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宏的荔枝工廠本來還要運作到這個月底的,但是這兩天都停掉了。問為什麼?外地的客商都覺得福建荔枝已經滯銷,不管青紅皂白都把價格壓得很低很低,他這樣的高品質荔枝也失去了利潤空間,索性停了

沒有了這些對外輸出的通道,你覺得福建的荔枝農是能賣得更好呢,還是雪上加霜呢

關於農產品滯銷,媒體好心辦壞

一周前,我的朋友圈充斥著這樣的標題《某地荔枝滯銷嚴重,地頭5毛一斤都賣不出去》,我看了其中一篇來自福建主流媒體的報道,閱讀量過十萬。善意的群眾,看到這樣的新聞,抱著公益的初衷,也會幫忙轉發,但似乎99.99%的人都是熱鬧的看客,除了聲援實際是幫不上忙的

我相信,媒體也是善意的,公眾也是善意的,但是因為互聯網加速了資訊的透明,這樣的資訊迅速爆發——結果是每個人都知道了滯銷的資訊,每個人都調低了荔枝價格的預期,每個人對水果攤上的荔枝價格有了一份防備的心理。我走過家門口的水果店,看到十塊錢兩斤的價牌,放在一堆黑乎乎的荔枝堆裡,價格雖低,但還是不情願去買,「地頭不是5毛錢嘛!

消費者不願買,經營者沒錢賺,農產品滯銷更滯銷

關於農產品滯銷,公益售賣會成為主流嗎

我刻意去觀察了網上的公益售賣,因為看了報道很多熱心人士行動起來,甚至有人打出58塊錢20斤的價格在公益銷售。我特意買了一份,因為對方發的是普通快遞,第一份在路上已經臭掉扔掉了,到我寫文章的此刻,第二份快遞還在路上。——我估摸著這位兄弟是要虧錢的,只不過是虧多虧少的差別

之前我有買過一份來自陝西的滯銷油桃,19.9/5斤,我看店鋪的銷售總數是一萬六千多單,成績還不錯。又便宜又公益,所以我也很爽快地下了單。這次的體驗還不錯,雖然遲了2-3天才收到貨,但產品總算完整。產品品質吧,說實話一般,第二天我去水果店一看,3.8/斤,可以挑可以選,馬上可取;再看看那家公益售賣的企業,賣了一萬六千多單就停了(估計為這一萬多單快遞都忙瘋了),8萬斤貨(40噸),利潤應該是沒有的,如果算上人工估計還得往裡貼錢

個人是十分佩服這樣的企業的,但是這樣貼錢往裡做的能有幾個?賣生鮮農產品還是個專業活,產區一旦滯銷,就是幾萬噸的貨,非專業公益人士,能賣多少單?杯水車薪吧。

靠公益來解決滯銷,是天方夜譚!

但是作為生鮮農產品,產量嘩嘩地上來,產地存不住,銷地接不住。大家擠在一起的時候,即使打價格戰也無濟於事,你就是再賣同情也沒用,因為需要被同情的人太多了

解決辦法:多種手段把供應變

我聽說個事情。在北京地區,今年的無核荔枝200/5斤,賣斷貨;而在福建地區,今年大量滯銷的黑葉品種,0.5-1/斤根本運不出來——這就是現實啊!如果兩個樹會說話,相信黑葉一定掉眼淚,都是一個屋簷下長大的,待遇就是天差地別啊

據專業人透露,黑葉品種屬於種植非常廣泛的品種,核比較大口感略差(其實我們小時候吃的大部分荔枝都是這個品種),樹齡都比較大了,因為價格不高,農民也懶得去精心管理;再加上今年整體荔枝豐產,福建荔枝提前上市,和廣東廣西的荔枝「撞車」了,客商還沒來得及轉頭,太多產品衝進了市場

品種改良是一種方法,建立差異化,或者是深加工,延長荔枝銷售期,都是一種把供應變軟的方法

補充總結:昨晚在朋友圈一發,一家福建的水果企業在評論:「典型的好心辦壞事,一幫甚至沒來過福建,分不清什麼叫烏葉桂味荔枝的人在辦公室裡吹著空調說荔枝,害我400畝蜜丁香一半沒賣出去,不報道的時候我一斤能賣12元啊。他們說爽了,博了眼球,坑了果農。

微信公眾號:新農堂 作者:鍾文彬

From 新農堂


 農產品滯銷有必要讓天下人皆知嗎?無濟於事且更會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