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聽過一個故事:話說有一個人想學做醫生,立志救世濟民。第一堂,老師教完大家「人體過三十八度就是發燒」後,這人卻覺得自己已經學有所成,便開始擺檔做醫生。第一個病人來了,說自己不舒服,但這人探了很多次熱,都發覺病人沒有發燒,便診斷這人沒有生病,結果…病人幾天後心臟病發死了。
香港的八九十後其實很幸福,父母多有資源去培訓子女,而另一方面卻未去到怪獸家長的境界。他們大多多才多藝,琴棋書畫樣樣皆能,而雨傘革命百花齊放的表現,亦證明香港年輕人是有能力的,而不是藍絲眼中的「廢青」。
但不知道是互聯網的威力,還是因為溫室長大的緣故,雨傘革命同時亦冒起不少行徑出位的人。說他們不學無術?不,他們個個都有一定程度的學識;說他們是混飯吃?不,他們起碼有基本學識,談不上是「元秋」、「樹根」般的渾人;說他們資質有限?不,他們部分是有潛力的可造之才。但為何雨傘革命至今這班人膠事百出呢?
說實話,筆者十分佩服這些人,不是說他們夠厚面皮,而是衷心佩服他們的才幹,作為一個非常普通的九十後,眼看同齡的人能達這樣的高度,實在敬佩不已。只不過,這班人道行仍然不夠,還需歷練:
1. 需要學會適當的時候沉默。你對我唱,「試問誰還未發聲」?這話不錯,這個時代的確需要越來越多人發聲,但需要說一些有營養的話,不然,輕則淪為笑柄,重則轉移了別人的視線,模糊了焦點,像那個自以為學有所成的「醫生」,最後醫死了人。
2. 哪什麼時候發聲?就是待你「夠料」的時候。要多讀書,多留意身邊的事物,把自己變成海綿,時刻吸收,這樣才有資格發言。曾經有一句話:「Internet makes dumb people dumber and smart people smarter。」互聯網不是用來發表偉論,而是了解世界更多的途徑。無學識支撐,人們不會把你當成天才,只會當成蠢材。
3. 學會道歉的藝術,虛心受教,提出的見解錯了,便好好認個錯,堅持自己錯的意見,跟老屎忽「死雞撐飯蓋」沒分別。再者,年輕人,絕對錯得起。
4. 多聆聽各方面的意見,包括你未必同意的見解。只是不斷說「不同意」是沒有用的,要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不同意,跟你的觀點有什麼衝突,從而舉一反三。
雨傘革命後,很多人提出不少出路,但到目前為止,偉論就有很多,但還沒有人提出一個十分明確的方向,而筆者亦自問才疏學淺,肚裏沒有半點墨水,畢竟比小弟聰明的九十後大有人在,但願虛心求教。只不過,筆者想看到的,是一群有心同時有力帶領大家的九十後,而不是一群自以為是的「醫生」。共勉之。
作者:小西毒(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九十後:「渾人」還是「醫生」?(小西毒)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