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土地資源及房屋政策研究中心與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合作的一項調查發現,香港的劏房家庭,平均要用收入的40%交租,而人均居住面積只有47.8呎。
今次調查主要探討劏房租金佔收入比率的變化,就60多戶劏房戶的租金、家庭收入及居住面積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他們平均租金佔收入比例,由2013年的29.2%,上升至41.1%,超出國際3成的標準。而人均居住面積方面,則由2013年67.6平方呎,下跌至47.8平方呎。
研究亦指出,一般有關房租負擔能力的研究,都沒有考慮到低收入家庭會因不能負擔昂貴租金,而搬到更細的房屋。
另外,而租金收入比例一般只會於五年一度的人口普查才有數據,但只以中位數形式顯示,但沒有展現到比例上的變化,政府難以因應市場變化制訂有效的租務政策。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姚松炎批評政府計算方法不準確,有誤導之嫌,令當局政策未能對症下藥。
姚松炎表示,今次調查得出的數據,反映住戶為了令租金達至可負擔水平,寧可犧牲人均居住面積,令人均居住面積比公屋標準下限的7平方米更低,他認為政府應積極紓緩低收入家庭的住屋困境,建議市建局撥出重建項目發展公屋,並對非公屋及非綜援戶提供恆常化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