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遊行結束,民陣估計只有約四萬八千人參與,人數創近年新低。若如部分人般,單以人數下跌,就推論出爭取真普選的人減少,無疑是武斷的;但單以議題糢糊、天氣炎熱作藉口,其實也是自欺欺人,民陣應該反省何以一年間少了九成參與者。

今年六四燭光集會,仍然有十三萬五千人參與,在某程度上反映市民沒有放棄對民主、自由的堅持;而且,在否決政改前的民意調查,顯示反對假普選方案的市民不斷上升,更一度反超越支持的人,可見市民爭取真普選的信念猶存。

何解七一遊行的人數會大幅下降?天氣炎熱或是其中一個打退遊行念頭的原因,但有哪一年七一不炎熱呢?去年七一更是日曬雨淋,但人數反而創更年新高!可見,天氣因素絕非重點。

議題方面,無可否認的是在政改否決後,確實沒有迫切議題促使市民上街。但是,民怨有下降到嗎?最近的港大民調顯示,市民對政府的滿意程度大跌6%,只有29%;而對梁振英的評分,仍然不及格。可見,市民對政府仍然十分不滿,並非沒有上街原因。相反,有議題是否一定有很多市民上街呢?今年元旦遊行明顯有迫切、具體議題,當時政改尚未否決,但人數較去年少了一半!這幾點足以證明,雖然民陣對人數下降的解釋或有些許道理,但不足以說明大幅下降的原因。

事實上,雨傘運動過後,港人抗爭手法已有改變,不再局限於傳統的遊行集會,旺角的鳩嗚團、反水貨客行動,甚至近期的反大媽,已可見一斑。多年來遊行示威,對民主進程沒有具體進展;而佔領時的龐大政治動員,亦未能絲毫到中央的決定,已令市民深明即使持續下去遊行,也起不了甚麼作用。不要再說遊行是為了展現不滿,向政府下馬威,無論是過往的遊行、佔領或者多次民調,難道港人的不滿還未夠具體展現嗎?只是政府視若無睹。

七一遊行已成為習慣,年年如是,既然如此,政府還會害怕嗎?不要再以零三年的成功自我安慰,之後十年的訴求,有哪一次實現呢?七一現時每年表面聲勢浩大,但劇本只是一樣,入夜散水;議題不同,也只是舊酒新瓶。哪怕再多幾次50萬人上街,繼續舉行這種「唱K」遊行,政府只會嗤之以鼻,而且亦只會被市民離棄。

筆者不會奢求民陣發起更具規模、效果的行動,只是請不要再掩耳盜鈴,自以為市民仍然認同七一的形式,市民尚未離棄自己。請民陣想想,這次七一除了捐款(當然這可能是七一的主要目的),以及示弱,還有甚麼意義?

 

作者:費清(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民陣唔好搵藉口,自己好好反省(費清)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