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零售電商的迅速發展,直接帶來了快遞業的繁榮。

 

在雙十一,這場購物盛宴中,相對於虛幻的訂單金額,快遞票單數量更能反映真實的情況: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雙11」期間(11月11日至16日),全行業共處理快件5.4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56%;最高日處理量達到1.026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57.8%;截至21日0時,超過94%的快件已順利投遞到用戶手中。

 

而這一切還沒有結束,圓通負責營銷事務的主管老宋說:「休息幾天,24日開始退貨潮將開始,會一直持續到月底」。

 

2013年天貓雙十一的訂單退貨率在38%左右,今年預計會在35%,有悲觀的甚至估計今年的退貨率會上升40%,「因為規模更大了,質量得不到保證」。對照今年阿里公布的快遞票單2.78億包裹數計,最少還要產生1億以上的退貨包裹。

 

每年雙十一這樣的故事都會重演,不同的是電商的規模越來越大,快遞企業承運的快遞包裹也越來越多。

 

過去4年,規模以上企業快遞數量年均增長55.5%、收入年均增長36.25%; 2013年,規模以上快遞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91.9億件,同比增長61.6%,收入完成1441.7億元,同比增長36.6%;規模以上快遞企業最高日處理量突破2,500萬件;快遞企業近6,000家,快遞從業人員超過80萬。

 

  

                                             

  

 

2014年快遞業的發展速遞不減,不說「雙十一」的妖異表現,從1-10月份的常規月份的數據來看,快遞業的發展速度也是非常驚艷:1-10月份,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06.8億件,同比增長51.9%;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592.6億元,同比增長41.5%。其中,同城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01.3億元,同比增長54.3%;異地業務收入累計完成879.5億元,同比增長37.1%;國際及港澳台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53.7億元,同比增長16.6%。10月份中國快遞業一舉突破100億票單的大關,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快遞市場。

 

 

最近4年,電子商務對快遞業發展的貢獻率達到驚人的92.7%,快遞業的發展速度幾乎與電子商務的發展同步! 可以說,自中國有快遞行業的這20年以來,正是由於電商發展,才造就了包括三通一達、EMS、宅急送、順豐等大型快遞企業。

 

二.資本對快遞業的親睞

 

10月16日,宅急送宣布引入復星集團、招商證券、海通證劵、弘泰資本、中新建招商股權投資基金五大投資者,並進行戰略轉型,以倉配業務為核心,積極拓展國際業務和快遞業務,正式確立了BBC業務戰略。 這不是復興資本第一次出手快遞業,而資本圈更不止復興資本一個投資大佬出手快遞業。 2013年8月,元禾控股、招商局及中信資本等機構以總投資80億的規模投資順豐,獲得不超過25%的股份,引起業界遐想無限。

 

一般情況下,快遞業被定義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是被貼上「傳統、落後」標籤的,在其高速發展的這10年,是伴隨着互聯網尤其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光輝被電商的耀眼光芒所掩蓋。早期的業務、競爭優勢和戰略的不確定性,讓資本圈很難確定價值,即使是現在快遞業的6000余家企業,有投資價值的公司也不過零頭。但也正因為如此,導致許多資本錯失投資黃金期,今日資本的徐新在不同場合、不止一次的表達對錯失德邦物流投資機會的惋惜。2010年以來,國內快遞業逐漸形成了以三通一達、順豐、EMS等為壟斷寡頭的局面,市場聚集效應加速,特別是電商和快遞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得快遞企業之間的併購與被併購預期放大,規模擴展成為現有的知名品牌快遞企業共同訴求。

 

人們發覺電商發展制約因素主要在物流快遞后,更多的資本、甚至互聯網大佬企業都將目光聚焦到了快遞業以及標準物流領域。馬雲號稱要投資3000億打造菜鳥中國快遞物流智能骨幹網,騰訊試驗性投資人人快遞,中通、韻達、天天紛紛引入新的投資者。可以說現在的快遞業已經從一個標準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逐漸轉變為技術與資本密集型行業,前景璀璨。

 

序號

企業

投資公司

金額

披露時間

1

人人快遞

騰訊,高榕

1500萬美元

2014/11/04

2

宅急送

復星集團、招商證券、海通證劵、弘泰資本、中新建招商

10億人民幣

2014/10/16

3

愛鮮蜂

清流資本

1000萬美元

2014/11/15

4

小麥公社

紅杉

1000萬美元

2014/8/27

5

安能物流

平華投資

5000萬美元

2014/6/29

6

貫通雲網

長石資本

600萬人民幣

2014/6/28

7

易商

荷蘭匯盈

6.5億美元

2014/5/29

8

順豐

元禾控股、招商局、中信資本

80億人民幣

2013/8/21

9

華宇天地

中信產業基金

7.5億人民幣

2013/3/29

10

德邦

鼎暉、瑞榮、新開發創投、平石、鐘鼎

2.2億人民幣

2010/11/08

(部分快遞以及快遞互聯網應用獲得投資情況表)

 

現實是,小型的快遞企業很難獲得投資,擺脫不了被併購的命運;而對於大型品牌快遞企業動輒幾十億規模融資,國內也僅僅中信、元禾、紅杉、招商、復興等資本巨無霸才能有遊戲資格。規模偏小的投資基金,也並不想失去快遞業的機會,他們另闢蹊徑,從體量偏小、機會頗大、立足快遞行業互聯網化或者創新業務的創業公司入手,這也給了他們參與盛宴的機會。原中路股份投資副總裁、長石資本合夥創始人汪恭彬說「我不想錯過這個機會,這明顯是個大風口、狂風口」。長石資本成立后投資的第一個項目就是要做「快遞業務互聯網入口」的貫通雲網,其APP應用「指尖快遞」自10月上線以來,現在以每天5000用戶的速度瘋狂擴展。無獨有偶,投資大鱷紅杉也沒有放過這樣的投資機會,他們投資了做「校園快遞超市」的「小麥公社」,這是一種定位更細的快遞業務入口。

 

在當下的快遞業更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牌局:高速發展的過程中,6000家快遞企業會逐漸聚集、整合;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思維正在將「傳統的快遞業」當著是顛覆與革命的對象,平台思維、眾籌思維衝擊跌宕,所有人都在看着這個「機會遍地、黃金鋪天」領域。 我們當然知道,所有的機遇都充溢於血與火的戰爭中,新思維、新方法、新戰略都需要高密集的資本與創新技術支撐。可以預期,在未來的5年,快遞業的互聯網化或者說互聯網必然要深度改造、整合重構現有的快遞業,除了重資本的快遞物流本身,從互聯網領域侵襲而來的種種創新應用,也會是資本圈的寵兒,新一輪的資本戰場爭奪戰即將啟幕。

 

三.快遞業互聯網化:O2O嘗試

 

2014年,互聯網革命終於鋪天蓋地的蔓延到幾乎所有的傳統領域,移動化、O2O、平台、眾籌、眾包等各種概念、手段此起彼伏的影響着各個行業。而快遞業,從先天來說,就具備互聯網的基因:國家郵政局的規定,所有的快遞企業在進行快遞業務的時候,必須具備線上服務能力,包括提供在線查詢、在線接單能力。快遞企業對互聯網的接受,遠比其他行業要順暢的多。

 

接受能力強,並不表示快遞行業的互聯網化進展要快。實際的情況是,由於快遞業務的線下門檻高,高度專業化和職業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更由於現在快遞市場的高速發展狀態,快遞行業的互聯網化進程並不順利。分析快遞業務,有兩個路徑是互聯網化的主要動力:一是快遞企業的成本構成與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訴求,催生快遞企業自發的互聯網化進程;另一個是用戶在使用快遞服務時候所面臨的種種「痛」,引發的各種「業外」組織企圖推動的快遞業務互聯網化創新革命的嘗試。

 

對於快遞企業來說,一個面單中主要成本構成中攬派成本與管理成本佔據比例最高;而這兩項,特別是管理成本則是快遞企業互聯網化的主要動力;派攬成本則是「彈性」最大的成本類別。包括順豐、EMS、宅急送、三通一達在內的幾乎所有知名快遞企業都在最近幾年強化了IT與互聯網支撐系統建設,基本上都推出了基於APP、微信和WEB網站的線上查詢快遞和發快遞的服務,嘗試用互聯網的方式來降低派攬和內部調度管理成本。

 

 

如果說快遞企業內生的互聯網化行動是溫和的「補充」嘗試,行業外空降而來的互聯網組織則激進的多。人人快遞從一開始就宣稱要用眾包+O2O的方式革傳統快遞的命,消滅快遞公司;貫通雲網則一下子就要構建覆蓋所有線上線下業務端口和快遞公司服務能力的統一入口平台,試圖將快遞服務集約化,降低快遞公司的「維度」,引導快遞公司的競爭從價格與市場規模,轉變為服務質量;小麥公社,則將快遞服務「社區化」,變成一個落地的超市,讓快遞公司變成無足輕重的運輸隊。各種新生的快遞互聯網應用都無一例外的從用戶角度出發,重新定義快遞業務的規則和服務流程,期望能夠開闢新的業態。

 

本質上說快遞業是重資產的服務行業,服務周期長、流程複雜、頻次高,互聯網企業與快遞企業本身都是在進行着各種互聯化努力,都是典型的O2O業務嘗試。我們不清楚哪一種思路是會真正的成功,但這種嘗試本身就推動了快遞業的效率與服務質量提升。

 

在所有的互聯網化嘗試中,比較搶眼有兩類:

 

一類是秉承「顛覆傳統,重構業務」的互聯網思維,比如人人快遞。我們提到互聯網一般都會想到「革命」,「重構」是互聯網的最吸引人的屬性。人人快遞的定位也非常獨特,它忽略掉現有的快遞業務形態,採用眾包+O2O的方式、利用閑散勞動力(運力)來做同城快遞業務,這個業務模式類似於易代駕和滴滴打車,這個模式一經推出就獲得了互聯網大佬和資本的關注,獲得了不菲的投資。但人人快遞在業務嘗試過程中,沒有很好的解決安全監管以及基礎運力保障問題,導致一些潛在的風險,比如法律責任、快遞品合規性檢查以及快遞員認證與運力誤差等等,國家郵政局在人人快遞的嘗試過程中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主管市場的副局長劉君就明確表示,對於人人快遞這樣的創新業務,政府是先看看,看看是否被市場認同,看看是風險如何后再確定是否鼓勵,是否發給合法牌照。            

 

另一類則堅持快遞行業更需要「整合與超越」的互聯網思維,比如貫通雲網、小麥公社、快遞100等。這類應用現在比較多,基本思想都是做入口,做平台,只不過具體實現的路徑不一樣。下面舉幾個例子:

 

貫通雲網的指尖快遞應用,後台對接各大快遞公司,整合快遞承運人的「合法服務能力」,來給用戶提供快遞服務;在用戶層面,則立足「電子運單「消滅「傳統手寫快遞單」,應用大推送戰略消滅「查詢快遞」,推行終端戰略「佔領線上和下線的最後一公里」,構築一站式的快遞服務入口;和這個業務路徑類似的,還有菜鳥網絡,只不過菜鳥網絡主要服務阿里電商。

 

小麥公社,主要立足與校園市場,在校園構築線上和線下「快遞超市」,服務校園社區,讓用戶收發快遞「一站式解決」,是一種更為具體的入口平台,合作夥伴不是各大快遞公司總部,而往往是快遞員或者快遞站點;小麥公社的戰略遠不止在校園,在社區也在積極的推行其「快遞超市」;這種落地感非常強的路徑,讓小麥在一開始就擁有了明確的盈利模式,非常健康。    

 

快遞100則是老牌的快遞互聯網應用,和貫通雲網的指尖快遞類似,但它不是和快遞企業直接合作,而是由各個快遞站點和快遞員自由註冊,來向用戶提供快遞服務。

 

三種不同的路徑都有自己的門檻以及不確定性。指尖快遞的難點在於需要整合各家快遞公司總部的官方資源,在具體業務入口這塊既要大規模的推行線上入口,又需要構築線下的最後一公里,比如社區和校園、寫字樓等; 小麥公社小而美,難點在於需要在校園或者社區找到建立實體的「快遞超市」,並且與快遞合作具有不確定性,發展速度受場地、快遞企業合作級別限制;快遞100的註冊制,不能確定註冊站點和快遞員的合法性,不能確保服務質量,並且沒有明確的盈利模式。

 

我們不能確定這些互聯網嘗試能否「重構」或者「超越」現有的業務形態,但有點是可以肯定的是互聯網一定會大幅度的促進快遞行業的效率提升,深刻的改變快遞服務的形式。

 

四.通向未來之路

 

總理李克強在9月2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放管結合,確保快遞行業有序健康發展。同時也宣布了到今年年底將履行WTO承諾,全面向外資開放市場。這意味着,在未來的3-5內快遞業將有着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既來自競爭的驅動,更來自互聯網創新技術帶來的挑戰。

 

我們不能確定互聯網是否一定成為快遞業這一輪「嬗變」的主因素,但卻可以清晰的預言,在互聯網大旗下,快遞業可能的改變:

 

1、中國經濟和電子商務的發展,會讓快遞業在未來的5-10年內繼續保持年均40%以上的高速增長;其中電子商務的對快遞業的增長貢獻率會持續保持高位。

 

2、大量資本湧入快遞行業,快遞企業併購重組加劇,最終可能形成10個內的企業或者企業聯盟。

 

3、電子運單,將全面取代現有的傳統首先面單;人們甚至不需要任何信息輸入就可以輕鬆的發快遞、獲得快遞物流信息。

 

4、互聯網O2O與平台業務模式的推行,將會讓中國快遞業形成1-2個大型的快遞入口平台;現有的快遞公司將全部淪為隨時可以替換的承運人、運輸公司。

 

5、互聯網技術改造了現有的快遞業務流程,信息安全得到了有效保證;快遞包裹流轉過程中,將不會出現用戶的有效關聯信息。

 

6、與線上平台結合,落地社區、寫字樓、校園等等用戶需求主場所,將會成為快遞服務的最後一站。

 

7、馬雲的菜鳥統治不了中國快遞業。

 

(注:本文相關基礎數據來自國家郵政局網站或相關企業正式發布)

From tingting


 通往快遞行業未來之路 以眾包+O2O的革命方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