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法公民

DSE放榜日,記者紛紛追訪新科狀元,不局限於讀書心得、父母栽培、升學志向之類陽光話題,近年越來越多問題與時事掛勾,要求狀元們對住鏡頭即時回應。剛放榜,又再考試。

去年放榜日,記者必問狀元會否參加佔中、是否支持公民提名。與時並進,一年後,必問有沒有參加佔中、對政改甩轆、鉛水恐慌的看法。

11名七優狀元中,7人志向不約而同是習醫,梁銶琚中學的高梓諾在在佔領運動中目睹醫護學生為傷者清洗胡椒噴霧,感動而決志從醫。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的鍾易是異數,說會報讀港大政治與法學,將來當律師、政務官或社運人士,推動社會改革。記者訪問鍾媽媽,她半喜半憂地說:「我知道他一向對政治有興趣,但我不大喜歡,因為他爸爸在大陸做生意。一涉及大陸,就不方便。」佔中期間,鍾易送贈物資。媽媽雖不贊成兒子走得太前,但選擇扶持,讓兒子決定自己的將來。

考獲38分的女生鍾昊藍亦被追訪,因為她爸爸是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博士。

鍾博士97年起定期做「身分認同」民調,發現趨勢是港人認同自己是「香港人/中國嘅香港人」甚於「中國人/香港嘅中國人」,如此「政治不正確」的民調結果成為多年來左報大造文章批鬥他「反中、拒共、亂港」的罪證。

問11位狀元是什麼人,他們普遍自認「中國嘅香港人」。鍾昊藍呢?她答「好大部分係香港人」、「世界公民」。這答案有啟發性,鍾庭耀下次做身分認同民調,要向女兒學習,加入「世界公民」這選項。新世代年青人看自己、看世界,不再受制於地域,而是更着重共同價值觀。


 考完再考【余若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