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路交通網絡愈來愈發達,空氣質素卻愈來愈惡劣,要呼吸一口清新空氣已經變得十分奢侈。根據環境保護署二○一二年香港空氣污染物排放清單,水上及道路運輸是最大的污染源頭,其中道路運輸佔總排放量的三成三。由此可知,繁忙的道路交通是造成空氣污染罪魁禍首。不過,最近我們卻可以在鬧市深呼吸,那裏正是「雨傘運動」的佔領區——金鐘、銅鑼灣及旺角。

「雨傘運動」開始至今已經一個多月,自九月二十八日開始,示威者佔領幾條主要幹道——金鐘夏愨道、干諾道中、金鐘道、銅鑼灣怡和街及旺角一段彌敦道,所有途經上址的交通工具都要停駛或改道。

無可否認,佔領運動的確為市民帶來不便,諸如增加了交通時間、打亂了交通安排,甚至影響了商業運作,令市民麻煩了、趕忙了或賺少了。雖然不能等價換算,但這些「犧牲」卻不是完全沒有帶來好處。與其賺多點錢多買幾部空氣清新機,是不是倒不如賺少點錢,讓空氣自然地清新點更划算?

鬧市空氣與塔門相若
環保署空氣質素路邊監測站位於怡和街、彌敦道與荔枝角道交界,以及遮打道與德輔道交界,三者的監測結果正正受到佔領區汽車流量影響。翻查紀錄,佔領運動發生前,三個路邊監察站的空氣污染指數,是眾多監測站中最高的,普遍維持在五至六的水平;至九月二十八日之後數天,銅鑼灣及中環路邊監測站的指數為四至五,竟與渺無人煙的塔門相若。

到十月中旬部分路段重開,空氣污染即時回復未佔領前的水平。有人笑說,政府長年累月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改善不了的空氣質素,佔領運動不消一個月就做到了。

減輕道路交通流量以改善空氣質素,其他方法如發展鐵路或重組巴士路綫等都是可行的。但筆者較在意的,是若果所謂的「不便」不是由佔領運動導致,而是由其他原因造成,市民的反應又會否相同?

筆者認為不但要思考為何會造成不便(儘管這是一個極之重要和複雜的政治問題),更要反思何謂「不便」。為何我們會認為多走了一段路,或用多了時間上班上學是一種不便?

「點到點」製造大量廢氣
進入文明時代以前,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密切,人類依賴自然規律來生存和生活。那時候,可以說是自然照顧着人類。時代巨輪滾動,人類比自然進步得快得多,我們發明了許多技術,令生活更方便,但同時也傷害了自然。

交通網絡發達,市民去任何地方幾乎能「點到點」,但為了節省那一點時間和腳力,而製造大量廢氣,不但破壞自然,而且反過來危害自己的健康,那又是否值得?

習慣方便是容易的,習慣不便是艱難的。佔領運動無心插柳地讓我們重新感受清新空氣,正好讓我們的頭腦也更新一下,再思考我們與環境的關係。

郭榮鏗@公民黨


 便利生活VS空氣質素(郭榮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