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車話題持續升溫。早在去年年底,虎嗅曾揭底「黑車」借助打車APP「專車化」,差不多同一時間,Uber與百度達成戰略合作,加速在華專車業務。而隨著滴滴、快的的合併,的士火拼告於段落,直接將精力放在專車業務

並在522日高調宣佈,補貼10億元推出「滴滴快車」業務,但是虎嗅曾撰文指出,快車業務實質是將專車業務入駐門檻降低,變成「全民專車」,併為滴滴快的此後開通的拼車、順風車業務獲取車源

如此一來,必然會激化社會矛盾,出現兩個極端,正如文章所料的極端之一。610日下午,廣州專車時間遭到「釣魚執法」後,引發為專車司機與交管部門群體衝突事件。兩天後的1222時許,在杭州市教工路和餘杭塘路出現同樣的情況。而就在昨日,15日中午時分,在漢陽鍾家村一帶,武漢運管部門聯合當地民警,對抗專車司機反「釣魚執法」的暴動

專車同行競爭加劇,社會矛盾激

短短一周之內,出現三起專車司機與交管部門暴力衝突事件,且事態一次比一次嚴重

也就在上周,Uber CEO特拉維斯·卡拉尼克在致投資者的一封題為《成功的Uber在中國》的郵件中表示,「Uber日訂單已經逼近100萬,今年計劃向中國投資70億元人民幣(約合11億美元),來進行業務擴張。

作為回應,昨日(615日)傳出消息稱,滴滴快的計劃融資至少15億美元,以便在中國市場對抗Uber。更早一周,還傳言易到用車被攜程收購,但隨後攜程方面回應只是戰略投資,是易道少數股東

專車競爭企業資本戰、公關戰,互相廝殺的同時,給傳統的士行業帶來了生存危機,間接導致了地方交管部門與專車司機劍拔弩張的局面

如何化解這種專車帶來的社會矛盾?這個過程中政府需要扮演何種角色,值得探討

避免不了討論「專車」是否是「黑車」

所謂「黑車」,是指沒有在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辦理任何相關手續、沒有領取營運牌證而以有償服務實施非法運營的車輛

現在的「專車」是採取「四方協議」形式加盟,打車平臺先將私家車掛靠在租賃公司名下,再通過一家勞務派遣公司聘用車主,從而簽訂一份由軟件平臺、汽車租賃公司、勞務派遣公司、司機共同簽訂的「四方協議」

黑車不受監管,沒有公開透明、統一的收費標準和服務標準,而專車雖然沒有在交管部門辦理登記手續,但掛靠租賃公司和勞務公司受到一定的約束,且同一專車平臺,價格、服務標準是統一、透明的

因此,黑車與專車不可完全等同,專車這一產物正好鑽了當前法律法規的漏洞,而交管部門以當地《汽車租賃管理辦法》為依據,像打壓黑車製裁專車

專車在不同地方受到不一樣的交管「待遇

當然對待專車,各地交管部門的態也存在差異

舉個例子。在今年的上海市「兩會」上,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向各界人大代表們力挺「滴滴專車」。隨後由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四大出租汽車企業和「滴滴打車」三方共同參與創建了「上海出租汽車資訊服務平臺」,並於61日正式上線運營。這下你知道,為何滴滴快的補貼10億元,在全國12個城市推出週一免費坐快車活動的名單中沒有上海了吧?就是任性,不需要

所以,滴滴快的CEO程維會理直氣壯地說,「在兩年多時間裡,我們與各地政府都有探討,上海是最開明的。

不過「滴滴快車全民體驗月」,在開始兩個週一後就主動對外宣佈終止,其官方給出的原因是「某些@#%*#~……原因(肯定和錢無關)」,也就是宣佈取消週一免費做快車的補貼活動前兩天(62日),北京市交委約談了「滴滴專車」平臺負責人,明確指出「滴滴專車」及「滴滴快車」業務,使用私家車和租賃車配備駕駛員,從事按照乘客意願提供運輸服務並按里程和時間收費的客運服務,違反了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所以,什麼說的「某些原因」懂了吧

各地接二連三的地方專車司機與交管部門的衝突足以證明,他們與北京市交管部門對待專車的態度一致。虎嗅也從北京的滴滴快車司機那邊瞭解到,他們接單載客能夠持續,是因為有打車平臺的承若,若因被交管部門抓到非法運營,罰單可由打車平臺報銷

政府「招安」打車平臺是否可行

顯而易見,面對打車市場的亂象浮現,政府不會袖手旁觀。那麼政府如何參與到打車「共用經濟」中來。第三家頗具代表性的是廣州市交委。據《南方日報》報道,今年5月,在廣州市交委查處了Uber 的廣州分公司之後,將會推出一個由廣州市交委牽頭搭建的約租車平臺「如約」

與滴滴快的、Uber同為打車軟件,不一樣的是「如約」平臺上的約租車則是經過審核、擁有許可牌照的運營車輛。據瞭解,去年底廣州市交委組織了聽證會,計劃投放 2950 輛約租車。1 月份完成招投標,結果顯示,2950 輛約租車指標全部由廣州交通、白雲、廣駿、麗新 4 家國有的士公司中標

說白了,廣州市交委的做法就是「排除異己,自立門戶」,不看功能,「如約」最終成為一個移動打車版的12306體系,缺乏互聯網產品與技術背景的官辦打車平臺,用戶真的會如約而至?除了技術、產品能力的考驗,運營能力也需要有所保障

但不是所有的地方政府具備自造「如約」的能力,也不是一個」如約「能打通全國打車市場,更不是每個地方有再造」如約」的必要。一、二線城市,本身打車市場供不應求,打車難是用戶痛點,所以有打車平臺壯大的「土壤」。而三、五線城市,打車市場供給相對均衡,更多的是需要借助用打車平臺改善,的士行業服務質量和打車效率

不管在哪,政府在打車市場的主導地位是不可改變的。由各地政府指定的的士公司發放牌照、組織營運,打車平臺介入後,將私家車帶入專車化市場運作,本質上挑戰著政府的行政壟斷地位,只要專車一天沒有運營牌照,就會背上「黑車」名義一天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不妨設想政府還會呈新的「收編」方式

第一種,政府給打車平臺發放的士運營牌照,賦予打車平臺與的士公司一樣組織運營的職能。而這樣的做的前提是,打車平臺需要提供車輛,不吸收外來車輛,其性質也與受份子錢的的士公司並無二致。打車平臺需要賣車,開支會增加,模式會變重,沒有實現「共用」閑餘車輛的目的

第二種,政府將現有的的士牌照統一收回,根據市場供給情況調配,發放新的牌照。但如果是有償收回,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援,而如果對自行購買的士牌照的司機而言,牌照升值的溢價得不到補償,他們也不會交出。因此,理想的重新洗牌方式,幾乎不可能

專車問題只是打車平臺攪局傳統打車市場的一個縮影,即便目前沒有明確的「收編」方式,但未來通過牌照規範、納稅規範的方式介入打車平臺,要比「釣魚執法」直接打壓的方式見效好。可以肯定的是專車問題,宜疏不宜堵。

From 李清樂


 政府「收編」專車,滴滴、Uber們可以愉快的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