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早看到港台有關工廠的節目,我才想起這個早已經想下筆但忘了一回事的題目。工廠近年受到不少年輕的藝術家與創業者歡迎,原因就是工廠的租金在香港還算便宜,適合手頭資金不太充裕的年輕人。多年來有關的藝術家們在同一個地區找不同的工廠單位去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同時開設一些教學班,或者是創業的看上哪一區的人流較旺較易到達而聚集起來開設商店,慢慢的變成一個「工廠商場」,觀塘的駱駝漆工廠大廈正是最好的例子之一。

正當年輕人們努力在香港打出一片天的時候,政府一個看似好心的活化工廠計劃卻有可能將他們的心血回歸於無。到底現今的香港政府是否真的有心去幫助年輕人?

未知道政府是否單純的去想把工廠的環境與設施更好一點就以為是在幫助創意產業,幫助年輕人而忽略可能帶來的租金上升甚至是專門收購舊樓賺錢的一些公司。若果政府如此無能尤如那個「何不食肉靡」的皇帝那我實在不明白為何仍有一堆認為政府能幹的人;若果政府是借巧立名目而達到對大商家的利益輸送那更證明政府根本毫不在意本港年輕人的死活。即使外國亦有在舊區進行翻新供藝術家進駐,但外國政府在翻新完成後仍會補助藝術家而非像香港般由大商家主導翻新然後大幅加租趕走年輕人,政府卻不聞不問。若果政府真的有意幫忙年輕人的話應該是撥出資金讓年輕人申請資助自行裝修,即使要將工廠活化亦應該是由政府出資收購翻新後以特惠租金租於年輕人,這樣才能確休在翻新後的受惠者不會只是大財團與大業主。

任何文化都要讓城市中的市民們慢慢自行發展,政府不能強行干預。年輕人們能找到工廠區去發展自己的事業與創意本應為好事,而政府只需靜心聆聽他們的要求再推出適當援助已經能好好幫助這種工廠文化發展。但政府非要落手「大搞」才安落,非但讓大商家把工廠視為生財的一部份,更苦了好不容易才在工廠生存的藝術家成了大商家生財的犧牲品。政府做事理應看清目的為何,而非為做而做。活化工廠背後目的理應是為了年輕人能有個更好的發展好間,所以當活化工廠反而成了有害於他們的措施時就應該停止。但香港政府卻從來未肯多加細想,總覺得做了就是好事,也不想想所帶來的負面後果,就像西九龍文化區一樣,只會放錢大搞設施,卻完全冷落了本土創意。香港政府最在行的,就是大搞多餘的事。

作者:毛言地(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多餘的活化工廠(毛言地)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