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當日力捧的梁振英將香港的制度與法治一再踐踏,逼出了波瀾壯闊的公民抗命運動,喚醒了一整代年輕人。「我要真普選」訴求遍地開花,「梁振英下台」之聲不絕於耳。
於是,董又急急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把九七年的舊班底找回來——梁愛詩、李國章、羅范椒芬,又再為下一個「疑似特首候選人」梁錦松造勢。
造勢第一波,是青年政綱。
梁錦松肯定年輕人看重人生意義是好的,亦認同他們對未來絕望,要求改變是可以理解,應該支持。支持的做法是,第一、建議政府在房屋政策上向青年傾斜;第二、建議設立「青年事務統籌委員會」,確保青年關心的議題能得到照顧;第三、建議設立補助基金,支持年輕人創業。
動聽承諾未兌現
這都是動聽的說話,令我想起梁振英參選時,政綱與承諾也同樣動聽。當日,他都以基層救星的姿態參選,說要帶一本簿、一枝筆、一張摺凳落區聽取民意,又說沒有「梁營」、「唐營」,只有「香港營」。最後呢?說好的摺凳從來未見,連建制派都公開埋怨他一意孤行,市民更怨聲載道,令香港社會跌入前所未有的分化局面。最後,原本重視基層政綱的他,竟然發表月入不足一萬四千元的港人(即一半港人)排除於《基本法》所指「廣泛代表性」之外的言論,暗示基層只能當二等公民!
這在在說明,在不民主制度下,候選人的承諾如食生菜,而他的特首寶座仍能穩如泰山。今天梁錦松說重視年輕人,又叫他們如何相信? 再者,房屋政策、創業機會,只是社會問題的一部分。如果董、梁認為可以藉此為「佔鐘」降溫,或以為可以收買年輕人加入建制,可說是捉錯用神,完全不明年輕人的需要。
不論是立法會還是未來的提委會,都是小圈子功能組別控制。很多青年對我說,正是這些獲既得利益的霸權,利用制度傾斜,私相授受,造成牢不可破的無形阻力,讓這一代無法如梁錦松一代,憑知識、努力向上爬。即使再努力,薪金都被高樓價、高租金蠶食。在金融地產寡頭壟斷本地經濟、缺乏產業和人口政策配套的境況下,年輕一代根本難以向上流動。他們對將來看不到希望,對商界霸權深惡痛絕。
問題非誰是特首
只要到佔領區走一圈,不難發覺,這一代年輕人,見證過幾代特首真人騷,加上催淚彈的歷練,已經覺醒。他們明白,真正的問題不在於誰當特首,而在於制度。在篩選的制度下,政綱寫得再亮麗,都是空白的,特首最終只會聽命於背後操控大局的北京。唯有當大眾擁有同等的提名權、選舉權、被選權之時,市民才能真正的當老闆。
董先生說,「團結香港基金」短期目標,是要結束佔領運動。其實,要結束這場公民抗命,決定權從來都在北京手中。如果作為國家領導人級數的董先生,能運用他的人脈與能量,做點實事,向北京進言,為港人爭取真普選、不再戀棧權力、廢除特權階級,將是最有效的催化劑。可惜,早前學聯邀請他當中間人與京官對話,亦未能成事。
希望董先生明白,即使他們的如此算盤打得響,梁錦松真的能在篩選下成為特首,亦並非好事。一天沒有真普選,香港仍會繼續離心離德,不能管治,唯有真心誠意理順這個深層次矛盾,才是對香港好、國家好。
梁家傑 @公民黨
這一代年輕人(梁家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