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

隨著《命中註定》、《太平輪·彼岸》相繼折戟,關於愛情片不適宜暑期檔的論調日甚,在好萊塢,愛情電影遭遇的市場冷遇與中國亦有相似,「在青少年市場都已經逐步轉向偶像動作電影以及青春小說電影的情況下,愛情電影已經完全淪為好萊塢的邊緣化題材。」這是好萊塢老牌雜誌《綜藝》與Indiewire多家媒體的論斷

果真如此嗎?大家似乎忘了,全球影史上最賣座的兩部影片都是愛情片——一部是《泰坦尼克號》,1998年版加上20123D版的全球總票房累計超過20億美元,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該片票房數字實際是比《阿凡達》當時創造的27億美元要更多;另外一部則是《亂世佳人》(又名《飄》),1939年上映的經典愛情片,彼時即獲得了4億美元,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60億美元

毫無疑問,愛情片在整個影史上仍然有不朽的地位,《阿凡達》的劇情底子也仍然是一段跨越星際/種族的愛情,雖然老套,但駕馭這部奇觀片的敘事,愛情仍然是導演與全球觀眾之間溝通的最佳語言

無論是《泰坦尼克號》還是《亂世佳人》,抑或是《阿凡達》,乃至任何在影史上堪稱經典的愛情電影,曠世和絕戀一定是它們故事的必然特徵——既是偉大愛情的敵人,也是偉大愛情的試金石

《太平輪》、《命中註定》兵敗,是打開方式的不對,而不是類

回到今年已經過半的暑期檔,《太平輪》的失敗並不是觀眾不會欣賞好電影,而是吳宇森導演確實沒有奉獻出一部好電影——即便我們都欠吳導一張電影票,但觀眾還是沒有必要為不好的電影埋單。同樣是沉船,《泰坦尼克號》的巨大成功並非只是因為好萊塢頂尖的特效製作,很大程度上是那個被刻在觀眾心裡的愛情故事成就了該片在觀眾心中的巨大迴響——即便那是一個虛構的老套(男版灰姑娘)的故事。詹姆斯·卡梅隆讓「沉船」成為了電影的背景,而那段愛戀則成為了推動觀眾情感波瀾的前景敘事

《泰坦尼克號》並沒有明晃晃地令情懷成為銀幕上的宏大籠罩,但對於美好愛情的篤信以及偉大人性的尊敬令這部影片成為了影史的一座豐碑。相形之下,《太平輪》兩部均令大時代的背景變成敘事前景,但觀眾從頭至尾卻並不知道敘事的動力何在——人物究竟為什麼向前走,觀眾的情感要跟著什麼吸引力走呢。除了章子怡是為了一張船票在不斷掙紮之外,其他人呢

章子怡的角色亦有缺陷,她與佟大為角色之間沒有情感聯結,只有命運的偶遇,她一直掛念的並不是「佟大為」,那麼他們倆為什麼最終必須再遇見,並倖存下來而值得觀眾激動和感動的呢——直到上船前,「章子怡」掛念的心上人才離世,這個劇情的鉤子才鬆開,她才可以掛上「佟大為」了,但此前也並沒有任何跡象表明「章子怡」心上人這麼一個軍士,會跟隨太平輪逃往台灣啊,因此「章子怡」又為什麼執著要船票呢

此外,《太平輪》的此一歷史事件及其背後的時代背景在內地的歷史敘事上又是長期缺失的,這就意味著觀眾本身是很難代入到吳宇森導演所勾勒的大時代情懷裡的,更何況該片的歷史敘事角度也不是內地觀眾所熟悉的,那麼再以大時代為前景敘事,就會令觀眾非常難以投入——如果把章子怡-佟大為的感情故事做得更紮實些,把宋慧喬-黃曉明-金城武的故事再做些雕琢,與另一段故事形成更強烈的呼應——哪怕是老套的愛情片模式又何妨,導演本身不是希望令這段歷史得以借電影被社會重溫、令這段歷史「復活」在觀眾心裡嗎?沒有刻在心裡的愛情故事,這段塵封的歷史如何在觀眾心頭跳動呢?到頭來,如今的《太平輪》不過是大時代悲歡離合的一次冗長的情懷慨嘆罷了

《命中註定》亦非類型、題材不適宜而來去匆匆暑期檔,對照《北京遇上西雅圖》,前者有馮氏喜劇的幽默、趣味,但缺乏後者對一段愛情故事沉穩、紮實地講述——最大的問題是,觀眾並不能把「廖凡」與「湯唯」的這段愛情刻在心裡,因為他們倆根本沒有遇上考驗他們愛情、試煉他們愛情並印證他們愛情的事件,也就沒有能夠給這段愛情故事注入除了甜蜜和有趣之外的其他味道。而《北京遇上西雅圖》則結結實實地安排了紐約警察局、聖誕晚餐以及妊高症導致生命危險這些層疊起伏的危機事件,才最終推動了觀眾在一個彆扭(有婦之夫與拜金小三)的人物身份上逐漸認同並「推動」兩者最終成為眷侶的情感之旅——這是一段被刻在觀眾心裡的愛情故事,不只是人物性格上的鮮明,也不只是敘事背景的當代性,讓觀眾記住的是那些觀眾被代入敘事,並從心裡推動故事進展的好故事

愛情電影作為一種類型也好,作為一種題材也好,早已被世界影史反覆驗證過,是可以跨越時代、跨越種族、跨越語言的全球化的情感,也是真正可以全球化的電影語彙。當然也能在任何檔期生存,並沒有代際之分——難道,90後就不需要那些美好的、真摯的愛情故事來養心嗎

華語愛情電影的迷失與盲

無論是1993年的《新不了情》、《霸王別姬》,還是2007年的《色戒》,或是2014年的《歸來》,儘管故事發生的時空各異,或是宏大詭譎的大時代背景,或是平常微觀的當代都市場景,這幾部影史佳作裡人物遭遇的「曠世」和「絕戀」在某種程度上是一致的,令不同的故事在不同的年代裡都成為了觀眾永遠的銀幕記憶,當然也成為了他們心裡最美的愛情故事——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愛情從來都是人類情感裡最不朽、最偉大的一種,愛情電影恐怕也是最通俗又最具有關懷用戶心靈效果的類型電影

華語愛情電影已經越來越迷失,對IP的盲動,對資本的跪舔,對所謂用戶需求的迎合,恰恰反映出了對電影創作、製作的功課缺失。國內很多電影公司雖然還沒有成為好萊塢六大的體量,以及長出傳媒帝國的體系,但在投資製作電影的方法和理念上都卻像個好萊塢巨頭一樣保守——追熱、追熱、追熱,除了大IP就是大IP,除了青春片就是青春片——有時候這也更像是投機

近三年來,內地的大部分青春片通常都包裹著愛情片,但又無非都是用青春的元素(初戀、打胎、分手等)去講了一個空有殘酷外形卻沒有動人情感的愛情故事。自《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之後,有多少是真正在原著小說之外成為獨立作品的青春片呢?不過是IP的生意而已,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雖是台灣故事,卻令大陸觀眾記在了心裡,與我們不一樣的校服、不一樣的校園、不一樣的本土青春,但有與我們一樣的情竇初開時、有一樣的女神夢想、有一樣30歲時的人生況味——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柯景騰和沈佳宜在地震那天的那一通電話,不也有「曠世」和「絕戀」的苦澀和清甜嗎

七夕檔期(820日)將至,一堆愛情片紮堆而來,令人唏噓,那些所謂迎合年輕人的片名看上去更像是婚戀片,而不是愛情電影——前者更多的是當代社會熱點話題的投射,社會議題的視頻化表現,流於形式而浮於表面,除了顏值堆砌外,難令人有更多期待,而後者中的精品則是真正可以令觀眾在走出影院後回味甚至記憶的美好

好在,828日即將上映的《三城記》或許能夠給暑期檔最終帶來一部堪稱曠世絕戀的愛情電影,至少從目前的預告片和製作特輯所呈現的內容來看,它值得期許——劉青雲(《新不了情》)和湯唯(《色戒》)都曾經詮釋過刻在華語影史上的曠世絕戀

利益相關說明:《太平輪》、《命中註定》以及《三城記》均系華誼兄弟出品,本文作者供職于華誼兄弟,但本文觀點並不代表華誼兄弟

/陳昌業,微信公號察影(cha-ying),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

From 陳昌業


 暑期檔不需要愛情片嗎?不,是它們打開的方式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