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t Punk

Daft Punk 貌似只是享受著音樂名人最風光的一面,但他們確實創下了舉世推崇的記錄。雖然做的是備受爭議的電子舞曲風格,還是經常創下名列前茅的好成績。他們得到數百萬美元的錄音預算以及維持著樂迷基礎的渴望,然而他們仍然可以走在任何主要城市的街道,然後幾乎完全沒被發現,鮮少音樂名人能夠這樣領導這樣的生活風格。

當他們出現在 Tidal 記者會上的夢幻隊伍時,很明顯的沒有任何其他當紅名人享有類似的好評,或是其他匿名樂團有持續性的發展,除了這個貫徹始終戴著時尚頭盔裝備的組合。好兄弟 Thomas Bangalter Guy-Manuel de Homem-Christo 在他們轉型為 Funk 機器人前,兩人在音樂道路上是相當契合的。這故事是關於 Daft Punk 如何成名接著變成傳奇,而且更加璀璨耀眼。


沒戴面具的 Daft Punk

他們「Daft(愚蠢)」的開始
Thomas Bangalter 和 Guy-Manuel de Homem-Christo 在 1987 年時,那時他們12歲,在巴黎的一所中學相遇。他們很快成為朋友,由於他們的的音樂和電影品味相似,包括樂團 Beach Boys ,Michael Jackson的《Thriller》 和 Andy Warhol的 電影,才讓他們混在一起。

17 歲時,他們組成了自己的第一支樂團,老派的獨立龐克思維,叫做「Darlin’」(向海灘男孩致敬的同名歌曲)。他們發布了一首單曲名為〈Cindy So Loud〉,遭到了嚴重的批評,然而在一個在英國的音樂雜誌 Britain’s Melody Maker 道出了他們的音樂簡直是「daft punk(愚蠢的龐克)」的負面評論,顯示了這難以置信的致命傷。但兩人享受了這極大的攻擊並且緊緊抓住這句話的主軸,他們走上了自己音樂下一個階段的發展。

超級大災難的 〈Cindy So Loud〉:

Rock is dead 搖滾已死
當時,Rock 在巴黎才開始慢慢流行起來,另一方面,活躍的「Rave」電子舞曲的風格則是非常受歡迎。當 Bangalter 與 de Homem-Christo 偶然發現它,這場賭局大大改變了他們的音樂。「這更加充滿活力,人們都開心的笑著」Bangalter 告訴 EDM 雜誌。「然後,我們發現底特律和芝加哥的元素。」他們開始挖掘電子元素的樂團像是 Primal Scream 和 the Orb。

後來他們決定解散 Darlin’,樂團的吉他手,Laurent Brancowitz 繼續走獨立搖滾樂團的路,並加入樂團「Phoenix」。這兩個團體持續走向不一樣的路,也難怪身為神秘嘉賓的 Daft Punk 會出現在 2010 年 Phoenix 的演出上了。

Phoenix 2010 演唱會 vs 神秘嘉賓 Daft Punk

在戴著時尚頭盔前
在出席 1993 年巴黎迪士尼樂園(前歐洲迪士尼)的狂歡派對,兩人遇到了老字號 Techno 的龍頭 SOMA 的負責人。Daft Punk 給了他一個 Demo,一首加入一些粗糙的剪輯歌曲,曲名為〈New Wave〉。這成為了 Daft Punk 的首支單曲,在他們成功改造自己的形象後,他們在 EDM 界得以立足。

第一首單曲〈New Wave〉:

這個團體第一次就錄了兩張錄音室專輯,《Homework》和《Discovery》,在 Bangalter 的臥室裡,以保持「DIY-punk」的美學來投入新的 genre-defying EDM 創作。他們從自己創造的全系列風格中萃取、塑造出自己的新聲音。他們依賴那些 House 衝撞的節拍,但又混合了 Hendrix 般的扭曲張力和 Disco 的破壞力,創造一個全新的電子混合音樂,這激發起電音團體 Basement Jaxx 的喜好和同為法國人樂團 Cassius 和 Justice 的注意。

找到自己的新風格〈Da Punk〉:

他們的早期表演是在一套旋轉面具下演出,像「癟四與大頭蛋」的小丑面具。根據 Rolling Stone 報導,兩個人還曾經在演出中用黑色袋子套住自己的臉,第一次演出的造型頭盔還包括他們的頭髮。

「有時候,」Bangalter 告訴 EDM 雜誌,「我覺得舞曲太冷了,你不覺得嗎?我們真的不想這麼認真做這件事。」

他們試圖在他們的所有音樂上都做的一樣好。「有些事情,我們想要做的是保持溫度」根據 A.V. Club 雜誌寫道 Bangalter 在 1997 年告訴雜誌 Mixmag。「很多電子音樂是非常冷的,但是搖滾卻有一定的溫度 – 這是一件好事吧,Soul、Funk 和 Disco 也是,我們沒有興趣做非常黑暗的音樂,我們的音樂不是愚蠢開心的 House,但它可以讓人們快樂。」

成為機器人
兩人並沒有完全正式採用機器人的角色,直到他們的第二張專輯《Discovery》,可以看到他們的聲音轉變成更紮實Synth-Pop 的釋放。

「當時我們正在做一首曲子,我們的樣本失敗而且大爆炸,到處都是火花,」Bangalter 在 2000 年 11 月與 Vice 的編輯 Piers Martin 解釋「我們有一點點心痛,所以我們不得不做出一個小小的手術,然後我們就變成了機器人。」

這似乎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一切都被抹去,我們不得不重新開始,」Bangalter在採訪中說道。「當我們在做音樂時,不需要堅持做當代潮流的專輯。」


Robot!

時尚頭盔早已成為 Daft Punk 一個神秘的組成部分,但他們做的遠遠超過維持兩人的匿名性,而是他們的顯著方面已經是藝術家的身份了。

「我們不是演員,也不是模特兒 – 那不是人類想看到的我們特色的樂趣,」de Homem-Christo 告訴雜誌 Rolling Stone。「但是,機器人總是可以使人興奮。」

他們在每一個方面的精心策劃和致力於保持神奇的魔力來規劃自己的音樂,這也是他們之前的專輯《Random Access Memories》,在發行之前保密了這麼久的原因之一。而且同樣適用於任何未來的發展,樂迷們都引頸期盼。

「當你知道魔術是怎麼變的時候,是如此的令人沮喪,」Bangalter 向 Pitchfork 解釋。「我們專注於幻想,因為如果放棄完成的瞬間,興奮和單純的感覺就會不見。」

總是帶給大家神秘驚喜的 Daft Punk,看完他們的故事是不是也覺得超神奇的!獨樹一格的他們如此這般走向與別人相當不同的道路,雖然一路上虛無飄渺,但堅持下去還是讓他們找到了定位,做出許多優秀作品,希望接下來的創作可以繼續讓大家快樂!

文/Jhen

資料來源/YourEDM/Mic

圖片來源/Mic


 神秘電音組合 Daft Punk 時尚頭盔背後的故事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roc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