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在數字閱讀這個領域,從淘寶閱讀開始,阿里算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缺乏產品基因的阿里,從一開始就沒把用戶體驗當一回事。PC端閱讀器萬年不更新,手機客戶端做的也低於行業平均水準。要說阿里做不好產品,當中最為知名的事件要數「我是1%」的wp支付寶事件了

因為阿里壓根沒想做閱讀、深耕內容,它只想像賣紙尿布一樣在淘寶賣電子書。但是這樣一來,邏輯問題顯而易見。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賣書本來就是門小生意,所以噹噹、亞馬遜最開始才先做圖書,然後才擴容到成本更高的全品類。而淘寶閱讀卻是先躺著賺錢,然後再爬起來賺錢,如此反規律的事,很讓人疑惑

說到底,淘寶閱讀接入出版社內容和天貓接入知名紙尿布廠商的產品並無區別,但書籍怎麼能用賣紙尿布的思維來賣呢?那麼,數字閱讀到底賣什麼?從低到高大概三類:一類賣娛樂,二類賣技能,三類賣思想。這三類雖然都叫書,但基因完全不同,那怎麼能指望靠一套淘寶裝修模版去賣呢

先說第一類娛

各種玄幻魔幻盜墓青春耽美黑道,滿足最廣大人民的消遣需要。這一類市場最大,質量最差,起步早的盛大已經竭澤而漁了。現在隨便打開盛大旗下的任何一家文學網站,那滿屏廣告和「三四線沒下線」的小說標題(霸道總裁的神秘小三),對於任何一個接受過良好教育、有基本審美趣味的現代人來說,簡直不能容忍(而一想到我在這種地方寫了四年,就打算一牆撞死算了)

而且這一行業有盛大文學這個巨無霸,有挖角盛大文學的企鵝馬,還有盜版全網小說還不給錢的百度李,還有無數「小廠商」。前有狼後有虎,阿里既無先發優勢,又沒趕上行業藍海,而且對於這麼注重內容的數字閱讀行業,阿里卻選擇不自建內容,真可謂自廢武功

也許有人會說,數字出版不是管道為王,不是內容為王,而是精品為王。所以沒內容也無所謂,有精品IP就夠了。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沒在這個行業幹過,也沒寫過網絡小說。數字出版不是管道為王,因為門檻低,管道泛濫,而且很難形成一家獨大的管道優勢;而內容為王是必然的,因為讀者消費的就是內容。但不是所有內容都賺錢,只有精品內容才賺錢,但是,就目前而言,要培育精品內容,是個概率問題

老話說,文學即是人學,需要洞察人性。而人性是複雜的,也是多樣化的。只有基數足夠大,精品IP出現的概率才大。縱觀網絡文學的精品IP,無一不是原先的非主流,後來大熱的,而且風格迥異,迅速反覆運算,跟風者必死無疑。你當然可以說通過大數據可以知道讀者的趣味,但目前我沒有看到圈子裡的哪位大神是靠大數據寫作的。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數字閱讀還是作者中心,而不是讀者中心。這涉及到文學的本質問題,你知道就好

說回阿里

當它回過味來自建內容做阿里文學的時候,就如同當年微信米聊陌陌打麻將的時候,阿里連插科打諢都沒有;結果人家賺錢的賺錢輸錢的輸錢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的時候,阿里的「來往」才扭著屁股一下子坐到牌桌上,幻想著還和幾年前一樣「三缺一」,大吼一聲:「白板!」

有用嗎有用嗎有用嗎?

阿里文學是阿里數字IP佈局的最後一環,承擔著製造精品IP的重任。無論是阿里影業還是淘寶閱讀,乃至更為龐大的阿里大娛樂體系和娛樂寶這種依託內容的金融產品,沒有精品IP,閱讀沒得讀,影業沒得拍,娛樂寶沒得投,優酷沒得放,微博沒得吐槽。阿里買了這麼大片地方,最終只能求著讓他人蓋樓。可惜人家蓋樓的自己也買地皮,到時候阿里的地皮上就只能長草了。

縱使阿里文學的新聞稿裡說他們的稿酬多麼高,合同多麼善解人意。我想說,虎嗅不給我錢我都願意發,而阿里文學呢?在寫手圈子裡連個響聲都沒有,因為我們看不到這個平臺和其他平臺有什麼不同。而像數字閱讀這麼注重長尾效應的地方,作為稍稍有點頭腦的寫手來說,是不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放在一個前途未知的地方的。畢竟前車之鑒,巨頭如百度如網易,深耕內容這麼多年,也沒產出什麼NiubilityIP,遑論」批發紙尿布「的阿里。

可以說,阿里嚴重低估了阿里文學的作用,阿里文學團隊也缺乏足夠吸引寫手和讀者的理由。而其存在的意義,也僅僅是為了補足產業鏈的一環,和「來往」的意義相似,但我真心不希望和來往的命運相似。

因為我即將要去阿里文學面試,這篇文章發出去我就可能拿不到offer了。但是,這就是一個寫了很多年網絡小說的臭屌絲想要表達的東西:和我們合作,請拿出誠意來。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希望阿里好好想想:為什麼我願意一分錢不掙在虎嗅發文章?

當然,不破不立,破了還要立。

我開個藥方

藥方1:賣技能的小女孩

數字閱讀不光是滿足讀者娛樂需求,而且娛樂這塊阿里已經機會盡失,我看不到勝算。

但是上文提到了,數字閱讀除了賣娛樂,還能賣技能和賣思想。賣技能,自然適合同淘寶教育平臺相結合。目前在線教育同質化嚴重,多依託於視頻,而且沒有精品IP。視頻做的好不好,在電影看特效,在電視劇看故事,在教育,看的是是文本。所以阿里文學完全可以差異化競爭,去開拓前無古人的教育技能型IP市場。

這方面,阿里長於運營,精於支付,而且老馬師範畢業當老師出生,在佈局和經營這塊業務的時候會比同行看得更遠,畢竟BAT加小米裡剩下都是程式員出身,先天不足。何況這塊業務目前是藍海。(ps:貌似把數字閱讀和在線教育結合起來想的,我還是第一個哦。)

你看,除了賣技能,還能賣思想。 

藥方2:賣火柴的老男人

你國嚴肅文學市場從來都是不吝輸出思想的,三流如夏商也可以一呼百應一篇文章拿77萬,光頭編輯黃晉章先生的」大象公會「裡的文章又臭又長(這是褒義詞,我指的是這麼長我也能看下去,有乾貨),也能不到一年圈60萬用戶。而販書匠央視羅和脫不花也能靠一本本多數人買來從來不看的嚴肅作品坐擁百萬用戶。(姑且把《羅輯思維》也看成是數字閱讀吧,畢竟它是賣書的。)

數字閱讀的基本面已經從量到質開始轉變,但是顯然巨頭們還沒回過味來,依然按照十年前的理論「得屌絲者得天下」來排兵布陣。強大如盛大文學,如今也不得不靠出版影視等IP改編業務彌補虧空,而自詡嚴肅純文學的「豆瓣閱讀」也終究被證明「文藝控裝逼指南其實要的只是裝逼」,真正優秀的純文學作者不需要豆瓣閱讀的瑪麗蘇編輯(我是豆瓣閱讀作者,我說的話我負責)和只想約炮的用戶。而百度文學,只要你打開它的首頁,你就知道他為什麼避免不了被騰訊收購的命運。

這方面,阿里文學有後發優勢。這是因為阿里系是在從頭開始,而IP的前後期開發也形成了一個良性的閉環。如果能在嚴肅文學方面發力,相信隨著中國未來會有四五億中產階級,阿里文學的日子不會太差。而如果阿里能在平臺內培養出一個諾貝爾文學獎或者茅盾文學獎,那可比南派三叔唐家三少值錢多了。

最後要說,培育嚴肅文學關鍵是培育作者,如同好萊塢明星制之於電影工業,一個充滿思想的作者本身就是極有魅力的。他可以是意見領袖,可以是行業翹楚,其本身作為文化品牌的可開發深度要比那些只寫網絡小說的有價值有意義的多。這不光是賺錢的事,更是社會責任。一個好的作家是社會的良心,而目前自稱作家的有幾個是真正有良心的?

即便他們本身不賺錢,但羊毛出在豬身上,阿里完全有能力將個人作者當成品牌來運作,成立個人工作室,開發系列作品,等等。

藥方3:社區化運營

我之前在雲起書院寫過,具有社交基因的騰訊很早就意識到作品頁底下不光是書評區,更有可能依託IP形成社區,於是在每一本書下都大方的開設了讀者論壇,還在申請微信公眾號上給予方便,完成粉絲運營。但是,很顯然騰訊對此並不重視。論壇模版是天涯模式,用戶體驗糟糕的連百度貼吧都不如。而在申請公眾號時,騰訊也表現的羞羞答答,欲拒還迎,隔靴搔癢,很不爽,於是我寫了一半就棄坑了。

盛大呢?還是傳統樣式,用戶回帖率奇低。我在它旗下寫了十幾萬字,書評只有三十幾條,有一半還是我自己寫的。我在作者群問過,除了極少數大神可以人氣爆滿,幾乎整個平臺都沒什麼用戶粘性,你看到的基本都是作者互刷的。沒意思,我也棄坑了。

那麼百度呢?壓根沒想過做文學社交。

那麼豆瓣呢?審核時極盡刁難之能事,已上架就什麼都不管了。盛大的小編輯還跟我聊聊天,豆瓣的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我的書在豆瓣上架,評論是零。

吐槽完了,說說阿里文學。如果能注重文學社交這一塊,那麼有可能報「來往」的「一箭之仇」呢。

藥方4:制霸中短篇

另外還有些零散的建議,比如在巨頭都爭搶幾百萬字長篇IP的時候,阿里文學完全可以劍走偏鋒,走中短篇路線。阿里這方面是有優勢的。短篇配合微博,中篇配合影業,可謂天衣無縫。

實話實說,阿里文學沒有盈利的壓力,或者就別想著盈利,可以成為思想池,在線教育源泉,或者IP批發市場,單點突破,盤活整個阿里非電商業務。非如此,老馬的百年大夢才能繼續做下去。如果只是為了賭氣或者滿足「人有我也有」的豪氣,我只想說:

豪,這真的並沒有什麼卵用。

邢書博於師大熱的要死的宿舍

From xsb307_1024


 數字閱讀這件事兒,阿里到底想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