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構做了一次研究,指統計處最新的報告,並將19932013年的大學畢業生,每5年一個世代作比較,由第一代約6468年出生,至第六代約8993年出生的大學畢業生的薪資排一排,看看不同世代的大學學歷勞工的起薪點及其薪酬增幅

結果顯示,從事文員、零售、清潔等低技術職位的大學生,20年間增加6.3倍。而2013年大學畢業生起薪點只有10,860元,比93年的13,158元,少17.5%

另一位網友在面書撰文,說

*  *  *  *  *  

 

*  *  *  *  *

事實上,現在的問題,已不是大學生的質素問題,而是大學學歷與薪資的關係,已有根本性的改變

以前,小孩為什麼讀大學

脫貧

就這麼簡單

記得《歲月神偷》嗎?歲月無情,對那個相信「一步難,一步艱」的年代,有一個讀男拔萃,是全校田徑Champion,還要長得像李治廷的孩子,已經是那一代的人的成就。六、七十年代,香港人很辛苦,制度不公,公共設施不完善,貪污處處,入醫院要疏通孩子才有好東西吃。那年代的人,他們相信雙手,只要努力做,會做出成果的

於是,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父母,都相信讀書。讀書吧,考好試,改善環境。我的父母也有這種信念。他們工作很辛苦,他們總覺得在電視上工作,坐辦公室,聽聽電話,打打字那些工作,比他們的工作更辛苦。所以,他們相信我需要讀書,而對他們而言,讀書也不是什麼獨立思考或批判思考,而是考好試。總之老師說如何答就有分數,答就可以。不要問,只要信

我是這樣走來的

好了,到規行矩步地得到一個大學學位,你得到什麼呢?月入一萬多元,才赫然發現,一個板間房也要七千元港幣。又有調查說,香港有幾多人幾多人住板間房,問及其原因,因為交通費貴,既然交通費也要花一畢錢,倒不如住近一點。某天做資料搜集的時候,聽到某電台的主持問一個烽煙的聽眾,說:「你願不願意繼續長遠地住這些板間房呢?

我心想,會有人答:「我願意」嗎

常聽到很多人說,現在的畢業生不肯捱。我又學學一些前輩說的「換位思考」:你想想,二十年前,在第一城租一個四百呎的單位,組織二人小家庭,也不過是幾千元。當時的大學生,也有一萬幾千的月薪,一個茶餐廳的早餐也是十多元。現在呢?大學生也是一萬元月薪,第一城的單位租金已升到一萬三千元了。要他們買房子嗎?單身的不能抽,居屋永遠沒他份兒,公屋嗎?你看看最近關於鉛水的新聞,新聞片段沒有字幕,你都不會看得明白他們說什麼。八十後、九十後看在眼內,都說「公屋都是新香港人的」。然後你告訴他們,記得要捱,加班不要怨

說到底,為什麼這麼多人願意住板間房?無他的。他們的工時本身長。就像我的朋友,他在中環上班,一天到晚工作十六小時,回到家都只是洗個澡,之後又再上班。那幾小時,住什麼地方,有什麼緊要

當這個香港的生活形態就是這樣,實際的香港人會乖乖的生存下去的。生活?將來?安居樂業?不要玩吧。我們都實際。



 https://www.facebook.com/kengo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