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空中服務員的工運,不會得到人的同情? 很簡單。過去二十年,不少人都覺得空姐的工作,是一份快樂的工作。

八十年代的時候,TBB的電視劇談及空姐的對白,大概是這樣的。一個目不識丁,多話,無建樹,總是酸別人的成就的中年女人,對著她同屋主的女兒,穿著制服,穿得美美的成為了「空中小姐」,就會酸溜溜的說一句:「空中小姐,咪又係做小姐,只不過係係飛機入面做之嘛。」之後空中小姐不作聲,就會多補一句:「返工時間咁唔正常,晚出早歸,你慌會正經得去邊咩?」最後大多會加一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啦……」令空中小姐感到尷尬,然後離家上班去。

為了對付這種印象,這二十年來,不少報紙的副刊,都找專業人士來寫小塊文章。醫生、會計師、在中環打滾又無所事事只是在飯局收風的江湖經紀寫寫寫生活,後來不知誰的點子,搞來「空中小姐手記」式的文章。每天營營役役,打份牛工,無無聊聊的香港人,就只可以看著小塊文章的窗櫺的另一端,看著空中小姐少爺們,如何投入工作,如何善待客人,如何在跟客人相處的時候得到「美好的經驗」,從而「由心相信」做空中服務員是一份自由、美好的職業。多年來,從新聞中看到,不少大學畢業生都想當空中服務員,可見空服員在大家心目中,是理想的職業。

結果,長期潛移默化,香港人都只會覺得「空中服務員」是風流工。再加上網路流傳,空中小姐們的男朋友,不是機師,就是紀律部隊:因為空中小姐,始終有一種「光環」,香港的男人們都覺得自己「溝空姐」是一種勳章。所以,你不難發現,當有空中小姐工潮出現的時候,大家都不會「同情」她們,不是因為香港人沒有同情心,只是他們會覺得三非兒童需要同情、南亞小孩需要同情。空中服務員呢? 「佢地返工都係玩玩下,而家又要加人工,係咪傻架?唔好阻住我放假添呀!」

從文字製「空中服務員返工好開心」的幻想,是航空公司的高層們深謀遠慮的成果。這一招,高明非常:首先,香港人對職業身份有絕對性的偏執,覺得某種職業的人,一定有某種不同的生活。在香港,作家要出道,最好製造一個中環年輕女律師,或是中環年輕投資銀行家的身份,只要有「年輕」及「中環」兩個光環,香港人就會乖乖掏出金錢花掉時間去閱讀一下他們的生活。空中服務員的生活可以周圍飛,有便宜機票可買,還可以走水貨,男同志的空少們還可以在不同城市都有炮友或在地男友,這種生活,對日日乖乖打份牛工的香港人來說,不是天堂嗎? 這些年的工潮,大眾都不特別關心,反而盡力出言吐糟,也不無原因。

現在狀況好像解決了,而管理層就被解僱了,會有員工出來為那個站在員工一方的外國人出頭嗎?唔……這些問題,都是不要問好了。問得太多,只會令你覺得人類,都是自求多福好了。



 https://www.facebook.com/kengo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