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媒體報道,遊戲工作室4:33 Creative Lab于近日獲得了騰訊及Line的1.1 億美元投資。此次騰訊與Line共同投資,會獲得4:33 Creative Lab 25%的股份,成為主要股東。表面上看這隻是一筆簡單的投資,但背地裡象徵著中國遊戲產業迎來發展黃金時期。

 

隨着全球遊戲產業的融合,中國遊戲公司開始大規模出海之旅。東南亞因為文化方面的接近性,成為中國遊戲的主要出口地,而韓國無論從遊戲市場的開放程度,還是遊戲玩家的高品質角度,都成為中國遊戲公司的首選。

 

一場暗戰,中國霸主的潛在勢力角逐

 

「與阿里巴巴簽署旗下遊戲「突突三國」在中國區的代理協議的韓國遊戲廠商PatiGames決定與阿里巴巴終止合作。」相信這條前不久報道的新聞,很多人並不陌生,但這背後其實並不像表面那樣簡單。

 

早在今年4月PatiGames曾宣布與阿里巴巴攜手進軍中國市場的消息,但在今年9月騰訊購買PtiGames的20%股份后,短短一個月內就宣布停止了與阿里巴巴的合作。而這隻是騰訊潛在影響力的一個縮影。

 

在中國遊戲市場,所有遊戲公司都不得不面臨來自騰訊各方面的嚴峻挑戰。當然,這對渴望進入中國市場的韓國遊戲公司也不例外。

 

CF、DNF的大獲成功,讓很多韓國遊戲公司清楚的認識到,只要和騰訊達成合作,一定程度上就等於獲得了成功。但想要和騰訊合作,卻遠非想象中那麼簡單。很多時候通過股份投資換來被代理運營權,就變成不少韓國遊戲公司的無奈之舉。這讓騰訊得以花費極小的代價,就在韓國遊戲界擁有了巨大的影響力。

 

早在2007年進入遊戲產業之初騰訊就在韓國設立分公司,近年來更是陸續通過韓國風險投資公司Capstone對韓國遊戲開發商進行大肆採購,多次出手投資韓國遊戲產業進行海外戰略布局。

 

不算這次對4:33 Creative Lab的投資,騰訊早已成為韓國最大即時通信應用平台Kakao的第二大股東,並耗資5億美元收購韓國第三大遊戲公司CJGames的28%股份,1.2億元投資韓國遊戲廠商PatiGames。此外,騰訊還投資了ReloadedStudios、Nextplay、Redduck、Eyedentity(龍之谷開發商)等7家韓國遊戲企業。

 

騰訊在這次停止合作風波過程中顯然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動作。作為國內遊戲第一巨頭,騰訊當然不希望再出現一個能夠和其相抗衡的另一大巨頭出現。

 

在阿里巴巴全資收購UC后,擁有PP助手和UC九游兩大分發渠道,再加上微博、陌陌等小夥伴,結合支付寶的便利性,某種程度上阿里已成為騰訊在遊戲上最大的潛在對手。

 

早前的阿裏手游平台發布會上,阿里巴巴集團新聞發言人王帥曾表示了對騰訊遊戲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的強烈不滿。

 

「我們對遊戲市場壟斷、山寨的現狀表示遺憾,對騰訊遊戲一家獨大,對遊戲生態的破壞很不滿。如果遊戲產業繼續保持1:9的分成比例(平台運營方拿走90%的收入,遊戲運營商只分10%),那麼遊戲產業的畸形就不會改變。我們相信這一結局在微信里也會產生。我們必須為遊戲爭取一個健康生態環境。」

 

移動遊戲作為移動互聯網增長最迅速,現金流最充足的市場,擁有巨大流量的阿里巴巴不可能不看重。再加上騰訊在電商領域給阿里巴巴帶來的挑戰,阿里勢必也要對騰訊形成一定阻擊,而遊戲無疑是騰訊的核心業務所在。但在這場暗戰背後,我們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現象,那就是中國互聯網巨頭的影響力已經輻射到了海外。

 

從出海到投資,中國遊戲企業的布局之道

 

Google商業客戶解決方案部中國區負責人張山峰曾表示,韓國的智能手機普及率高達73%,智能手機用戶中70%會安裝遊戲應用。高度成熟的付費市場,帶來的是韓國遊戲市場的吸金能力的巨大優勢。

 

但早在2013年韓國政府就大力推動《遊戲中毒法》,並一直致力於將打遊戲、酗酒、吸毒和賭博統一定義為「四大中毒」加以管理。伴隨着各種來自韓國本土政策上的管制,越來越多優秀的韓國遊戲開始無法及時上線。而更糟糕的是惡劣的遊戲環境,帶來了投資遊戲團隊的資本市場正在慢慢消失,韓國國內遊戲產業發展現在可謂是舉步維艱。

 

這種情況無疑給中國遊戲企業創造了很多新的機會,出於對人才的渴求,在國內賺取豐厚利潤中國遊戲公司紛紛開始借助資本力量斥巨資收購韓國遊戲團隊,也正因此中國進入韓國市場的遊戲公司越來越多。根據KOTRA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末,韓國總共吸引了中國資本共計57.18億美元,而進入韓國的中國企業數量也達到2002家。

 

隨着中國企業正在向韓國遊戲市場進行瘋狂的資金投入,韓國業界甚至開始產生一種「韓國遊戲產業的技術和人才資源都會被中國市場壟斷」的悲觀情緒,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遊戲勢力正在崛起。

 

出口轉內銷,最終戰場仍然還是國內

 

一方面是中國巨大的遊戲市場背後存在的本土化困境,而另一方面是中國遊戲公司在韓國遊戲業界的越來越舉足輕重。韓國雖然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市場,但整體的市場盤子相比國內仍然略顯不足,而國內無疑成為韓國遊戲的一個很好的傾銷場所。

 

在前不久韓國文化振興院的一份報告中,2012年韓國遊戲產業的流水是26億4000萬美金,其中對中國的輸出佔了10億2000萬美金,將近50%左右的收入來自於中國。在韓國遊戲行業對海外輸出的營業額中,中國市場佔據的比重越來越高。

 

2008年中國以26.7%變成了韓國遊戲輸出的第一大國,而原先第一大輸出國的日本只佔了20.8%。並且這一數字每年都在增加,2009年增長到了34.9%、2010年37.1%、2011年38.2%、2012年38.6%、2013年可以說超過了40%,韓國遊戲產業整體流水的將近一半來自中國市場。

 

逐漸佔領韓國遊戲市場的中國巨頭,開始通過自身本土化的渠道優勢,大批量引入韓國遊戲,這雖然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韓國業界的擔憂,但全球遊戲市場的融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中國土豪無疑會在這場中韓遊戲大戰中佔據主導地位,而國內仍然會是最主要的戰場。

From 俊世太保


 買買買!遊戲巨頭競相投資韓國遊戲為哪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