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儘管並不能像如今的蘋果一樣時刻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但是微軟這麼多年來一直站在科技行業的第一梯隊,無論是為人所知的「改名部」,還是從鮑爾默到納德拉的權利交替,還是它的各種軟硬件產品的推出、迭代,還是公司策略和架構的調整……我們總是想從中尋求某種經驗,甚至是教訓。同時,作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被蘋果、Google、Facebook等甩出十八條街的傳統科技巨頭,微軟也一直成為媒體、媒體人動不動「黑一下」的對象。有時候,很難說這種「黑一下」的舉動是出於某種情懷,還是某種信仰。如果僅是如此,或許媒體也該反思。想換個角度看一個不同的微軟嗎?那不妨就讀讀這篇文章吧,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時間線雜誌,作者:李芳,原文標題《如何重新發明微軟?》。
「微軟不酷。」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都這樣評價,並把罪責歸咎於著名的「猴子先生」史蒂夫•鮑爾默,最充足的理由就是「他令微軟錯失了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後來雖然收購了諾基亞,他的罪名反而又增加了一條「禍害芬蘭民族品牌」——有兩個最新消息,一是被稱為「諾基亞木馬」的埃洛普被現任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三振出局,二是微軟大裁員、手機部門幾乎被一鍋端……多麼痛的領悟!
不用說,鮑爾默委屈得不行。事實上,2008年時微軟是最賺錢的科技公司,利潤率達到15%。2013年,它是第二賺錢的公司(僅次於蘋果),利潤率達12%。但時代變了,蘋果、Google、Facebook等這些帶有濃濃極客氣質的公司都成為了微軟的對手。
2013年9月27日,鮑爾默最後一次以微軟CEO的身份參加員工大會,不久他就要辭去職務,離開這個自己辛勤耕耘了33年的公司。這位一貫以極度誇張搞笑的風格示人的「大塊頭」站在台上,一反常態地流了眼淚,對着台下大喊:「我愛這個公司!」多年以後,當人們回首這一戲劇性時刻,不知將作何種評價。
微軟曾經酷過,至少在PC的黃金時代是這樣的。當偉大的蓋茨把人們的雙眼從黑乎乎的DOS系統里解放出來時,誰不愛Windows呢?但是現在的選擇可太多了,特別是對於要求較高的用戶來說,用Windows是會被人鄙視的。平心而論,微軟不僅錯過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其實連之前的互聯網時代也沒有抓住。多年以來,它的硬件停留在Xbox的風光里,Lumia和Surface都境況慘淡,軟件則止步于Windows和Office,而且體驗差得令人髮指,唯一開心的大概就只有段子手了吧。
與鮑爾默落幕時的深情款款、遺恨綿綿相比,刻薄的媒體和華爾街用「喜迎鮑爾默辭職微軟股票上漲」的標題和事實迫不及待地表達了歡送之意。這至少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人們對於微軟的期待。巨頭雖則沉睡經年,然而時刻到了總要蘇醒。納德拉上任一年後,人們驚喜地發現,微軟重新變得酷起來了。
重振雄風第一步
人人都喜歡納德拉。沒錯,他甚至被看做是正走向末落的微軟的拯救者。
通常說來,CEO的行事風格通常決定了公司的走向。銷售出身的鮑爾默總是激情滿滿,喜歡搖滾樂,喜歡聲情並茂地發表具有煽動性的語錄,現在網上還流傳着他親自充當推銷員賣微軟產品的廣告——鮑爾默自己是一枚戰鬥力爆表的逗逼CEO,微軟也相應地表現出了對於銷售數字的狂熱渴求,卻也把自己局限在一個似乎與世隔絕的封閉空間里。然而媒體和用戶並不關注這些,人們更多看到的是一個熱衷誇誇其談,同時又固執己見、不那麼友好的末路英雄。還記得蓋茨的競爭戰術給微軟帶來的黑暗時刻嗎?多國政府判定其濫用在個人電腦操作系統領域的壟斷地位,對商品制定不合理的價格。鮑爾默也以「死硬」著稱,曾經說Linux是個「癌症」,蘋果只是個小眾品牌,居然還建立過一個網站名為「Scroogled」並扛起反Google的大旗——只能說,這種未成年人的做法簡直是「圖樣圖森破,有時naive」的典型代表。
納德拉迫切需要改變這一點,「開放而友好」就是第一步。《福布斯》的文章里甚至評價說他在履新100天後就塑造了自己「反鮑爾默」的形象,比如「擊桌子的虛張聲勢之舉沒有了,和善溫厚的好奇心出現了,舊經營模式正在瓦解,人們不再談論抓住價值十億美元的機遇或者實現財務業績目標,轉而強調把賺到的利潤加以投資,用來贏得大批新的用戶」。
看得出來,他正把一個只說不做或者除了Windows、Office什麼都做不好的微軟變成一個先做后說的務實者,連同臉上始終保持淡淡微笑的儒雅氣質都影響了別人,形成一種獨特的氣場。公開講話時,他通常都會讚揚微軟團隊的其他成員,包括一線工程師在內,甚至還會提到很久以前的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的貢獻;而在與別人交流時,尤其是一對一的情況下,他通常都會耐心地傾聽,以至於對方忍不住想傾訴更多——是啊,誰不喜歡納德拉呢?他漸漸以這種方式從微軟內部、從合作夥伴、從朋友那裡了解到了微軟存在的很多問題。
當然,納德拉的為人處事只是微軟畫風改變的一個基礎,更重要的是,他在微軟的幾個重要業務部門都工作過,特別是一些失敗的業務,比如必應搜索。鮑爾默時期的微軟對外一直採取「快速跟隨」的策略,必應就是這一策略下用以與Google競爭的武器,結果可想而知。類似的產品還有很多。納德拉無疑很早就看到了這一切,恐怕也沒有別人比他能切身體會到戰略錯誤給微軟帶來的後果有多嚴重了。可貴的是,納德拉雖然效力微軟公司多年,卻始終對外部世界保持着敏銳的洞察力和好奇心——有人將之歸結為「一個工程師對於未來世界的好奇」。的確,這與資深銷售員鮑爾默急於敲定訂單的心態完全不同。人們盛讚他在技術創新上的敏銳和對於未來世界發展趨勢的探索:
「他在技術上非常敏銳,而且富有創新精神。他知道,即便是最好的創意,剛開始看上去也不會有那麼的耀眼。」(Workday公司董事長安尼爾·布斯里)
「薩蒂亞獨來獨往,從不前呼後擁。他想知道世界未來發展趨勢。他是我所看到過的最愛反省的微軟高管。」(紅杉資本合夥人吉姆·戈茲)。
至於納德拉具體是如何改造微軟的,Business Insider總結了13招。其中,表示「友好」的有這些:
推出Windows 10,並將界面恢復至用戶喜愛的經典版本;宣布所有9英寸屏幕以下的設備可免費使用Windows系統;幫助Android和iOS應用更容易在Windows中運行;結束反Google運動,並撤下了Scroogled上的諷刺廣告;終結微軟與蘋果、Google在系統上的死磕式競爭。
總的來說,以上措施都有利於微軟減少樹敵、增加口碑,不過仍然屬於防守型,而下面這些代表着「開放」的招數才真正將微軟推上了創新的道路,如帶領微軟推出一系列新產品,展示「新微軟」的新面貌——類似Google Now的Delve、為普通企業員工提供更好數據服務的新版Power BI、野心大到想要推倒全球巴別塔的Skype即時翻譯等。特別是Skype即時翻譯,收穫讚譽無數。他還帶領微軟進軍了最熱門的「物聯網」市場,併為此推出了一個新的數據庫、新的雲服務、新的大數據分析服務。
公允地說,納德拉在抓住科新趨勢這一點上真的很有眼光,我們簡單歸納一下就能看出,Delve、Skype涉及人工智能,小冰、小娜就是成功案例;而物聯網更是一個集數據科學前沿之大成的領域,再加上工業4.0、互聯網+等熱點的風靡,前景可期。這些都是發揮自己優勢的主動出擊,比以卵擊石的「快速跟隨」可靠譜多了。
邁出第一步,作用不亞於打開一隻潘多拉盒子,接下來就要看裡面釋放出來的是魔鬼還是天使了。至少現在看來,納德拉更像是天使之首,許多令人眼前一亮的「黑科技」就好像被解除了封印一樣紛紛冒了出來。
「黑科技」與極客車庫
當Google glass因為過於高調的曝光而退隱至幕後時,微軟的Hololens頭盔卻風光無限,連NASA都宣布要在年底送一批上太空了。最近十年以來,在前沿技術的領域,微軟勝過Google大概是頭一回吧。
微軟重新變酷了,標誌性事件就是Hololens在今年年初的Windows 10發布會上橫空出世。其實發布會的主題已經有所暗示:「Windows 10:The next chapter。」——不僅掀開了微軟帝國的新篇章,還將改寫當前科技世界的遊戲規則。Hololens果然一石激起千層浪,畢竟Google glass之後還沒有人來接棒這一領域。
從外形上看,Hololens跟Oculus差不多,但使用起來更像是Google glass,也就是以AR技術為基礎。AR的全稱是「增強現實」,與VR的「虛擬現實」不同,前者的主要作用是在現實世界的基礎之上添加信息,使用者會看到一種由虛擬圖像與實物疊加而成的奇妙圖景。
Hololens描繪魔幻世界是這樣的:你可以在冰箱上查收消息、把客廳變成Minecraft的遊戲場景、在牆上進行Skype通話等等。總之,一切都可以成為你的信息顯示屏。有沒有想起《少數派報告》里阿湯哥對着全息屏幕運籌帷幄的場景?
這次大會之後不久,微軟又趁熱打鐵放出一款最新概念視頻,強化自己對於未來的科幻化暢想:一個潛水員帶着HoloLens潛水鏡,利用增強現實技術探索海底世界,並且通過實時傳輸技術將信號傳回了教室,最後學生用3D打印機將潛水員拍攝的侯賽因瑚打印了出來;除了這個故事之外,視頻還展現了可穿戴設備、移動手持終端和大屏幕之間的多屏互動效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本由柔性顯示屏製造而成的「書」,當然你也可以稱之為平板電腦,使用起來就好像真的拿着一本書在翻看一樣,還可以變身視頻通話設備,並與其他可穿戴設備、大屏幕互動——是不是瞬間有種穀歌附體的感覺?
又過了不久,識臉測齡神器how-old又在人們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刷爆了朋友圈。當你傻傻地一遍一遍上傳不同照片只為測出自己想要年齡時,機智的我早已看穿了一切,這其實是微軟在測(xuan)試(yao)自己的人臉識別、Azure雲平台和大數據分析技術。明明是這麼枯燥無味的事情,卻又沿襲了小冰、小娜的活潑俏皮。這真的是微軟嗎?
當外界正眼花繚亂地想要看清究竟發生了什麼的時候,微軟內部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去年10月,一個名為「微軟車庫」的項目上線了,定位類似於微軟內部員工業餘項目孵化器。實際上這個項目早在2009年的時候就已經啟動了,納德拉也非常看好。他不僅支持微軟員工舉辦公司級別的黑客馬拉松活動,甚至還鼓勵他們利用閑暇、甚至一部分的工作時間來開發非Windows系統的有趣產品。目前,參與微軟車庫的微軟員工人數約為3300人,其中還有很多非工程師的員工。參與者不僅可以在開放日向其他同事展示自己的項目,還能夠尋找合夥人;而對於微軟來說,說不準這裡邊就會誕生下一個Hololens。
Google為什麼長久以來保持着旺盛的創造力?與該公司20%工作時間原則有關,也離不開X Lab這樣專門負責天馬行空的實驗室。微軟車庫就在扮演這一角色。
微軟忽然就這樣變成了一個講故事和玩營銷的高手。你可以簡單粗暴地說它是「Google附體」,因為後者不走尋常路的極客形象實在是太深入人心了。然而事實是,微軟在重拾自己原本曾經擁有過的極客精神。雖然當初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是在一個旅館里創業的,但新的微軟可能就要在這樣的車庫裡被重新發明出來了。
From 時間線雜誌
納德拉:如何重新發明微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