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已久的政改方案於昨日(6月18日)被否決,焦點必然落在以民建聯為首拉隊離場的一眾建制陣營議員,支持政改或是反對政改的香港市民無不被一眾建制議員的行為所驚訝,以我的觀點來看,他們並不是協調上出現了問題,反而他們是出了高技術的一招。

離場的三十三位建制陣營議員數日前的演出形神俱備,聲稱自己陣營有協調方面的問題,將裝越位弄成包越位才會讓泛民有機可乘。三十三位建制議員的演技入木三分,令一眾三色台的當家花旦小生亦比下去,我認為一眾禮義廉之流的支持者絕不應該因為他們昨天所做的事情而感到被出賣,反而應該為他們那種亂搬龍門後仍然若無其事的表現給予讚賞,可知道要練出如此境界沒有十年八年的演藝修為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們多年來在立法會經過無數反覆的鍛鍊,所謂浸淫日廣,每次開會不斷施展他們的渾身解數去演戲,務求「演得開心,阿爺放心」。

民建聯在今次的表決中可算是華麗轉身,跟隨其步伐的還有新民黨,部分工聯會議員等。這一轉身令一眾離場議員將投票支持政改的沈重擔子一下子放到被遺下的八位,無論支持也好反對也好一切責任通通轉移到同是建制陣營的這八位議員。從理性角度分析事情的始末,便不難發現這八人雖然從一而終,但在最後卻處處不討好,在反對通過政改的角度而言,這八位投支持票的議員無疑是對立的存在;只是對於同路人亦即離場的三十三位議員他們卻被認定為不跟隨大隊,不團結的小眾,是令一大窩粥毀掉的那粒小小的老鼠屎。由此可知,他們的處境可算是裡外都不是人,不過我並不同情他們,這是他們咎由自取的。建制陣營的內部分裂一觸即發,今次的政改表決只是那根引爆的導火線而已,對於建制陣營的內訌,作為反建制的我們應該持觀摩的態度,時刻保持清晰的思維,不要被眼前景象所蒙蔽。

近日上演一齣兄弟鬩牆的鬧劇,田氏兄弟指桑罵槐式的隔空對鬧在政改表決幾天後,再次在網路上弄得一地花生殼。值得一提的是,田弟在某報撰文指其兄與一眾留下投支持票的議員「不顧一切,登上救生艇,自救成功,自鳴得意」,意指他本人以及一眾離開議事廳的三十三人是留在將沈的船上「盡最後一分力挽救」的偉大船員。不知是他故意幽默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他的比喻恰好相反,如將建制陣營比喻做船的話,那麼離場放棄投票的三十三人正正是率先棄船遺下一眾同袍、乘客於不理的「不顧一切,登上救生艇,自救成功,自鳴得意」,而餘下的八人卻是「盡最後一分力挽救」的那一小眾。小弟實在不知道田弟的用意為何,若是故意的話,難道他認為八人留下投票成功在中央人民政府面前用行動證明自己的絕對服從,從而成功自救?豈不是這三十三人明知離場違背「阿爺」意旨仍然依然故我,勇往直前?這樣的話小心最後會車毀人亡好了。

總括而言,該三十三人明顯是計算太盡,太過「高章」,當初既然勉強支持政改,到最後就不要去怕得失反對的人,然而「臨門一腳」腳突然轉軑,由支持變成假中立,這種牆頭草只會兩邊不討好。是華麗轉身,還是會被大陸斬草除根到目前為止,似乎言之尚早。

作者:易水寒(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禮義廉的華麗轉身(易水寒)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