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時事評論家法里德‧札卡里亞(Fareed Zakaria)上月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慨嘆英國「已基本上從世界大國的位置退下」。

文章談及英國首相卡梅倫成功連任後發表的首篇重要講話。札卡里亞批評說:「面對一個充滿挑戰的世界──希臘要退出歐元區、歐洲要處理龐大的移民潮、烏克蘭危如纍卵、俄羅斯寸步不讓、伊斯蘭國步步進逼、中東局勢持續動盪,卡梅倫選擇的話題,竟是──怎樣增加英國醫院在周末的人手。」

英國對國際事務失去興趣,早有跡可尋。上月初舉行的英國大選中,外交議題幾乎未被提及。選舉辯論中算是涉及國際關係的議題,只有限制移民和脫離歐盟兩項,而圍繞這兩個問題的爭論,正是英國應否繼續從歐洲退縮,完全返回英倫三島。

英國退出國際舞台的趨勢,令札卡里亞感到痛心。他對英國文化的優越性深信不疑,推崇備至,認為「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基本上是英國創造的。」他說的是整個西方世界。札卡里亞指出,16世紀歐洲很多國家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具備了崛起的條件,包括意大利北部的城邦、今日德國北部的漢莎同盟、歐洲西北沿海的低地國家、法國和西班牙。但英國脫穎而出,成為第一個強大工業國和第一個超級大國。

很多國家曾經成為英國殖民地,接受了英國文化的改造:從澳洲到印度到非洲,以至西半球的美國和加拿大。過去幾個世紀,對所有全球問題,英國都發出了睿智、關切和前瞻的聲音,致力鞏固和維護現代國際秩序,一套以思想、貨物和服務的自由流通為基礎、促進人權和法治的秩序。札卡里亞說,假如最早成為第一大國的是西班牙或者德國,今天的世界就會是另一個樣。因此他認為,英國從國際事務退縮,是全世界的不幸。

再過幾天(6月15日)就是《大憲章》問世800周年紀念日,英國將在當天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這份約翰王被迫與貴族簽署的放權協議,經常被視為英國法治和民主的濫觴,也就是札卡里亞推崇為改造了整個西方世界的英國文化的基石。在紀念《大憲章》的時候,英國當今的領導人,對國家的過去與未來會有何感想?  (完)


 風光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