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十人九痔」,不僅是現代文明病,更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中醫師指出,誘發痔瘡的原因相當多,包括下焦溼熱、大腸火旺、瘀血濁氣、氣血下陷等都可能引起痔瘡。建議平日除應先改善生活作息,減少辛辣飲食外,也可藉由藥膳茶飲,或是運動增強免疫功能,有效遠離痔瘡陰霾。


黃芩耦節茶(食材如圖),可改善內外痔的腫脹,緩解出血等症狀。(圖片/中醫師陳潮宗提供)

痔瘡屬慢性病 症狀內外有別

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開業中醫師陳潮宗指出,痔瘡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但是,很多人都認為痔瘡是小病,而且很多患者認為這是一種難以啟齒的疾病,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到醫院治療,事實上,痔瘡主要是由於體內調節機能失常所致。

事實上,痔瘡是發生於肛腸部的慢性疾病,男女均可發病,且多發生在濕熱氣候中。中醫觀點認為,痔瘡就是「腸火久鬱、氣血阻滯」所致,一般分為內痔、外痔,內痔常會見血,血量不多,經常為間斷性便血;外痔通常比較會產生症狀,例如造成腫痛、肛門局部搔癢、周圍皮膚容易受刺激等皆是。

黃芩藕節茶 改善內外痔腫

材料:黃芩3錢、藕節2錢、黃耆3錢。

作法:以上藥材用800C.C的水,煮至600C.C,放溫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燥濕、涼血止血、補氣消腫的作用,改善內外痔的腫脹,緩解出血等症狀。

多動多喝水 久坐是大禁忌 

中醫師陳潮宗強調,民眾吃太多油膩類、辛辣類、刺激類食物,長期下來容易造成下焦溼熱,溼熱積聚將導致肛門疼痛、長出痔瘡;而經常久坐久躺的民眾需注意,因為長期坐著、躺著,很可能會導致氣血下陷,日久氣血不暢,最後也可能誘發痔瘡及便祕,千萬不可小覷。



痔瘡不僅是現代文明病,更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

基本上,要改善痔瘡應先加強鍛鍊身體,減少疾病發生的可能;建議應多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如體操、太極拳、氣功等,透過流汗多喝水達到體內排毒目的,對於痔瘡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自我按摩 降低惡化風險

1.按摩尾骨:臨睡前用手自我按摩尾骨尖的「長強穴」,每次約5分鐘,可以疏通經絡,改善肛門血液循環;

2.提肛運動:有意識地向上收縮肛門,早晚各1次,每次做30下。

《降低痔瘡發作 6小錦囊》

1.生活習慣:勿久坐、久蹲、熬夜,應經常使局部血液循環通暢,減輕或防止痔病。

2.適當運動:可助腸胃蠕動,預防便秘,也可常作提肛運動來預防及減輕痔瘡的症狀。

3.飲食節制:避免過食辛辣刺激食物,應多吃蔬蔡水果,如芹菜、菠菜、香蕉、紅薯等。

4.控制情緒:情志的變化與肛腸疾病關係密切,保持愉快心情是避免痔瘡的重要因素。

5.溫水坐浴:溫水可刺激肛門周圍神經,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或防止痔病。

6.避免久坐:上廁所時,禁看書、打電動、玩手機、看漫畫等,避免久坐馬桶。

【中醫師小叮嚀】:

過度勞累容易腸胃受損,促使瘀血濁氣積聚於腸道,長期積聚下來就容易長出痔瘡。因此民眾染患痔瘡千萬不要隱忍,建議最好盡快接受治療,同時應注意避免患處出血或引起感染,如此才能早日康復。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調節免疫力 黃芩藕節茶飲防痔瘡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