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在即,七八月灣仔會展總有既定程序的大型活動,而這些活動變質得越來越厲害,就像書展已經變成了一個集散場,你看多少書以十元二十元多少本賣出去?書展賣的不是書,而是商品!

當書展日漸商業化,搞多少次「年度作家」這榮譽都沒有用,入場大概會見到幾類人:閒逛湊熱鬧,大陸人,為子女憂心要買教參的家長及真正想買書的人。各公司各攤位所擺賣的都不一樣,有些以工具書為主,有些以文史哲為主,若對文史哲有興趣的,通常會到樂文,田園等小書店的攤位去吧,因為那個折扣價比平日在商舖及其他大型集團更划算!

當書的價值淪為單純的商品,以價錢定奪的話,書的真正價值又何在呢?書不是理應帶給人知識以滿足人的慾求嗎?難道書不是該讓人累積學養,從而轉化為智慧嗎?

整個市場生態就是:快、靚、正,要速食,要賺快錢!於是書展前夕,作者,出版社都趕工趕得要命,為的是出那些於市場能賺個盆滿砵滿,而又無甚營養的書籍──一些姑且將其分類成「工具書」的書籍,稿件質素參差不在話下,連帶內容,價值都是虛無飄渺的,讓人覺得莫名其妙,但就因為他付得起錢要出版,又或者能夠給出版社賺錢,所以老是常出現。

於是賺錢變成首要,但推動文化之責任呢?該落在何人身上?難道不是整個業界所需要肩負的嗎?小書店以入書公道,推廣新書,價錢相廉鼓勵買書,讀書的風氣,那麼出版社呢?出版社是否該選擇賢達,力推具質素之書冊;甚或多搞作者,作家的分享會,交流會等;又或計劃合著書籍,從多體多面看不同的作者對同一件事有何不同之看法;甚或發掘具潛質之新人,彰顯明日巨人?

不知今年書展情況如何,姑且寫於書展之前,許一個願──請香港重香吧。

作者:清君(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寫在書展之前》(清君)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