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17日,京東宣佈收購知名社交閱讀應用「拇指閱讀」,同時,京東閱讀社區版APP正式登陸蘋果AppStore和各大安卓市場,至此,京東完成了電子圖書前期試讀、中期購買、後期評論互動的全程佈局

而在此之前,京東是如何從噹噹和亞馬遜手中搶佔市場份額的,在佈局自身的圖書戰略上又曾有哪些動作?以下文章節選自李志剛所著的《創京東》,該書近日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虎嗅經授權摘編有關京東圖書戰略的內容

圖書兇

到了2010年,劉強東推進圖書品類上線,目標直指噹噹

劉強東堅定地推進他的全品類戰略,在京東歷史上,有兩個品類的擴張遭到了董事會的反對,一個是大家電,另一個就是圖書。大家電是因為供應鏈複雜,又有蘇寧、國美,對2010年的京東來說是高山仰止的對象。而圖書,線上銷售噹噹和亞馬遜中國佔有半壁江山,無論董事會還是管理層,都認為如果是京東必須翻過的大山也罷了,但圖書不是,硬要去做一個被雙寡頭壟斷的市場,得不償失

但劉強東一意孤行,在2010年初的董事會上表態說,只投1 000萬元,如果虧損1 000萬元,就不做了。事實上,一旦開了頭,怎麼可能中止

20105月,石濤加入京東,成為負責圖書品類的副總裁。他問劉強東做圖書的決心有多大。噹噹和亞馬遜中國已經做了10年,積累了大量用戶和品牌知名度,京東的挑戰很大,需要很多資源來支援。劉強東痛快地向石濤許諾,他完全可以得到足夠的資源支持

留給石濤的時間並不多,2010111日圖書品類就要上線。在半年內,石濤需要搭建起團隊,完成後台系統研發、與倉儲配送系統的對接以及供應商的簽約。京東ERP的後台只針對3C,圖書必須重新開發。庫房也是空的,物料得在三個月內趕出來

亞馬遜中國是個成熟的公司,做事按嚴格的流程,一層一層地審批。而2010年的京東正在向正規軍轉化的過程中,流程不完善,好處是留下了很多讓人不受束縛、全力衝刺的空間,尤其是在劉強東投入了極大關注的領域,爆發出的執行力可謂橫掃千軍如卷席

那時候,劉強東每週都要聽取圖書部門的彙報,如果有問題當場提出來,立刻拍板。圖書幾十萬個品種的商品,沒有頁面怎麼辦?當時後台系統要上傳這麼多品種的頁面有困難,也不是說研發不支持,研發部門也滿負荷運轉,而且做事有排序。劉強東馬上打電話給研發部門,研發的人匆匆趕來,他直接問:為什麼圖書采銷的要求還沒拿出結果來?對方給了一些簡單解釋。劉強東說,不管有什麼問題,立刻給我解決

2006年石濤加入亞馬遜中國的時候,公司要求市面上有多少出版商就簽下多少,從2006年到2007年總共簽下了200多家,當時覺得是一個奇跡,過去從來沒有人能夠這麼大規模地快速簽約。到了京東,三個月裡簽了500家出版商,採購團隊共有8個人,每人每天平均拜訪四五個出版商

20108月,高燕從亞馬遜中國跳槽至京東做圖書。為了保密,京東在某家廣告公司辦公區騰了一塊地給圖書部門,京東內部大多數人不知道在做圖書這個品類。高燕與研發部門對接,搭建後台系統,與她配合的研發部同事只有兩三人,大家坐在一起討論需求,做出來就現場操作,哪裡有問題趕緊改。每天大家匆匆忙忙吃完晚飯,捋起袖子幹個通宵。剛來的時候,高燕習慣性地說噹噹、亞馬遜中國是怎麼做的,研發部門的同事有點反感,那你用它們的系統好了,到京東就得做京東的,後來大家也接受了,將其他公司的新鮮東西,加入到京東的系統裡。三個月,倉儲、後台系統全部搭好,20萬個圖書品種上線

圖書是海量品種,對京東的倉儲、IT系統都是天翻地覆的改造

當時在倉儲揀貨設計上,京東在其他品類上是按照「類」把產品排列在貨架上。但是圖書不可以,圖書的「類」太多了,三級分類有幾千個,二級分類也有600多個。圖書實行的是隨機,由系統來規劃盡量短的揀貨路線。為瞭解決圖書這個特殊商品的上架,京東系統的挑戰很大,得重新改造系統。一開始倉儲部門不怎麼願意,劉強東覺得這是正確決策,必須支持

倉儲系統還得為圖書單獨開闢新倉,因為圖書是標準品,能承重,可以用高的貨架堆積很多的貨。圖書也對倉儲的大品種管理能力有要求,在圖書品類上線前,京東的SKU(產品統一編號,每種產品均對應唯一的SKU號)是幾萬個,圖書上線就是20萬個,半年內衝到100多萬

早期京東所有的分類和導航,都必須經由劉強東批准才能修改。但是圖書分類跟其他產品分類不一樣,其他產品分類礦泉水就是礦泉水,電腦就是電腦,圖書按照內容分類,小說和文學的分界沒有那麼清晰,還要分青春文學、兒童文學等等,彼此交叉、重疊,設計分類結構的時候,需要多次修訂

改一次就得找劉強東審批一次。次數一多,他就問為什麼,圖書部門做解釋之後,他就直接授權給副總裁審批。如果劉強東瞭解清楚了,他會很快根據實際情況更改現有的規則制度

201010月下旬,圖書上線之前,橫向支持還存在問題,石濤向劉強東建議,我們開一次會,將相關體系運營、配送、倉儲、IT、財務等等的人都召集在一起,做上線前的決策會。很多事情,憑石濤個人的力量推不動,因為沒有數據支持,如果要先找數據進行分析再決策,那根本無法完成預期目標

例如採購下訂單一次不能超過1 000個商品,圖書是海量品種,一家出版社能一次給京東一萬個商品,得下10個訂單。圖書部門希望打開限制,研發部門就說只能下1 000。單獨為圖書打開行不行?不行。這必須經過劉強東的同意

劉強東在他的辦公室召開幾百人的視頻大會,關於收貨、上架、發貨等細節問題三四十個,劉強東在兩小時內全給解決了。會議有備忘錄,誰是負責人,在什麼時間內完成,都一目瞭然

按照石濤在亞馬遜的經驗,這些事情得討論很久,2007年卓越亞馬遜做運營系統的遷移,花了半年時間才讓運營系統從卓越切入到亞馬遜的系統上。而劉強東對京東的系統和架構非常瞭解,不需要再問其他人

2010111日,京東圖書品類如期上線

奇襲噹

在京東這裡,圖書是戰略品類,要給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雖然3C賣得很好,但要買圖書的消費者在京東這兒滿足不了需求,自然到又賣圖書又賣3C的亞馬遜中國去。京東必須讓消費者在這裡買到他所有想買的東西。京東的圖書戰略,確定為做大品種,而非走精品路線,將噹噹和亞馬遜中國當作主要的競爭對手

並且,圖書產品標準化程度非常高,在搜索、瀏覽的效率上高於其他產品,在穀歌、百度上的搜索優化有特別好的作用,能吸引新用戶。來京東商城買書的、初次註冊的用戶會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段裡買手機、買電腦,然後買電腦外圍設備,接著買日用百貨和服裝

京東圖書上線的時候,還是噹噹和亞馬遜中國兩足鼎立,整個圖書的大眾市場是320億元左右,噹噹是20億元左右,亞馬遜中國大概是15億元,加上淘寶等零散的商家,整個線上規模不超過60億元,剩下的基本是線下市場

京東玩兒了一把漂亮的價格戰,花樣翻新,讓做慣了出版業的楊海峰他們開了眼界。剛上線的時候,很多人包括京東用戶不知道京東賣圖書了,圖書品類的流量很小。劉強東直接讓人免費送書,這是楊海峰以前完全不敢想的,他一直認為圖書只能賣掉,不能送掉。他們選了幾本暢銷書推送給鑽石用戶(按當時條件,在京東一年消費額在3萬元以上),讓用戶自己選一本,無條件免費送給這些鑽石用戶,立竿見影,流量馬上翻了十幾倍

劉強東又要求直接在會員體繫上開發系統,銅牌以上的會員可以享受圖書折上折,在噹噹上市的時候必須推出這個系統。命令下來之後,兩天兩晚就弄好了。系統一上線,衝擊特別大,就算不是銅牌會員的用戶,也想成為銅牌會員

2011年初,京東挑起圖書的價格戰。噹噹圖書一天訂貨量是12萬至14萬單,京東不過3 0005 000單。李國慶是性情中人,噹噹內部也有很多聲音說要打個你死我活。時任噹噹首席運營官的黃若不同意正面衝突。他讓員工挑了京東銷售最好的503C產品,無條件比對方便宜100

「兩軍對壘,你派小分隊到我後方燒一把火,我再怎麼救火,都燒在我自己的地盤上。我就讓火這麼燒著,也派一隊人馬到你後方放一把火,看誰燒得過誰?一本書20元,你便宜5%,不過1元錢;一個筆記本電腦我便宜100元,我看誰賠得起?京東三天就撤了。

「價格戰的原則就是,不要拿自己的主力部隊與對方的小分隊作戰。圖書不是京東的主業,打得對方不痛不癢,要打就打他命根子,直刺心窩。

京東圖書的思路跟黃若一樣,以小博大,圖書賣得便宜,但是體量小,總體虧得不多

20115月,京東做少兒圖書促銷,四折封頂。這次價格戰,站在京東的角度來看,是勇敢而不魯莽——少兒圖書雖然虧損了,但帶動了整個圖書品類銷量漲了四五倍。這狠狠觸動了噹噹的核心利益。噹噹聯絡了24家少兒出版社集體抵制,噹噹的少兒圖書銷售占整個市場的一半,也是噹噹圖書銷售額的三分之一。頂尖級別的少兒出版社是噹噹排他性的供應商,京東和亞馬遜中國一樣,只能從經銷商處拿貨

這些少兒出版社跟噹噹全是排他性合作,網上只給噹噹,地麵店沒有這個規矩,都是普發的。反正京東要讓出版社知道,你的做法更破壞行業規則,除非你直接給我供貨

這次價格戰之後,京東圖書特別難過,因為競爭對手投訴,國家工商總局、北京市工商局等頻頻來查進貨折扣,每隔一兩天就把京東員工叫過去,查京東是否擾亂市場。出版社也開大會,集合媒體聲討

京東不斷向政府解釋,這不是跟出版社直接拿貨,這是短期促銷行為,因為有壟斷行為,所以才有價格戰。圖書部門的人覺得簡直做不下去了,這裡被管,那裡被管,一直到7月底,這事才徹底解決。後來不少少兒社直接跟京東合作,發限價函,京東就得執行

在圖書價格戰上,噹噹的態度是做得久,壟斷上游產品資源,做獨家合作,保持品種上的優勢、保證利潤。亞馬遜的態度則是,誰賣低價,我就跟進。它的長期策略是讓用戶感到這是一家天天低價的公司,不會主動做大型降價活動,也不會在宣傳推廣上有很大動作。京東則認為,競爭市場上定價權是最重要的資源和力量,作為新來者,得以激進的方式做。對手5折封頂,京東就4.8折封頂,必須壓過他們

在新聞出版總署登記的出版社共572家,另有民營出版公司的5 000家,其中絕大部分做教輔、管道書,真正做大眾市場的民營公司大概有1 000家。京東定下的目標是400家出版社、600家民營公司。開始簽約的時候,供應商有疑慮,一是覺得京東的主業是3C產品,圖書業務能否快速成長?二是來自噹噹的壓力。2012年與京東圖書籤約的共1 100家供應商

出版社則是針鋒相對的兩派,一派是全力支持,圖書產業一直在下滑,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了,出版社日子越來越難過,如果有人通過靈活的競爭策略把市場擴大,當然願意支持

另外一派是大的出版社,維持市場秩序,維持豐厚的利潤,不能夠隨便支持你打價格戰。一方面京東爭取他們的支持,另一方面遵守他們的要求,像科技類圖書是剛性需求,就不能降價,文學類、勵志類則採取靈活的策略

三足鼎立的局面,對出版行業也是好事。原來只有亞馬遜中國和噹噹,要麼支持亞馬遜中國,要麼支持噹噹,得罪了誰都不好。有京東的話,如果為了噹噹放棄亞馬遜中國還可以,但是放棄京東和亞馬遜中國,那噹噹能不能把兩家的損失彌補回來

京東圖書品類的上線和後來的一系列價格戰,正好發生在噹噹上市前後。噹噹上市之後,開始向母嬰、3C等品類擴張。這家老牌電商公司是賣圖書起家的,圖書是噹噹的大本營。京東一做圖書,競爭對手的人員全被扯回來聚焦在圖書領域的價格戰,若是保不住圖書就不行了

就像官渡之戰,曹軍一把火燒掉了袁軍的糧草大本營——烏巢,重創袁軍。黃若說:「我很佩服老劉,他就是一個戰士,敢沖敢打。」他20116月離開噹噹,當時噹噹股價19美元,毛利率20%,費用率17.5%,凈利率2.5%。之後,噹噹不顧一切地做規模,與京東正面打價格戰,毛利率降為14%、費用率升為24.2%,股價曾下跌至5美元

不過,對噹噹、亞馬遜中國的戰略牽制,不是圖書品類給京東帶來的最大價值。圖書極大地降低了新用戶嘗試京東的門檻,在京東購買圖書的新用戶占比在30%~40%,圖書剛上線的時候占比甚至更高。和噹噹、亞馬遜中國的價格戰,也抄了這兩家老牌電商的老底:它們的用戶正好是互聯網最早的一批網購用戶,伴隨網站成長起來,已經有10年了,正好30多歲,是經濟基礎非常好的用戶,圖書價格戰成功地讓他們關注了自己,成為京東3C類用戶。電商的競爭,無非是兩條:一是供應鏈,二是用戶

京東圖書規模大了之後,競爭策略就變了,更重視用戶體驗。原來京東把主要競爭對手定位噹噹,到2012年再跟它打已沒有意義。圖書在完成公司毛利指標的情況下保持價格最優,就可以了。20146月,京東圖書超過亞馬遜中國,成為市場第二

……

From 虎嗅


 打噹噹、超亞馬遜,在收購拇指閱讀前,京東是如何布局其圖書鏈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