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老簡創業茶館(微信號:jianjiangvc),作者簡江

80年經商紅利、90年代進出口紅利、00年代房地產紅利、10年代互聯網和金融紅利,未來10-20年,產品紅利時代要到了。有人問了,現在不是「互聯網+」的時代麼?現在進入互聯網,就像4000點的時候進股市,大的機會已經不屬於後進者,只好狗尾續貂的「+」一下,好好學一下如何利用互聯網幹實事。而產品紅利,是能抓住的機會,能站定的風口

經常有朋友問我:「老簡,為什麼你好好的投資不做了,要去賣日用品?

推動我創業的,不是什麼互聯網的風口,而是一個產品經理的好奇

從小我就對各種新鮮產品感興趣,無論後來在做產品經理的時候,還是投資人的時候。2000年剛到北京那陣子,我最喜歡買的雜誌是《科技新時代》,中文版反應慢看得不過癮,直接上英文網站訂閱英文電子雜誌,順道訂了《大眾機械師》。書中每一樣新奇的產品,都能讓我興奮好一陣

後來做投資,最喜歡鑽工廠看流水線和研發人員聊天,滿足我對產品的好奇。2013年底,我和我當時的好朋友,現在的合夥人孫小美閑聊,聽她給我講她和科研團隊正在做的一些醫療領域專業產品。突然意識到,通過高技術降緯攻擊,顛覆傳統日化產品體系的機會到了

也許你並不知道你天天在用的產品有多落

大多數人不知道,你家天天在用的日化產品,不僅幾十年沒變,甚至還被不停降級。舉例來說,時下國內最流行的「松木」味的消毒水成分PCMX(對氯間二甲苯酚),其實是一種化工原料,因為環保原因(對魚類有劇毒),在美國被限制使用,所以在美國的超市裡見不到這款產品。美國用來做日用消毒的,多半都是過氧化物類的超氧離子消毒產品。

我們經常使用的84消毒液,是1984年地壇醫院為了應付甲肝流行臨時配出來的東西,一賣就是30多年,當年還在尿床的小朋友現在已經生娃了。84消毒液屬於活性氯消毒產品,最大的危害是容易和有機物(什麼是有機物?我們生活中遇到的絕大多數物品都是有機物或富含有機物,從塑膠、木頭、紡織品到食物、動物、油脂、肥皂、洗衣液)......活性氯消毒產品最大的危害是容易和有機物反應產生「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衍生物。優點只有一個:便宜!

我們用的洗滌用品:洗潔精、洗衣液、洗髮水......最主要的成分都是「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有植物油加工出來的,有石油加工出來的,石油產品自然就比植物加工出來的便宜得多。使用起來普通消費者一時半會體會不出來明顯差別,反而覺得石油產品去油污能力強,所以廠家自然願意多用石油產品,少用植物油產品。磺酸鹽類的石油產品傷皮膚,普通消費者從配方表上根本看不出來差異

為什麼一些大品牌的產品反而越做越

很多朋友都和我有一樣的感覺——過去用習慣的很多東西,為什麼越來越不好用了?這些國際大品牌到底靠不靠譜?這種感覺很多時候是正確的,因為這些產品很容易被「減量減配」,賣的就是不明就裡的消費者對國際品牌的迷信,和數十年的使用慣性。某D字頭國外品牌的消毒水,原料成分和W字頭國內品牌一模一樣,都是那個早就該淘汰的PCMX,有效含量卻比W字頭低20%,價格反而更貴,因為消費者更認D字頭這個「國際品牌」,可是你們知道麼?D品牌在美國和台灣和老家英國都不賣PCMX成分的消毒水,D字頭品牌的英國官網,也沒有PCMX成分的消毒水賣

現在這個時代,對於傳統日化老品牌和超市管道,可能都是最艱難的時代。第一是線上零售的衝擊;第二是線下零售的綜合成本越來越高,而消費者對漲價未必認可。如果你是一個國際大牌中國分公司的職業經理人,你會怎麼做

手段只有一個:壓低原料和生產成本。對於生活日化產品,生產成本通常只佔到售價的20%左右,甚至還不到,剩下的80%都被營銷、管道、中間商、管理以及合理利潤分攤掉。如果這20%的成本,還要進一步降低,那麼可想而知,這樣生產出來品質會變成什麼樣子

這時候,傳統管道不會給品牌任何提升產品品質的空間。「現在是超市業最困難的時代,它們恨不得把每個供應商的腿毛都刮下來」,5月份拜見某國內超市業採購教父級人物的時候,他說:「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進超市,來一個殺一個,骨頭都給你嚼碎」。7月份,藍月亮遭遇家樂福撤架,日子好過的時候是兄弟,不好過的時候就成仇人。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傳統大日化品牌會熱衷於使用PCMX84、磺酸鹽這些過時低技術產品,答案只有一個:「便宜!」,對於每年被業績指標壓迫的跨國公司職業經理人,他們不僅要便宜,還在不停尋找更便宜。千萬別以為你多花錢買大牌產品就一定品質優良,你多花的錢,很可能只是被轉化成廣告費和職業經理人的利潤業績。職業經理人對產品品質的本能訴求是:不出問題、不惹麻煩。

下午剛跟一個台灣大哥聊完,這位大哥搞了幾萬畝地,種無患子。無患子是一種天然植物洗滌劑原料,提取液可以直接拿來洗臉洗澡洗衣服,天然產品,不僅用起來舒服,而且有滋潤保濕的功效。他們家族曾經是某歐美鼎鼎有名的「植物」概念品牌的合作夥伴,當年他包地來種這種植物,就期望有一天能夠成為這個品牌的供應商。產品樣品出來以後,試用過的人都說好,特別對北方人非常滋潤。這個歐美品牌卻直接對他講:「你的成本比我們高十五倍,我們品牌夠強,用現在的化工配方也銷得很好,我們沒必要買你的貨!」。

十五倍貴麼?根據這個倍率推算,這個歐美品牌同類產品的加價率至少60倍!這個歐美品牌,老簡周圍很多女性都非常推崇,其中內情又有幾個人知道?這個市場上,經常沒有好,只有「爛」和「不算太爛」。我有一些做配方的朋友,隨手配給朋友用的東西,好過很多大牌,一開始我不理解,分析過就逐漸明白了,這裡面其實沒有多少技術,好不好用,只是看願意在原料上多下本

雖然不能一棒子都打死,每個大品牌還是有一些獨特的好東西,但這就是整個日化行業的普遍產品現狀,難道不要被顛覆一下?革命一下?這裡面難道沒有機會

我們相信,最終,用真心、好料做的東西,我們的消費者一定能感受到

造成產品質次價廉的,是一代人的價值

「靠節省過日子」,是人在物質匱乏時期的生存之道,也是國內企業在工業時代毛利匱乏時期的生存之道

2005年我第一次參與創業,在廣東做一款出廠價300元左右的IP智能座機。當時一批貨發出去,返修50%,銷售和客戶都瘋了。最終查到原因,工廠老闆管採購40多歲的大兒子,為節約成本,習慣性地把一條8分錢的導線換成了5分錢的導線,而他壓根沒考慮到,便宜的導線用在運動部件上太容易折斷。就為了節省3分錢,導致1000多台智能座機返廠維修

每當我們和那些工廠的老闆溝通,我們需要質量更高的產品,成本高一點,我們能接受的時候,這些習慣於和國外採購打交道的生意人,總會很不解地看著我們:「這個成本實在太高了,你們確定要這麼做?」,他們說的「成本高」,只不過是把2mm的外殼變成了2.5mm的外殼,增厚了25%,也就是兩三塊錢的物料成本

雖然這些老闆開著奔馳,每次都招待都去當地最高檔的餐廳,但實際接觸了,才發現他們賺錢賺得實在太艱難,「省」字已經融入了他們的血液和生存基因裡

對於這群人,他們既沒有能力、也不相信能賣出質量更好、價格更高的產品。在他們眼裡,只有「進口的」才有資格賣貴,或許他們有一個品牌夢,覺得「有品牌了就能賣更高價格」,但是品牌是什麼?在他們眼裡只是一個模糊的夢而已

消費者需要的不再是便宜,而是價

10年前,我理10塊錢的洗剪吹,到超市10塊錢3雙的襪子。後來,朋友帶我去洗剪吹100塊的美髮廳,我覺得的確感覺比10塊錢的好,雖然貴10倍,可100塊對我來說很多麼?顯然不多,所以100塊我也接受了。再後來,有個叫林偉的大哥,創業做襪子,他告訴我,30元的襪子,和3元的襪子,感受絕不一樣。當時他送了我好多襪子,果然,舒服、耐穿,這些襪子我足足穿了三年,過後就開始自己買30元的襪子,雖然也貴了10倍,但在一件襯衫至少要六七百塊的時代,一雙襪子30塊又算什麼呢

這就是人性:沒用過好的,也能湊合;用過了好的,就難再回去了

後來我和做投資的朋友講,要多關注「大眾小額消費大幅度升級」中蘊含的機會。因為理髮是一個一月一兩次的小額消費,即便漲到一兩百,即使對於中低收入群體,支付起來也不會有太大壓力。一個做東北和內蒙超市日化代理的哥們告訴我,他一個朋友,代理了韓國一個洗髮水品牌,單價¥160一瓶,在東北的一個三線城市,才鋪了十家中型超市,就做到了40萬的月銷售額。道理是一樣的。一個人一個月能用幾瓶洗髮水?價格差個三五十塊,只要好用,沒什麼付不起的。特別對於8590後,他們相對於70後,願意花更多的錢,讓自己的生活更舒適、更有品質感

我經常對朋友講,黃太吉煎餅在建外SOHO的熱賣,實際上是重新做品類價格定位的勝利。對於在建外SOHO上班的白領,每天用10-15元吃早餐很輕鬆,而北方人民喜聞樂見的煎餅,卻普遍只在三五小推車上銷售,價格是¥4.5,人民群眾需要高品質的煎餅,即便十塊錢一張又何妨?只要衛生、用料紮實、別用地溝油、好吃,多付一倍的價錢不是問題

對於某種消費行為,消費者往往有一個心理預算,覺得「什麼樣的預算配得上我」,然後再考慮「什麼樣的商品配得上這個預算」。比方說,一個小公司老闆,他在買車的時候,可能先給自己一個定位「只有3050萬的豪華品牌才配得上我,符合我的商務需要」,當他開始這麼決定的時候,30萬以下的車,無論配置和性價比如何的高,也很難被他選擇。當消費者內心的預算已經抬升,卻沒有適應新預算的高品質商品來適應的時候,機會就到了

對於一個大城市月入過萬的白領,買多少錢一管的牙膏是合適的?30塊一管算貴麼?只要他買過一次30塊的牙膏,通常他就不會再去選擇10塊錢左右的。這就是「雲南白藥」牙膏在定位上的勝利。如果做到和「草珊瑚」一個價格檔次,鐵定賣不出十幾億的年銷售額

最重要的,定價高一些,就有更大的空間,去選擇真正好的東西,回饋給消費者

市場需要「復刻」有誠意的品

在過去,真的做成一個品牌,比方像「同仁堂」,往往需要上百年的時間,幾代人的努力。用一種「笨拙」的精神來完成,什麼叫「笨拙精神」?就是

對客戶有用心和誠

對事業有執著和敬

再說簡單點,就是把目標,從「做賺錢的生意」,變成「做心安的產品」

吳曉波老師幾個月前寫過一篇刷屏文,提到日本人對產品的執著。自從李宗盛的視頻熱播後,大家開始討論「工匠精神」。什麼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實際上是對自己所從事事業、所作產品的一種尊重和敬畏心

在克服了生存恐懼,以及對錢的偏執貪慾之後,我們開始為了快樂和榮耀做我們的產品。我不是不想賺錢,只是我有一個堅信,堅信會有愈來愈多的人,為我們的用心買單。所以,財富是誠意和用心的副產品

莫急躁,我們的舞臺才剛剛揭

前段時間和京東金融的老陳聊,覺得互聯網傳播和電商管道,為不再過分計較成本,又願意用心的「匠心」產品提供了空間。阿裡淘寶,在這方面有天然缺陷,馬雲雖然嘴裡吵吵著要支持小而美,在實操上卻沒有給小而美創造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這給京東眾籌這樣的創新產品平臺,留出了更多和更大的空間。未來,也可能會催生更多的平臺、和產品品牌的創業機會

最重要的還是兩個字:用心!

From 簡江


 作為一個當過投資人的產品經理,我為什麼決定去賣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