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二,電商零售網站Jet.com向大眾打開它的虛擬大門。據報導,這家新創公司早在營運起跑之前,就已和投資人達成協商取得現金挹注,估計公司價值高達令人咋舌的30億美元

究竟Jet有何特殊之處,才讓這家網絡零售企業的估價如此高昂,吸引到重要的投資人的支持(包括高盛以及Google),而且正在媒體掀起一陣旋風

首先,Jet吸引人的一大主張,就是要把好市多(Costco)的倉儲定價模式帶到網絡上。Jet收取每年$49.99的年費之後,號稱將不會從產品販售得到任何利潤(產品是來自其庫存或是合作賣家),唯一的獲利來源就是會員年費。第二,其創立人暨CEO馬克羅爾(Marc Lore)已有許多電子商務的成功經驗,曾將他所創的「Diapers.com」以5.45億美元賣給亞馬遜

聽起來,只要繼續下去,一定就會成功。但真是這樣嗎

好消息:Jet能用創新的方式提供折扣,鼓勵消費者採取對公司有利的行為;這正是良好定價策略的代表特色。舉例來說,消費者如果願意放棄退貨的權利、用轉帳卡(debit card)而不用信用卡(轉帳卡所收的傭金較低)、且/或選擇訂購運送較有效率的貨品(也就是能從同一個倉庫出貨),就能夠享受折扣。大多數的電子商務公司都是借著從這些節省成本的方式來獲利,但Jet則是將省下的錢回饋給消費者

壞消息:這種分成兩部分的定價模式(會員費加上產品購買費)之所以有利於好市多,有兩大關鍵因素:第一,好市多的成本較低,一方面是庫存可談到數量折扣(volume discount),一方面也是因為位於地價較便宜的市郊。然而,與像是亞馬遜或是沃爾瑪這種強大的競爭對手相較,Jet(目前還沒有營收,只取得2.25億美元的資本)和合夥的零售商能夠如何協商取得更低的產品價格、得到成本效益,目前還難以評估。至於亞馬遜和沃爾瑪,則是因為年營收分別高達890億和4,860億美元,才能打造出他們巨大的購買力和效率

第二,好市多成功的市場環境,與現在Jet正勇敢挺進的市場環境大不相同。好市多的作法,是產品的加成定價不超過成本的15%,而它的對手(一般雜貨商行和百貨商行)的加成定價大概都是成本的25%50%,因而拉出相當大的差異。在消費者眼中,好市多的定價明顯就是低了一截。然而,Jet的競爭對手可不是這種利潤肥厚的待宰肥鴨。例如在2014年,亞馬遜的年營收高達890億美元,但經營利潤只有1.78億美元,也就是說營運利潤低到只有0.2%

醜惡的消息:消費者要從Jet買東西的主要動機就是省錢:Jet聲稱自己的定價會比其他線上對手低10%15%現在或許是這樣沒錯。但難道真會有人相信,沃爾瑪(自稱是「低價的領導者」)和傑夫貝佐斯(亞馬遜雄心勃勃的CEO)就會這樣乖乖屈服,在定價上被動挨打?當然這些強大的零售商不會就此罷休,顯然我們很快就會看到一場殘酷的價格戰。那些付了49.99美元Jet會員費的人,基本上就是賭了其他這些口袋頗深的對手不會跳入價格戰。但在我看來,這把輸的機率似乎頗高。就算這種倉儲定價模式確實成功了,為什麼亞馬遜不會有樣學樣呢

在我們等待一切塵埃落定的同時,消費者和投資人同時都有幾種選擇

消費者可以好好利用三個月的免費試用會員期,享受目前仍在的折扣。想看出Jet定價模式的荒謬之處,可以參考《華爾街日報》最近從Jet.com買了22項產品的例子。事實證明,在這22項當中,只有12項是直接由Jet出貨,其他則是由Jet向沃爾瑪或潘尼百貨(J.C.Penney)下訂,再由供應商直接寄給購物者。結果《華爾街日報》為這12項產品付了275.55美元,但Jet為了完成訂單,另外付給對手518.46美元。結果光是為了這筆訂單,Jet.com就損失了$242.91美元

對投資人來說,希望之一是對亞馬遜形成威脅。如果Jet對銷售額的影響太大,亞馬遜與其損失市值,還不如直接把這家新創公司買下來。雖說如此,這卻會立下一個壞例子。可以想像,接下來就會有許多投資人排隊等著投資下一家Jet.com,希望也能同樣用威脅手法獲利。而Jet的另一個選擇,則是賣給亞馬遜的對手,這些對手可能目前受限於傳統產業的品牌形象,而Jet的電子商務平臺就能讓它們氣象一新。光是「Jet,由沃爾瑪提供支援」這句口號,聽起來就滿不錯的,不是嗎

到目前,羅爾和Jet投資人在這場眾所矚目的實驗過後,究竟會不會口袋滿滿地離開,還在未定之數。但能夠肯定的是,即使能夠賺到財富,也絕不會是來自Jet的業務本身,其定價模式實在就是太沒道理了

本文作者:管理學書籍 http://www.12reads.cn(原創)。本作品採用[創作共用署名3.0中國大陸版許可證],若非授權,轉載時請勿刪除文章作者資訊及鏈接,否則必將追究法律責任。

From 12Reads


 電商新秀Jet估值30億,但沒有好的價格策略也是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