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單車的風氣盛行,但「會騎」不等於「安全騎」!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表示,人車爭道、行車環境不良和缺乏自行車安全教育等因素,造成57.6%國中小學生曾發生過自行車事故,且針對自行車受傷致命性最高的頭部,不到4成學童會戴安全帽保護。


根據調查,57.6%國中小學生曾發生過自行車事故。圖為模擬動作。(攝影/駱慧雯)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國內最近3年自行車事故案件不斷攀升,自100年1萬2127件到102年1萬4447件,約成長1.19倍;死傷人數也從3524人攀升至4170人,成長1.18倍。

學童自行車事故頻傳 道路環境不良和安全教育缺乏是主因

而在靖娟基金會公布的「2015年學童自行車安全大調查」結果,發現2287名國小5、6年級和國中7、8年級的學生中,超過9成有騎乘自行車的經驗,且越往南部騎乘頻率越高。不過,在孩子把自行車當作上下學的交通工具或放假時休閒娛樂時,卻有57.6%發生過自行車事故,其中6%孩子的事故經驗達6次以上,意外發生以人車爭道的情況最常見。

近3成孩子沒受過自行車的相關教育,交通安全知識明顯不足。根據自行車死亡事故資料,最致命的部位是在頭部,此次問卷調查卻發現僅35.4%學童有配戴安全帽的習慣。至於其他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的認知部分,問卷題目例如可否騎自行車載人、是否應檢查車輛裝備、可否騎在人行道上等,答對率也僅在及格邊緣。


靖娟基金會和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呼籲政府和家長重視孩童的自行車安全問題。(攝影/駱慧雯)

林月琴表示,自行車事故量的增加,凸顯出國內自行車安全有「先天環境不足」和「後天教育失調」2大問題。各地自行車專用道少,人車爭道,道路環境設計不良,加上自行車安全教育尚未普及,孩子無法依據標誌和標線判斷騎在那最安全,種種因素都容易讓孩子的安全受到威脅。

給學童一條安全的道路

民團籲健全自行車安全教育、校園周邊限制行車速度

對此,靖娟基金會和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呼籲政府相關單位重視孩童的自行車安全。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劉麗珠表示,除了自行車的安全教育之外,政府應比照歐美作法,修法限制學校周邊的大小車輛,行車時速不超過30公里,以保障學童的安全,即使發生交通意外,也能大幅降低傷害程度。

此外,家長也要幫幫忙。靖娟基金會呼籲要給孩子齊全的騎乘配備,例如安全帽、反光和照明設備等;預先做好行車路線的規劃,以速度慢和車流量少為優先;提醒孩子騎乘時不雙載、不搶快、不併排;遇到大型車輛時應遠離,避免誤入大車視線死角而被捲入或造成擦撞。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人車爭道!台灣近6成學童騎單車遇事故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