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軟的模式當中,很好的反映了它對成功的定義:一直圍繞著利益這個主題進行兜圈。如我們的朋友上面所說的,其實微軟以前並不是如此的——起碼在微軟的早期並非如此,當時的微軟所遵循的模式其實更像是右邊的亞馬遜的模式。
不同的是,亞馬遜最終找到一個可以持續下去的經得起考驗的更具有創業性質的模式,通過如AWS服務,Kindle以及Fire這些產品,在稀薄得利潤邊緣上發展壯大它的生意。亞馬遜對創新和創造一直初衷不改,一直保持著如創業早期般的激情。它通過它們市值的增長和用戶滿意度來對成功進行衡量,而非榨取大量的利潤。
高科技公司一般都會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實驗室來對利潤和創新之間的張力進行探索,因為高科技產品的生命週期是非常的短暫的,且只會越來越短。如微軟這種成功且龐大的企業,它們傾向於把自己當作讓它們獲得成功的老方程式的擁護者和守護者,一直將目光放在利潤的攥取上面。它們一直對利潤進行榨取,過度的關注這方面的投入而不能自拔,從而使得在本可以引領它們打造出另外一個偉大的產品的創新上面卻投入甚微,甚至無所建樹。
那麼微軟是否能從這種利潤陷阱中走出來,重獲當年創建時的大無畏精神,開始勇於進行更多的探索和冒險呢?又或者說,它會認為如亞馬遜一樣,降低它們任何產品的利潤都將會時無利可圖的事情呢?因為這不會給其帶來任何的市場份額的增長。
有意思的是,最近微軟似乎在嘗試打破圍繞著「古老而傳統」的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軟件進行利潤榨取的這種商業模式。Satya Nadella,當前微軟的CEO,正在嘗試一步步的做一些調整,比如以犧牲利潤的榨取為代價,以更合理的價格給用戶提供基於雲端的Windows和Office版本。新官上任三把火,看來才上任一年多的Nadella還是有嘗試讓微軟打破這種陳舊模式的魔咒,讓微軟勇於接受更多的挑戰和敢於投入更大的賭注的,比如虛擬現實產品HoloLens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提醒:更多文章請關注公眾號:techgogogo或官網www.techgogogo.com。當然,也非常歡迎您直接微信(zhubaitian1)勾搭。本作品採用[創作共用署名3.0中國大陸版許可證], 歡迎轉載,轉載時敬請保留公眾號等資訊。
From 天地會珠海分舵
微軟 vs. 亞馬遜:曾像海盜一樣的微軟,為何變得如此膽小如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