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大家通常認為頸椎病無非頸背疼痛而已,其實頸椎上承頭顱、下接軀幹,神經血管分佈交錯密集,是人體神經中樞的重要部位,腦血循環的必由之路,非常關鍵。所以,肩頸痛不一定是頸椎病,應避免自行活動治療。

低頭升高、抬頭就好 高血壓和頸椎病結伴而來

1名齊姓婆婆,退休回家後追韓劇、打麻將,日子過得十分清閒,但她患有高血壓3年,一直控制不佳,吃了不少降壓藥,但血壓還是忽高忽低,捉摸不定。

齊婆婆記錄血壓的變化還定期做記錄、瞭解所服藥物的劑量和種類,看病時就拿出來給醫生過目,再調整用藥。即便如此,齊婆婆的血壓仍然降不下來,一直維持在150/110毫米左右,有時更高。齊婆婆發現,每次血壓升高,頸椎病也跟著來,頸後部疼痛、頭暈、心悸,兩兩夾攻之下,老人不堪其擾。

經診斷,齊婆婆患的椎動脈型頸椎病。復健科醫生聽說齊婆婆的高血壓多年治不好,而且“低頭升高、抬頭就好”,結合頸椎病診斷,判斷老人患的是頸源性高血壓。

康復手法+針灸 治好“頑固”高血壓

醫生告訴齊婆婆,只要您頸椎病治好了,不用吃降壓藥,高血壓也能好。經手法及針灸等物理療法,配合中藥口服,三天後齊婆婆驚訝地看到,三年頑固不降的血壓,首次降到正常範圍。

骨科專家說,通常認為頸椎病無非頸背疼痛而已,其實頸椎上承頭顱、下接軀幹,神經血管分佈交錯密集是人體神經中樞的重要部位,腦血循環的必由之路,非常關鍵。

頸椎病的類型很多,引起高血壓的主要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當頭部轉到某一個角度時,突出的椎間盤或增生物會壓迫頸部血管、迷走神經,使椎動脈缺血,反射性地引起血壓升高。當頭部轉到另一個角度時,突出的椎間盤或增生物壓迫部分解除,又會反射性地引起血壓降低,恢復正常。

頸源性高血壓易誤診 千萬別做“米字操”

頸源性高血壓並不少見,很容易誤診,有資料顯示,45歲以上高血壓合併頸椎病變的發生率為82%,多為伏案工作者。

專家提醒,如果病人的血壓一直徘徊在臨界值,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並有頸椎病症狀的病人,不妨查查頸椎,通過頸椎X光片、核磁共振,就能揪出元兇。值得一提的是,不正確的運動方法可能會加重椎間盤負重,如廣為人知的“米字操”,在活動時需要用力搖動頭部,極易造成椎動脈缺血,損傷周圍組織,加重頭昏、頭暈,誘發短暫性暈厥,頸源性高血壓者要避免做這類動作。

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資料來源/39健康網


 頸椎痛不要強忍 别急着做米字操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