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沒有出乎大家的意料,小米與樂視——這兩家在國內風頭最勁的互聯網硬體公司又一次在他們非常熟悉的戰場——新浪微博上開戰了,只是這次首先發難的,換成了小米

細細想來,作為樂視而言基本上找不到任何一種不去應戰的理由,畢竟小米已經「欺負」到自己頭上來了

610日下午小米召開發布會,宣佈小米電視平臺上的視頻點播節目內容數量已經超過了以內容優勢發家的樂視電視數倍,這種震驚基本等同於有一天比亞迪突然站出來說特斯拉的電動車已經落後了,我家電動車電池壽命比他長、充電速度比他快、續航里程比他多、價格比他還便宜……你覺得特斯拉會怎麼想?「你丫有病吧」沒錯,我猜當時樂視也是這麼想的

很顯然,當時的雷軍不僅沒病,而且神志清醒看上去非常健康,為了說明小米電視內容之豐富已經到了令「友商」髮指的地步,還極具創新地拿出了一份公證書(鑒於公證書的內容已經滿地都是,請諸位親愛的讀者自行百度吧),這個舉動應該在中國公關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第一次在就連口水戰都還未打響的時候就率先動用了法律武器:要知道這份公證書上可是寫著「保全證據」四個字的,而具體為什麼要保全證據以及保全什麼證據,大家也就可想而知了

戰前實力對比分析:小米樂視,內容誰更強

發布會剛一結束,微博上便已經炮火連連,兩個互相口中的「友商」幹起仗來一點都不含糊,在坐山觀虎鬥之前我們有必要積累一點理論和技術基礎:樂視和小米電視在今天吵起來之前,在開戰的焦點——內容積累方面究竟走過了如何不同的路程

樂視:內容領先的背後,實際上卻是廣電政策紅利的受益

看到這個副標題恐怕有很多人會第一時間站出來罵街:說什麼呢,樂視可被廣電總局欺負了好幾個回合了!彆著急,我們這裡談論的可不是那個令樂視不堪回首的去年夏天,而是至少要回溯到2012年以前:互聯網電視作為新出現的產品形態在被廣電總局的181號檔正式管理起來之前,也經歷過非常符合國情的野蠻生長期。在樂視宣佈進入智慧電視領域以前,這個行業的主要推進者一直都是那些傳統的電視機生產廠商,當時的智能電視唯一的視頻內容來源就是這些拿到廣電總局播控平臺牌照的七家牌照商們,而這些牌照方的自有內容同樂視這個視頻網站相比可以說是貧瘠的一塌糊塗,如果再次聯想到當時影視節目內容的互聯網版權就像賣白菜一樣便宜,你就能理解當樂視揮動了金光閃閃的版權大旗的時候,會讓這些不得不按照廣電總局套路玩的傳統廠家是如何的眼紅了

小米:嘗試聚合道路但被政策踩了急剎車,回歸傳統模式做個乖孩

與樂視不斷積累視頻內容版權不同,小米似乎從來沒想過這件事兒:小米電視部門的第一個產品小米盒子一代,在最開始的產品設計上就是走的「聚合」路線,可惜由於這些內容並沒有經過播控平臺的管理而被廣電總局緊急叫停,無奈小米又回到了與牌照商合作的傳統道路上去,先是未來電視而後又引入了銀河互聯網電視,雖然有愛奇藝的內容加持,但也無法說內容數量和質量讓人百分之百滿意。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樂視電視背後是一個視頻網站在支撐,而小米電視的內容僅來自於一家播控平臺牌照方,在當時的內容競爭能力上來說,孰優孰劣也就高下立判了

挑起戰火:小米到底做了什麼,動了樂視的哪塊乳酪

在小米手機上曾經無往不利的「不服跑個分?」在更為主觀的電視內容對比上根本行不通,這使得雷軍這個手機的老革命在智慧電視上遇到了新問題,而最終的「證據保全」也便成為瞭解決對比雙方智慧電視內容方面的唯一能夠落地的可行方式。但平心而論,對於內容的評估應該圍繞「數量」與「價值」兩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維度,光靠數數兒似乎還是有些單薄,所以雷軍在後面的slide中逐一列舉了今年會在小米電視平臺上播出的好萊塢大片以示自己的內容數量達到雙豐收。而在商業模式上小米電視並未採用樂視的購機時綁定1-2年年費(490-980元)的前置付費模式,而是以主要以單片或者內容包付費從而給予用戶更大的自由性,用戶只需要為自己需要的內容付費即可;相比較樂視的100%前置付費,小米更希望利用大量免費的內容帶來更多的用戶,從而利用長尾效應在海量的用戶中發現更多的付費機會,而這一點才是小米觸碰樂視利益的核心

與樂視類似於Netflix的「自有內容+前置付費」不同,小米採用「聚合內容+按需付費」的商業模式更希望利用用戶(特別是智慧電視用戶)兩個非常顯著的本性:「懶」和「貪」。在PC和移動端的在線視頻使用場景中,用戶為了觀看到更多更好的免費內容可以在不同的視頻App中反覆切換從而表現為毫無忠誠性可言,但在智能電視上想要實現這一點卻很難:一方面是由於廣電總局的政策限制,即每台智慧電視只能安裝一個播控平臺並禁止視頻網站的客戶端在電視上出現,另一方面在智能電視的人機交互設計上,遙控器無法像觸控或者鼠標一樣便捷的讓用戶在多個不同的App中反覆切換,從而導致用戶發現內容的成本大大升高,綜合以上兩方面,對於用戶更方便的是滿足他們的惰性,在智慧電視的預裝視頻App中提供更多的內容;而對於用戶的貪婪方面似乎更容易理解,他們並不會在乎智慧電視生產商的商業模式是不是先進周邊生態是開放還是閉合,只要能夠看到畫質更好、內容更豐富、更新更及時的視頻內容就會對於這個平臺產生粘性

戰術分析:小米模式是否合法合理?樂視模式就真的落後麼

前面文章中已經提及,小米電視在最開始就已經嘗試過視頻聚合,並在當時由於政策的因素折戟沉沙,但這次的情況有了很大不同:與當時自行組織內容並未通過播控平臺相比,這次採用了更加複雜的內容複製模式,即通過投資入股等多種商務方式,把現有的內容提供方或視頻網站等作為CP(內容提供商),讓他們去與合法且必不可少的播控平臺(未來電視以及銀河互聯網電視)進行對接,直接把內容提供給播控平臺,是否播出要依賴於播控平臺的審查,這就在政策上對於小米這種聚合模式的合規性提供了保障

相比較政策合規這個前置條件而言,合作夥伴的積極性似乎是這個模式中更為重要的部分,畢竟對於內容商而言,足夠的VV以及變現能力才是其核心需求,但這一點從小米的現狀來看似乎並不太值得擔心

首先,這次的聚合合作的範圍,除了670萬存量的小米電視和小米盒子以外,還覆蓋了小米手機端,在後續的MIUI更新中將逐步把聚合的客戶端上線,恐怕這一點對於CP們來說更有吸引力

其次,聚合模式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各視頻網站自製內容的流量和變現的問題。從2013年開始,隨著影視作品互聯網版權的價格一路從白菜飆升至白粉,不甘心束手就擒的視頻網站們很快就改變了思路,決定把更多的錢花在刀刃上,紛紛著手進行自製劇的拍攝:這非常好理解,反正都是花錢,幹嘛不花在能夠差異化競爭的地方呢?於是像樂視的《黃段子》、搜狐的《大鵬嘚吧嘚》以及愛奇藝的《奇葩說》等優秀的自製內容噴薄而出,這些僅在自有平臺上獨播的內容已經很好的成為了各視頻平臺的旗幟內容;但與此同時,另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完全獨播確實能夠給自己帶來一定得流量與關注度,但如何在更大的舞臺上變現也成為了難題,獨播內容當然不可能對其他視頻平臺輸出,而將這些內容反哺傳統廣電也有很大的操作難度,而小米電視這個完全協力廠商的智慧硬體設備端則成為了最好的落腳點

最後,從雙方合作的穩固性上來看,似乎也沒有什麼分手的必要。一方面來說,小米這次聚合合作並非是空手套白狼而是有著真金白金的投資合作,在資金上解決了視頻網站等內容商的大問題,而另一方面在內容的合作商來說,只要不產生播放行為就不會有任何CDN和服務器資源的投入,合作上的沉沒成本接近於0,而一旦由用戶對於這些合作內容點擊就有可能構成長尾交易機會,因此看上去這還應該是樁穩賺不賠的聲音

相比較小米的聚合模式,樂視的前置收費模式就真的已經落後了麼?我們說並不是的。應該注意到的是,樂視電視的銷售模式,實際上是內容補貼硬體成本以推動用戶完成第一次購買,在補貼後依然相比較傳統電視品牌的產品價格(特別是線下售價)依然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而樂視網自有的精品內容組合也是推動用戶購買的重要參考因素

很多人一提到樂視網就會提到《甄嬛傳》以及還沒上映的《羋月傳》等獨播內容,但實際上獨播內容更多的是在市場宣傳上起到作用,《羋月傳》對於樂視網而言也只是個加分項而不是決定因素(相信幾乎不會有人就衝著《羋月傳》而去購買樂視電視吧),但如果把《甄嬛傳》、《敢死隊3》、《熊出沒》以及各類直播體育賽事組成一個覆蓋男女老少的優秀內容陣列的話就具有了推動價值。另外,作為家中大件電器——智慧電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這就是不可替代性,雖然價格和一隻高端手機可能差不多,但是更多的用戶不會選擇過一兩年就換一台電視(有數據統計表明,我國當前電視用戶的換機週期在5-8年),在這裡,樂視電視的用戶同樣出「懶」和「貪」的天性來,當他們習慣了對於樂視電視的使用以後,隨著對於內容逐漸產生粘性以及支付的便捷,應該還會有相當一部分用戶願意繼續購買年費以便獲得更好的觀影體驗,樂視用戶的後續付費能力也同樣不容小視

隔岸觀火:戰鬥遲早結束,這場口水戰會對於智能電視業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作為一場口水戰,更多的是雙方的公關團隊你方唱罷我登場輪流秀一秀肌肉,其實對於用戶並不會產生多大影響,但作為業界而言,這次小米樂視之戰還是有著很大的意義,集中表現在

其一,符合廣電總局要求的聚合模式首次正式落地,其他有志於此的玩家可以或照貓畫虎或彎道超車了。把不同平臺的視頻內容聚合在一起所帶來的用戶體驗肯定是好的,電視貓、VST移機萬花筒等或先驅或先烈已經很好的證明瞭這一點,但如何在廣電總局的要求下保證合規則是這些聚合應用無法越過的門檻;而在合法聚合的套路上小米並不是那個吃螃蟹的人,去年海信發布的「聚好看」平臺實際上已經是這次小米套路的先行者(可惜的是由於海信內部的一些問題拖緩了項目進度,否則完全可以在這方面搶了小米的風頭);對於一種業務模式而言從來就不具有壟斷的可能性,既然在政策上已經被論證合理,接下來比小米體量更大的一些大玩家們或者是有志於操盤的牌照商們,也應該會蠢蠢欲動了,畢竟巨大的利益就在不遠的前方

其二,樂視和樂視的效仿者們,也要考慮如何進一步強化自有內容的優勢。在樂視電視短短兩年之內完成0100萬台的銷量突破之後,樂視模式已經被諸多的業內企業所關注並準備效仿,就目前所知已經有兩家在內容實力上並不次於樂視的內容商已經對於家庭娛樂市場蠢蠢欲動;比起之前樂視在智慧電視中視頻內容方面的一騎絕塵而言,小米的聚合模式只是在這條路上遇到的第一個真正有競爭實力的對手,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已經是樂視需要提到議事日程上的事情了

其三,內容模式帶來的競爭點回歸。小米這次所實現的視頻聚合,主要起到的作用是補足了自己在內容上的短板以提升自己智慧電視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實現其商業模式主要依靠的是資本運作下與牌照商以及內容商的合作,從技術和政策角度說複製起來並不存在困難,一個有力的證據就是海信的視頻聚合平臺「聚好看」也在同步開發中,不日即將落地。不難想像,視頻聚合這個業務模式在未來還會受到更多企業的追隨、複製和優化,屆時在一線智能電視廠商的競爭中,內容又會重新回歸同質化,而產品差異化競爭還會繼續在硬體設定、螢幕尺寸以及ID設計等傳統道路上進行,對於小米和樂視而言,內容方面的暫時領先給自己爭取了提升設計以及製造能力的時間,這也是他們在整體能力上趕上傳統廠商的最好機會

智能電視/機頂盒行業獨立觀察團隊,聚焦三網合一、移動互聯、數字家庭以及相關上下遊行

歡迎關注智能電視行業觀察的微信公眾號,搜索「SmartTV_Observation」或「智能電視行業觀察」即可添加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智慧電視行業觀察團隊原創,接受各媒體轉載,要求保證全文包括版權聲明部分完整性,不得刪改

From 智能電視行業觀察


 小米動了樂視哪塊奶酪?以及,樂視真有那麼不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