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業在4日晨間發布公告,以配售的方式募資121億港幣,「此次配售股份約占阿里影業已發行總股本的19.96%,占擴大後總股本的16.64%」。
根據阿里影業早前財報顯示,該公司賬上原本已有62億港幣,加上此番配售所募,阿里影業的現金儲備超過180億港幣,合144億人民幣、23億美元。如此充足的現金在握,阿里影業要做什麼呢?
阿里影業今天在香港舉行了年度股東大會,該公司執行董事件CEO張強再次強調了4日公告上對募資用途的說明,「此次募資將用於一般的運營資金用途,以及未來有可能出現的潛在併購和吸納人才。」
顯然,重點在於「潛在併購」——買買買。有理由相信,已經手握如此巨額現金的阿里影業應是已經有一系列的併購計劃。那麼問題來了,阿里影業該買什麼呢?
當然是缺什麼買什麼,那不妨先看下,阿里影業已經有了什麼?
阿里影業的平臺都有些什麼了呢?
阿里影業方面介紹,截止目前,阿里影業的業務已經聚焦為三大板塊,其中包括以IP為核心的影視產品生產製造,結合互聯網模式連接線下資源所搭建的宣傳發行業務平臺,以及基於阿里巴巴集團大生態體系所成型的娛樂電商業務平臺。
就此虎嗅君梳理下阿里影業在三大板塊已經埋下的節點——這是點線成面搭建平臺的前提。
1. IP為核心的內容生產
√張強
這可能是阿里影業最有力的一張牌——前中影股份副總,又是電影科班出身,特別是文學和電影美學的高等教育背景,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在履新阿里影業之前,他為什麼會是《小時代》系列、《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狼圖騰》《匆匆那年》這些近年來票房大賣作品的幕後推手。
全行業現已陷入尋覓IP、開發IP的狂熱,而張強對IP的判斷力以及將IP輸出為電影項目的轉化能力可能會是阿里影業未來致勝的先機。近期與儒意影業合作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顯然也應是來自張強——張一白(《匆匆那年》導演)擔任該片監製,而儒意則是早前《致青春》的出品方。
√原創大咖IP
李連傑擔任阿里影業的獨立非執行董事,並在今日一同出席了股東大會。李連傑的巨大影響力,應是對阿里影業在香港與內地兩邊穿針引線各種資深電影企業和電影人起了相當大的作用——電影行業在被互聯網行業更大規模的改造前,人脈和圈子仍然是最重要的生產力。
陳可辛、王家衛以及柴智屏都已與阿里影業簽約,未來將分別有五部影片由阿里影業投資出品。其中王家衛擔任監製的《擺渡人》已於今年1月宣佈開機,年內應會上映。
相比於騰訊在生態內有天生的IP池,阿里的電商基因並不能源生IP。但馬雲憑借自己的私交以及張強的資深電影圈背景,籠絡到了這些兩岸三地的頂尖級別電影人,則從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塊短板——電影行業,仍然是一個依靠人產生向心力的圈子,何況人本來就是一種IP,而且更為稀缺。
√華誼兄弟、光線傳媒
儘管是阿里集團層面的入股,但在業務合作上特別是華誼和光線在IP流轉、增值的管道上都會因此「借道」阿里影業及阿里的工具和平臺。
2. O2O的宣發平臺
隨著娛樂寶和淘寶電影輸入阿里影業,以及剛剛購入的底層票務系統牌照方粵科軟件(全國僅6張牌照),阿里影業O2O的宣發平臺基本成形。
那麼淘寶電影作為在線選座的新軍,其能量幾何呢?目前公開資料尚無法查證其銷票能力,但即將開始的上海電影節的官方獨家線上售票平臺已從格瓦拉變為淘寶電影,後者是否能夠第一次上陣即經受住電影節搶票的極端技術考驗(因為供遠遠小於求)呢?如果成功,至少能夠從側面印證淘寶電影是否做好了挑戰貓眼電影(目前行業第一)的技術準備,6日開票,結果很快就會見分曉。
在線選座已經是電影宣發的重器——票房銷售上它於消費者更便捷,自然更受歡迎,在片方的發行上則通過低價促銷的預售票以及更無形的「買票房」拉高首週末票房,從而達成高排片,製造票房大賣的現象。
娛樂寶較之去年剛出世的時候已經不那麼引人注目了,對於阿里影業來說要讓它成為O2O宣發平臺上另一顆明珠,產生與粉絲、觀眾更大的互動性和粘性是必須用力的方向,否則除了是款可以常變常新的保險產品外,再難有什麼吸引力了。
3. 基於阿里大生態的娛樂電商平臺
說到底阿里的核心基因就是電商,做任何跨界業務能夠憑借的優勢就是電商,而必須聯結的當然也是電商——否則就是玩票,也就跟煤老闆拍電影、捧小秘沒什麼區別了。
據悉,阿里影業董事長邵曉峰在5日的股東大會上表示,「文化娛樂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這個行業同樣也需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目前電影產業裡哪些生意是早前傳統電影公司難做的呢?不是製片,不是發行,也不是放映。而是反覆被念叨了十餘年的電影衍生品。
為什麼做不到?消費者和生產者版權意識薄弱,司法、執法成本太高……目前局面改變了嗎?有改觀,但沒有根本變好。
不過,被淘寶和支付寶浸淫了十餘年的這一代消費者,線上購物的消費習慣一方面內化為了基因,另一方面已外化為了一種消費文化。這其實給了電影衍生品一個難得的契機,在正確的注意力視窗上推送衍生品的資訊即可能將觀影所產生的情感愉悅迅速轉化為消費衝動,並通過移動支付的便捷立即達成交易——快是必須的,一旦遲疑,從實用角度而言性價比極低的衍生商品消費就會被理性阻止,盜版商品就能乘虛而入。
阿里的娛樂電商平臺上已有哪些工具組成了注意力窗口矩陣呢?
天貓魔盒、華數傳媒(入股)的客廳電視入口;
YunOS+魅族(入股)的手機入口;
新浪微博(入股)的社交、資訊入口;
優酷土豆(入股)的視頻網站和視頻APP入口;
淘寶電影、淘寶、天貓、支付寶的電商、移動支付入口。
基本上,阿里的大生態已經滲透到了中國消費者的方方面面,而其中的娛樂電商平臺也已經基本覆蓋了娛樂消費的大部分重要入口。
缺什麼就買什麼:亟需可以驗證的成片項目
據阿里影業方面介紹,經過業務整合和戰略提升,阿里影業已不是一個單純的影視公司,其長遠的規劃是成為一個基於互聯網的娛樂全產業鏈平臺,通過互聯網和商業模式的創新重塑娛樂行業。
在長遠如何重塑?這就該回到缺什麼的問題上了。
重塑就要建立新的方法,而方法必須依靠實踐,並且是成功的反覆多次的實踐才足以令合作者、令對手相信這套方法就是新的真理。
對於阿里影業來說,迄今大部分動作都只是在佈局,而沒有進行產業鏈貫通的試煉——這就像是《模仿遊戲》裡圖靈製造的「克裡斯多夫」計算機,除了圖靈從一開始就堅定相信它的偉大之外,在沒有被成功驗證前沒人相信這台耗資巨大的笨重機器真的可以改變二戰戰局。
阿里影業必須去驗證它真的能夠重塑行業,那第一步就是給這套「娛樂全產業鏈平臺」輸入一個電影項目,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也都是輸入電影項目——但目前阿里影業自收購文化中國近一年來,仍然還沒有成片可以輸入它的「克裡斯多夫」。
因此虎嗅君認為,阿里影業亟需的恰恰是更多馬上可以去驗證的電影成片,孵化、開發、製作一個IP短則一兩年,長則五年、十年,等陳可辛、王家衛等人履約完就太漫長了,邵曉峰在股東大會上坦言,「未來五到十年的全球最大市場很可能在中國。阿里影業必須要抓住這個機遇。」他同時還表示,希望阿里影業能夠在全世界範圍尋找資源整合的機會,包括最好的導演、演員和技術,打造出更好的作品來奉獻給社會。
因此,無論是在國內外購入電影版權(或是線下影院發行、或是線上視頻發行、或是衍生品銷售),還是在國內外併購擁有高價值IP的影視公司,阿里影業手握的180億港幣應不再只是去落重子佈局O2O宣發平臺和娛樂電商平臺,看起來更應該轉向更為迫切的成片項目,以令這艘「戰略旗艦」全速啟航——究竟是不是一支可以率領身後艦艇編隊打勝仗的旗艦,就必須要去戰場上驗明正身。
From 陳昌業
阿里影業股東大會上說怎麼花180億港幣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