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官方微博正在對27日新品發布會進行倒計時造勢,這一次樂視要發布的產品將拓展硬件系的寬度,做一款親子相關的智能硬件。不過,我想這很可能會讓樂視失去「顛覆者」的好名聲,因為親子智能硬件並非樂視的菜。
樂視進入親子行業只是看上去美好的故事
幾天前筆者曾分析親子行業存在着被互聯網滲透的機會,包括內容、教育、玩具、家庭等諸多方面。360、騰訊、科大訊飛等互聯網企業在這個領域均有所嘗試,不過並未取得明顯成績。親子與樂視過去所顛覆的電視行業有所不同,遠沒有電視行業的標準化和規模化,相較于顛覆電視行業的難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樂視做電視的模式未必會在玩具行業繼續奏效。
再者,從渠道層面考量,玩具類產品的購買主要以線下實體店為主,或者淘寶、京東等渠道走量,如果按照樂視做電視的套路做玩具,為了去掉渠道產生的溢價,會將樂視商城作為最主要的銷售渠道,現有的購買習慣也會對樂視造成困擾。
不難想象,內容起家、硬件發力的樂視做親子產品還是跳不出「內容」的基本面,或許還會加入體感遊戲、視頻電話、互動教育等新功能。但是,親子內容與影視內容不可同日而語。親子內容,不論是娛樂的、教育的還是親情的,要麼有奇虎這樣的先入者搶佔了一定先機,要麼還是一片空白,總之都沒有成熟內容流通體系,不像影視內容可以通過購買版權的方式快速引入並形成壁壘——就像樂視網過去所做到的一樣。內容屬性的不同,讓常規的內容驅動難以施展開來,找准痛點與創新尤為重要。
第四個是硬件產品帶來的巨大挑戰,親子產品的幾個特點都可能讓樂視碰壁。
首先面臨的是父母覺悟的挑戰。目前來看,樂視想做一款能夠有家長陪伴、增加親子粘性的智能玩具,可在父母們傳統的思維體系中,玩具很大程度上是作為父母的替代品,是為了防止孩子耽誤父母做事情,目前樂視要做的是需要父母陪伴,花費父母時間的玩具,這無疑是對傳統思維邏輯的挑戰,這麼來說樂視成功與否將會與父母的覺悟息息相關;
二是買單的人不是最終用戶,有完全不同的消費決策模式;
三是用戶(孩子)年齡特徵對用戶體驗有着嚴苛的要求,對產品形態也有不同的期待,比如更簡單、更卡哇伊,樂視做電視出身並無任何經驗;
四是商業模式的問題,樂視TV核心模式是硬件+內容,可做到硬件免費內容收費,親子產品生命周期比電視更短,內容收費模式難以持續太久。
基於此可以認為,更具影視內容和智能電視基因的樂視TV,要想啃下親子市場這個看上去藍海的市場,並不容易。不過,或許這也是樂視在當下的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樂視TV太需要新的故事了,樂視TV這次正是要講一個新故事。
樂視衍伸產品線是在冒險急行軍?
硬件公司做好一件單品之後,不斷衍伸關聯產品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尤其是被貼上互聯網標籤的硬件公司,與用戶建立了聯繫擁有了粉絲之後,自然想不斷為這些粉絲推出更多產品,最終形成一個生態。
但如果拿中國乃至全球發展最快的小米對比來看,樂視當下便進軍新領域,分裂全新業務線還是太急了點。小米賣手機起家,經過數次迭代推出多款手機之後,才小心翼翼地發布小米盒子。到達相當規模之後才開始進入快速的品類擴張階段,陸陸續續推出小米電視、小米平板、小米路由、小米手環等諸多產品。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些產品的用戶群交集都非常巨大,基於一套用戶體系,那麼樂視做親子智能硬件的用戶體系是否統一呢?
如果說樂視做音箱還符合其影音娛樂硬件的基本定位,還是在解決家庭娛樂問題,但現在忽然說要做親子硬件,無疑是選擇了一條非常冒險的道路:不論是樂視網還是樂視TV的積累是否能夠對親子業務起到很大的幫助,用戶是否可以天然地複製過來,這都是問題。
平心而論,樂視在互聯網電視上確實取得不菲成績,業內人傳今年銷量會突破150萬,今年雙十一又輕鬆奪得天貓銷售額冠軍的寶座,均遠遠甩開了其他品牌。不過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智能電視以及OTT盒子在今年遭遇嚴格的政策管制,噤若寒蟬。有人說這可以加速優勝劣汰,把版權能力和過冬能力弱的雜牌玩家掃地出門,但終歸還是壞消息。或許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樂視TV要嘗試着另謀他路,進入親子這樣的陌生領域,儘管看上去這是一個機會多多的大市場,對於樂視來說則是一個巨大的冒險,樂視在電視行業的顛覆大戲再次上演的難度不小。
作者微博@互聯網阿超,微信SuperSofter
From 羅超
樂視推親子硬件 不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