:如果一個人的消費是三百塊錢,連門票帶吃東西帶買東西,一年就是180億,這是個多大的收入啊。」

 

王中軍接着算了一筆賬,

 

「華誼在品牌管理費上是收取門票收入的10%,如果180億我們的凈利潤就是18個億,就是無成本的18億。這就是IP的錢,迪士尼就是靠這個賺錢,你看我們公司今年的目標才8個億,未來展望三五年後,光我們這一項收入……另外還有租金的百分之幾,還有零售商品、衍生品的百分之幾,這些都是很有想象力的。」

 

拍電影終究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華誼兄弟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王中軍當年初涉電影業,投資了三部電影,今天看來都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佳作——《沒完沒了》《鬼子來了》和《荊軻刺秦王》,但只有一部是賺錢的;2013年華誼兄弟一家公司就貢獻了全年票房的20%以上,但進入2014年後形勢陡變,據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電影業務收入同比減少74.76%。深諳電影行業不確定性的王中軍在上市伊始就在華誼內部公開說過,「華誼要去電影化,如果華誼只拍電影是走不遠的。」而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的支撐就成為了影視娛樂大踏步前進的堅強後盾。

 

華誼兄弟的定增公告里專門提出了「公司通過本次項目實施切實提高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精品影視作品產量」,王中軍認為這是大公司的責任,但也承認無法迴避這些電影在票房上的風險,而如果只靠票房一條腿走路,這種風險就會擔當不起,而這種責任就更加不可能承擔。

 

譬如《1942》,無論是馮小剛還是王中軍對於這部作品都十分推崇,也正因為如此對於其沒能收穫高票房都是頗為遺憾。儘管票房失利,但《1942》成功地在實景娛樂上為華誼兄弟扳回一城。據王中軍介紹,《1942》儘管在票房上不賺錢,但其IP價值賦予了後端實景娛樂成倍的價值增量。「沒有《1942》哪來海南這條街,我們這條街就是1942民國街,這條街完全把《1942》所有的東西拿過來了。那塊賠一個億這塊賺五個億回來。」

 

華誼兄弟的第一個主題公園裡有《狄仁傑》區、《集結號》區、《非誠勿擾》區以及《太極》區,其中《太極》在當時上映的時候並不是很成功,上下兩部大概2.7個億,「但是這個IP很重要,《太極》也是中國文化,那個地方(主題公園)做了一個小《太極》村,把陳家溝還原了出來。」

 

互聯網娛樂:買未來的兩筆投資併購

 

「上市其實給了華誼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能夠讓我們在這五年當中抓住了幾個非常重要的機會:一個機會就是在遊戲領域的機會,如果我們不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話,不論資本、品牌、人才可能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去拓展這樣的新業務領域;再一個是我們的業務布局,基本上覆蓋了娛樂行業很多細分的領域了,這個跟我們在五年以前上市的時候比應該是發生了一個「質」的變化。 」胡明可謂是華誼兄弟成功上市的功勛重臣,見證了華誼兄弟這五年的質變跨越,而今她已成為華誼兄弟的副總裁併兼任互聯網娛樂事業群的CEO。

 

胡明操盤的互聯網娛樂事業群,今年有兩筆引人注目的投資併購,其一是今年6月對在線選座網站賣座網的控股收購,其二是今年9月控股收購了數字影院解決方案提供商GDC。

 

收購在線選座網站讓華誼兄弟再次站在了行業潮頭,比其他所有的電影公司更早意識到在線選座對於行業而言將要引發的革命,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華誼兄弟是最早對此行動的。

 

經過定增后,除了賣座網,華誼兄弟還可以借打淘寶電影票這張牌了。

 

胡明和華誼兄弟不僅僅把在線選座看成是一種電影銷售的手段,他們看到的更遠,「今天對於電影票的銷售公司來講面臨著十字路口的選擇,是成為一家互聯網公司還是成為一家電影公司?因為賣座網在跟我們合併后就是我們集團的成員了,是我們的一家公司,因此它會跟電影創作、各種各樣的營銷活動等等更加深入地結合。而淘寶電影票有它無可比擬的用戶數的優勢。而且我會覺得賣座網對華誼兄弟有更大的意義。我們作為一個拍電影的公司,作為一個被大家稱為傳統企業的人,我們怎麼理解互聯網公司人的思維,他們的運營方式是什麼樣的,他們的KPI會怎麼設定?從這個意義上面來講,我覺得賣座網在我們內部會起到挺好的橋樑的作用。我們今天跟其他互聯網公司電影票的合作,比如微信電影票、京東、百度等等都是通過賣座網來做的。」

 

據了解,華誼兄弟內部的發行部門,正在考慮全面轉向O2O化。在戰略溝通會上,胡明介紹賣座網的定位時,也談及了賣座網能夠實現的2B(面向企業的電影儲值卡的銷售)、2C(在線選座)以及在線發行(電影宣發)上的業務覆蓋——華誼兄弟主導的影片通常都是強勢項目,不同於其他出品公司的影片,華誼兄弟的品牌價值和票房號召力已經可以逐漸拋棄舊有的發行模式,讓影片通過在線O2O的平台進行傳播並轉化票房。

 

對GDC的收購可以看做是華誼兄弟近年來在影院新建腳步上放緩的一個註解,華誼兄弟進入影院行業的時機恰逢全國各地影院租金高漲的時候,給華誼兄弟在影院的布局帶來了很大的阻力。而掌握GDC對於華誼而言更像是一種曲線切入影院業務的方式,並可憑借其技術優勢參與全球的影院業務。

 

技術的先進與獨家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未來可能性。

 

在王中軍看來,收購GDC首先毫無疑問是一筆劃算的買賣,「GDC有一億多美金的銷售收入,兩千萬美元的利潤,而且在市場上估值不高。GDC已經滲透到中國大部分電影院,中國現在有2萬多塊銀幕,有1萬多塊銀幕和這家公司有關係。中國巨幕的核心技術就來自於GDC,它在韓國和日本是最大市場佔有率的公司,在香港、新加坡幾乎是獨大。我覺得這樣的公司是有價值的,如果等你把它都想清了才併購是不可能的。」

 

對於要直接負責消化GDC、為「我」所用的胡明看來:「GDC是我們電影生態裡面以前比較缺少的一環,就是在放映技術和後期的環節,以前我們是沒有的。GDC是亞洲第一大、全球第二大的數字影院解決方案提供商。通過GDC,第一實際上他是我們另外一條路徑去跟全球主要的影院建立一個很好的聯繫;第二我們也認為,隨着放映技術的升級,未來會出現兩個很主要的方向:

 

「第一個方向就是富裕的家庭或者是小的機構他們對於在家庭觀影品質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他們希望能看到影院品質的影片,而且又能在非常方便和舒服的環境裡面,這個實際上會是我們擴大整個電影票房蛋糕很重要的一個增量,所以這也是我們之前就提過的,進入到家庭的影院級的放映(虎嗅注:華誼兄弟今年8月還入股了一家私人影院服務器提供商捷特瑞)。過去大家說的家庭影院其實只是一個比喻,而我們現在GDC能夠提供的是完全跟影院放映品質一樣的觀影體驗,但是這個設備是適合在家裡的。

 

「第二個方向我覺得是本身影院的放映技術不斷的升級,我們會相信在未來的五到十年,電影院還會是人們看電影的一個很主要的方式。因為任何網上的交流都不能代替線下的人和人的這種聚會。但是我覺得觀眾他對於放映的體驗會有更高的要求,所以不論是對於圖像的品質、聲音的品質、周邊等等各種各樣的情況,觀眾還是希望品質不斷的提高,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這樣一家技術公司對於我們整個電影的生態體系會是一個持續的改善。」

 

此外,GDC亦可看做是華誼兄弟邁入全球電影產業的重要橋樑,GDC不僅服務於全球的影院廠商,其所建立的放映技術標準也反向地構建起了其與全球片商的聯繫——影像的最終呈現質量有賴於技術的解決方案。因此,GDC憑借技術優勢建立的全球人脈資源也會成為華誼兄弟踏足好萊塢的重要依托。

 

「就像當年索尼收購哥倫比亞一樣,華誼XXX我覺得挺好的」

 

今年是華誼兄弟成立20周年。華誼兄弟始自1994年,不妨把彼時的華誼兄弟看做是正在公測的β版;1998年,華誼兄弟投拍了《沒完沒了》《鬼子來了》和《荊軻刺秦王》,影視業務正式成軍,1.0版;2009年華誼兄弟登陸創業板,成為內地第一家上市的娛樂公司,升級為2.0版;2014年,隨着阿里、騰訊增持,平安入股,華誼自詡為3.0版啟動。

 

其實,今年年初時,王中軍曾定位2014年是華誼兄弟的國際化年。

 

今年9月,華誼兄弟在美國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像樂視影業、萬達一樣開始在海外伸展觸手,希望能夠觸達好萊塢並融入好萊塢(這家註冊在美國的公司目前仍然按兵不動,談及未來它會做什麼,胡明謹慎地表示有不少項目正在與好萊塢方面商談,目前還不便透露,或許會在兩三個月以後對外發布)。

 

今年王中軍去了五趟好萊塢,都是在看公司,當然是準備買公司。今年早些時候,華誼兄弟一度十分接近完成一筆重磅的好萊塢企業的投資——入股Studio8,但最終失之交臂,被複星國際「橫刀奪愛」——復星國際目前是博納影業的第二大股東。王中軍對此並不諱言,坦然面對這個「失利」,「當時我們認為買成了,但最後變化了,別的公司衝出來做成了。」

 

Studio8的失利外界普遍猜測或許在於復星國際的出價更具競爭力,但面向海外公司的收購,除了足夠的財力支持之外,公司的知名度、影響力以及強有力的金融資源支持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華誼兄弟的戰略溝通會上,當介紹阿里和平安的時候,胡明稱兩者為「國際化盟友」,前者剛剛在華爾街加冕全球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之一,將會是華誼兄弟在華爾街、在好萊塢最好的說客,而後者則是華誼突破體量限制、利用金融杠桿實現海外併購的最有力幫手。

 

武裝好裝備的華誼,勢必會向好萊塢發起更有力的衝擊。

 

「我覺得華誼併購完全可以從幾億美元到幾十億美元,都可以想象,因為中國市場的消化能力太強了。華誼的未來是不是有可能整合一個世界級的公司?這也不是不可能,華誼具備了這個能力。我們去整合一個世界級的公司,就像當年索尼收購哥倫比亞一樣,華誼XXX我覺得挺好的。你得有這個想象力,我覺得有可能實現。」抽着雪茄的王中軍對虎嗅說。

 

定增復牌當日,華誼兄弟漲停,市值超過300億。五年前,華誼兄弟上市首日市值為100億。王中軍曾經說,他希望能夠將華誼兄弟打造成千億市值的公司。如果回顧王中軍在上面算的那些賬,這個願景看上去並不狂妄。

 

胡明說,「就像五年前誰會相信阿里巴巴能夠到2800億、3000億美金的市值,我覺得五年前沒有人會相信這樣的故事。」

From 陳昌業


 專訪王中軍:「三馬」入股詳情 華誼以何奔「千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