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消費者眼中的 WWDC 是一場蘋果新系統、新功能的發佈會,預示蘋果接下來的發展方向,但其實 WWDC 並不僅僅是一場發佈會,更是 Apple 與全球各地工程師聚首一堂的活動。
源自台灣的 KKBOX 日前發表了一篇文章,分享他們派出工程師參與 WWDC 2015 的情況,在文章中我們可以得知 WWDC 的另一面,接下來就讓我們精選的看看台灣工程師眼中的 WWDC。
大家都很著重的 Keynote
與我們得知的一樣,WWDC 的重點自然是 session 裡的 Keynote,但隨著科技發展與 Apple 對內容的開放,工程師對於 Keynote 的重視程度已經下降。
即使不到現場也可以看到各種類型的 session 講解,了解 Apple 最新的發展,而且在各 session 完結後在網絡上回顧,而且現場聽完,要掌握細節還是要看影片回放,所以這種 session 的演講對於花大錢到現場參與的工程師來説並不是最重要的活動。
「可是過去兩年 WWDC 影片在活動結束後就立刻上網,今年更是哪場 session 結束,網路上就馬上有影片,而且議程進行時,其中兩軌更是直接有線上直播。就算你在台北,只要你有辦法連續一個星期半夜都不睡覺,盯著蘋果的直播看,你也可以在遠端全程參與 WWDC,因為這兩軌是在兩個最大的會議廳舉辦(三樓的 Presidio 與 二樓的 Mission),也等於直接參加了最重要的幾場 session。那你何必還要花上實在不便宜的門票、機票與住宿,去舊金山一趟呢?」
一年一次的 Labs
與 session 不同,WWDC 另一個環節是 Labs,從工程師的文章來看,這種活動有點像一對一的 Q&A,可以提供一個機會予工程師與 Apple 的 API 作者面對面聊天,解決問題。
例如 Apple 把不同的功能與方案放進不同的 Labs,例如 UI Lab、Swift Lab、Audio Lab、Installer Lab、Driver Lab 等等,讓有需要的工程師能夠到相關的 Labs 向 API 作者發問問題,從 Apple 的角度去看自已的 App 出了什麼問題,如何解決,直接得知是自已錯誤,還是 Apple API 有不完善的地方。
「而每年每一版 iOS 都會有些細微的改動,這些改動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沒有重要到得放在 session 中,可是你就是用到了這些 API,這些問題就非要跑 lab 才問得出答案,而且可能要跑好幾個 lab,或是同一個 lab 要跑好幾趟。」
了解同行的 Parties
外國人都很喜歡交流,而 WWDC 也有不同類型的 Party 讓各界的工程師互相交流,了解讓種類的最新發展。
根據工程師的説法,技術講座近年已經減少,變成了更多喝啤酒聊天形式的活動,利用軟性的方式來加強交流,而且在這戶面也可以了解到新的產業方向。
「我們在舊金山的那週,大概就只去了 AudioKit 的 meetup。如果你想在 Mac/iOS 上處理音訊,發明新的電子樂器,AudioKit 是一個相當 powerful 的 library。」
換一個角度,我們從工程師的角度去看 WWDC 果然讓我們對一個活動了解的更深。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自已到的就是全部,但實際上每一個活動都有所不同,我們看到的很多時候只是我們有興趣的部份,更多還是要從別人的角度去看才能夠明白。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很難得有人可以一篇這樣的好文章給大家分享他們的工作所得。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可以看看 KKBOX 方面的原文,移駕到下方的引用來源。
從 KKBOX 工程師角度看 WWDC
https://www.facebook.com/pot.hk.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