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扒了因一篇文章就被周鴻禕挖到360的李智勇老師,這期呢,我們迎來了號稱「鍵盤CEO」的程貴鋒老師(不是跪鍵盤的那種哦)。大學期間就曾跟學哥混過記者團,碼過豆腐塊,想不到多年後又重操舊業,也許是冥冥之中早已註定的呢~

第十一期專訪作者:程貴鋒,虎嗅二星認證作者。中國電信廣州研究院終端研發中心,長期從事移動終端、智能可穿戴、移動互聯網的產業觀察與市場研究工作。著有專著《可穿戴設備-已經到來的智慧革命》

作者自我介紹:山東人一枚,齊魯大地賦予了靈魂;一路向南,青蔥歲月留在了武漢;如今,被食在廣州的美味包圍卻仍然習慣於煎餅饅頭。逝去的只是年輪,心的舞臺自己可以主宰。不是每個人都要去創業做CXO成為企業家,但是每個人都可以用創業的心態去工作,人生的精彩是多元的。滄海一粟,以文會友:「不忘初心,冷眼看市場;理性觀察,坐看風雲淡」。(微信公眾號:貴鋒談

----------------------正式作·嗅分界線------------------------

嗅:如果小米與華為都落水了,只能救一個,本著拯救民族品牌的目的,你會救誰?為什麼

作:這問題絕對是個坑,你們太壞了,這不是陷我於口水戰之中嗎?小米和華為都是我非常欽佩的品牌,也是民族品牌的領先者並堪稱手機圈國產手機的代表品牌。小米對手機圈的貢獻我曾撰文寫過,因為顛覆而成為敵人,但勿容置疑是一個奇跡,已經在手機史上書寫了濃重一筆,並且這個奇跡還在繼續。華為作為中國製造的典型代表已經走在崛起的路上,已經漸從追隨者到領先者,濃鬱的科技情懷標籤。如果真的落水了(衰敗?),沒有他人能救,我更救不了,能救他們的只有他們自己。為了避免落水,必須居安思危,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因為未來的手機之路只會更加艱辛

嗅:你在20151月份對小米Note提出過六個問題並且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現在半年之後再回看,你覺得自己哪些說准沒說准

作:這不是秋後算賬嗎,那些年吹過的牛X啊!回頭看看還好,好像沒有哪些牛皮吹破了~  好吧,一一掰開瞅瞅

問題一:硬體堆砌夠嗎?不

問題二:工藝設計升級夠嗎

「進步明顯」這個不用多說,消費者對硬體堆砌的感知下降,但對於小米Note的工藝設計還是認可的

問題三:創新是3000+的必修課,小米Note創新度夠不夠?這是最大的短板

小米更凸顯的是模式創新與集成創新,從01的創新確實偏少。性能發燒頻頻受阻於指紋識別、晶片供應等其實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就像不可能每個廠商都複製小米的神奇一樣,也不是每個廠商都應該去自研晶片

問題四:3000+消費的不僅僅是手機本身,更是品牌!當下的小米品牌這件外衣仍顯單薄

小米品牌知名度已如日中天,但很遺憾,近一年依賴小米品牌價值沒有發生質的變化。這不僅僅是小米的課題,是所有的國內手機廠商面臨的共同問題,如何讓品牌完成屌絲逆襲,讓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向上走

問題五:小米智能生態圈能否支撐小米Note的溢價?反哺之時仍需等待

現在來看,小米的智能生態圈很熱鬧,小米手環賣的已大大超過預期了,但也僅限於此了。反哺手機?早著呢!其實這不僅是小米的問題,而是這個行業還沒有到那個質變的點,一直奢望爆品引爆也許是不現實的,物聯網可穿戴是碎片式的與手機行業完全不同。小米手機仍是小米的命根子,一旦手機這個主業受損或者發展趨緩,小米神話破滅論立刻升溫

問題六:互聯網血統能否玩得轉3000+?操盤需要摸著石頭過河

近半年的發展,市場已經給出了答案,實體管道不全是負擔,僅有線上管道是不夠的。摸著石頭過河後大家的選擇是一致的,小米、魅族等廠商都在佈局線下管道,未來線上、線下公開市場、運營商管道三駕馬車是常態

嗅:對手機界、智慧硬體界進行觀察與評論的作者挺多,你覺得你能給讀者帶去的最獨特價值是什麼?業界有沒有你欣賞的作者

作:我當前主要做的事情是偏市場的,但實際上我學的是通信工程。理工科生的思維是根深蒂固的,文章確實也顯現出來了,壞處是講求系統性、邏輯性,總想把前因後果列舉清楚,所以,我的文章一般都比較長,3000-4000字居多,寫的超級辛苦。我希望帶給我的讀者的是敏銳的市場發現、犀利感性的文筆、系統的理性分析,透過文章看到現象背後的更多

其實這個領域藏龍臥虎,我欣賞的作者很多,有不少已經O2O成為線下好友。比如梅花園-陳述、磐石之心、陳志剛等

嗅:你如今最想對話的硬體界CEO是誰?想問他什麼問題

作:這個問題...... 其實我個人對於被反覆宣揚的成功經興趣不大,99%的成功都是不可複製的,業內叫得上名號的CEO都已經被記者媒體挖掘深訪的差不多了,我還是不湊這個熱鬧了。我個人對未來的事情更有興趣,現在最希望瞭解的事情是下一個時代的智能手機是什麼樣子,能回答這個問題的有這麼一些人:高通晶片、華為無線、三星器件、蘋果/google未來產品……真的有機會一一聊下嗎?哈哈

嗅:看你寫了好幾篇對奇虎360做手機的觀察文章,如果要送周鴻禕一句兩句建議,你會說什麼

作:好幾篇?其實不是特意的。如果一定要說的話,我期待奇酷不要複製小米!期待奇酷打「免費牌」以外的新招!期待跨界嫁接能夠再一次給手機圈帶來新氣象

嗅:虎嗅這個平臺,你覺得跟其他媒體平臺最大的不一樣是什麼呢

作:虎嗅嘛,最開始的感覺,傲嬌!高冷!投過幾次稿子都被殘忍的拒絕了(我寫的文章真的那麼不堪入目麼?)好在最後還是跟小嗅嗅戀上了~ 或許還是深入瞭解後發現與虎嗅臭味相投吧,哈哈~ 

提點希望吧,希望虎嗅,聚文、聚思想、聚人;發現新知、啟迪未來

嗅:眼下想必有不少公關找到你,想讓你給他們家公司與產品寫各種文章,那你在這給他們一個統一公開回復吧~

作:第一,我的文字是從腦子裡流淌出來的思想,不是別人硬塞給我的材料堆砌,你可以塞給我思想嗎?如不能,請繞道。第二,如果我發現有價值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你們不用找我我也會寫,只有一個原則就是能夠揭示行業新趨勢、發現用戶新價值。第三,好好做產品吧,軟文是沒有任何前途和效果的,對於廠商和產品而言,真正牛的境地是讓別人不談你就是OUT

From 虎嗅


 【作 · 嗅】程貴鋒,這個手機圈的「局外人」早已把小米、華為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