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中國互聯網有泡沫嗎?創業潮是炒作嗎?世界的不確定性在哪?矽谷創投教父&《從01》作者彼得·蒂爾來到了中國。他與獵豹移動CEO傅盛、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貝塔斯曼中國CEO、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湯道生等展開了討論。(對話有刪減

創業潮是泡沫還是炒作

主持人:當每個人都參與到眾創,可能這是一個泡沫,你們是否擔心所有人都進行這樣的一種炒作?SamAltman認為矽谷沒有泡沫。他到中國走了一周他發現特別熱情,特別火熱,覺得中國存在泡沫。而且沒有人相信中國存在泡沫。從矽谷和中國來看,我們在討論科技泡沫這個事情存不存在

彼得·蒂爾:我們有一些災難性的泡沫事件,包括90年代科技泡沫,還有21世紀的房地產泡沫,所以關於泡沫這個問題,我在美國也經常被別人問到。過去十年我做了很多這方面的工作,即使人們認為價值高估或者某種方式來說認為太高。就美國來說,泡沫是一種社會現象

但在中國這是非常難的問題,更多的公眾參與進來,也並不一定會帶來一些泡沫。現在這個問題說是泡沫,可能是一個藉口。作為投資者、企業家們,不能簡單看一下趨勢是什麼,別人說什麼,你應該自己思考

傅盛:今天是否存在泡沫不好說,我對於經濟沒有那麼多研究。2009年,我在經緯中國看項目,那個時候京東非常便宜,但沒有投。因為那個時候算不出來這家公司能掙那麼多錢,但今天來看,都錯過了。後來經緯改變了風格,投了很多移動互聯網的早期項目

我覺得,互聯網對於我們的最大改變,就是加速了人腦之間的連接,使得過去需要一個大循環才完成的事情,能夠快速地被組織

今天來看,中國講方法論,講互聯網,講這些理論傳播,包括《從01》這一本書比矽谷熱的多,這可能是一個好現象,用更多的新知識把我們武裝起來,在這麼大的人口紅利時代,這麼多人一起參與,總的來說,非常健康

龍宇:去年這一年美國創投企業投出了將近五百億美金,美國市場和中國形成一個很鮮明的對比

我們是在釀造一種有氣泡的香檳酒,不同於美國的威士卡,也不同於歐洲的紅酒,它是另一種味道。所以我們有泡沫現在趕緊喝,應該有參加派對的可能

湯道生:我相信泡沫與否,當成為一個普遍現象的時候,大家的投入,資產估值,到最終能產生的回報,都是成合理的比例

最終還是看你有沒有抓對合適的投資對象,以及在泡沫的時候有沒有趕緊喝。就是充分利用好這個機會,不怕在泡沫裡面,你可以在泡沫裡面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把精力放在建立長期的核心競爭能力,到泡沫碎的時候,自己能在健康穩定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潘石屹:過去十年時間,我們不斷的爭論房地產有沒有泡沫?都不只是十年,是二十年時間。我們堅定的認為沒有泡沫。跟說有泡沫的這批人吵了20年的時間。實踐證明我們是對的。我們不光是說沒有泡沫,而且認為這樣做也沒有泡沫,大量投資投下去,我們賺了很多錢。可是前兩年我們發現房地產的形勢急劇變化,這些說泡沫的人不說話的時候,我們覺得有問題了

過去的經濟秩序這個大廈就要塌掉。我們用互聯網這個工具解決問題的時候,不是說在重建坍塌的大廈,而是在已經要崩潰的經濟秩序中做一些修補工作。我基本上看到有超過50%拿著互聯網這個先進的技術,去做的都是修補工作。你剛剛修補完,這個大樓要塌了又有什麼用?這個衣服不穿了,要扔了,你非得覺得扣子掉了縫上去,是沒有意義的。我覺得今天的互聯網要談泡沫,還比較遠

如果說互聯網裡面有一些失敗的企業,他就是整個方向錯誤了。互聯網的發展前景非常大。如果說創業板估值有點高,比如各個政府的央行發錢造成的泡沫,與你們互聯網造成的泡沫相比,都不好意思說,九牛一毛。我覺得你們就是認准方向,什麼是新秩序,什麼舊秩序,可能有個人的區分。互聯網使我們的效率提高。剛才他說人和人的聯繫,成本降低,都不重要。區別在於舊經濟秩序中依靠關係,互聯網中依靠知識和智慧

什麼叫從1N,什麼叫從01

主持人:011N這樣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從上次彼得·蒂爾來中國三個月,已經爭論了三個月。每個人都引用這個書裡面的東西,然後去論證。我們在美國看到大量公司說,這樣項目可以看到很多,也會看到特斯拉這樣的公司,反過來看中國沒有。我們人口基數大,但也有大疆這樣的公司,占全球無人機市場57%的市場。我們也有陌陌和YY這樣的創新的公司。所以我們今天在座的所有人爭論這個問題,從01、從1N是不是某個地方所屬?到底什麼叫從1N,什麼是從01

彼得·蒂爾:01就是做新的事兒,就是創新,就是新技術,設計新企業模式,新的社交模式,重點還是技術上面。從1N是不斷的模仿可行的方式。21世紀可能會有很多,兩者都有,就是從01或者從1N,從01主要是技術,從1N主要有關全球化

我想兩者的結合,才是最有力量的。從01做的和從1N不一樣,因為從1N是更快的模仿。中國做從1N做的非常好,這在過去40年來做的全球化比任何國家都好,它跳過很多階段,做得非常快。當然,對中國來說有很多挑戰。在中國模仿的時候最基本挑戰就是你得知道,數百人數千人在模仿,你要跟他們競爭,對於中國整個來說是一個企業模式

但也可以說,中國現在已經處在前沿,它比其他的國家互聯網非常先進,跟矽谷一樣。但要取得進步,也需要做新的東西

我想也許在過去十年裡,中國95%的是從1N5%是從01。也許今年十年這個比例,85%是從1N15%是從01。隨著時間的變化,中國會越來越先進,這種模式就會發生變化。作為先進國家,你要進步你就需要做新的東西,不能再完全依靠模仿

日本和中國不一樣,他們模仿任何東西都做得很出色。他們模仿任何東西,經濟就不增長了,因此我想這個問題中國與日本完全不一樣。中國有創業精神,而且人更多,日本犯的錯誤,中國可以避免,中國甚至可以做的更好,但是我想有些東西,中國人更講求不同的方法

龍宇:過去幾天,彼得·蒂爾去中國的四個城市,在中國得到的熱情擁抱,可能比矽谷還要多,你感覺到了嗎?大家對於技術那麼饑渴,來到這裡看從01,說明我們想擁抱。你覺得在什麼時間上,哪些政策上的、心態上的、資本上的或文化上的缺失,使得我們的從01還沒有來到?如果你覺得這個創新會來到中國,大概什麼時間?大概哪些行業方向上

彼得·蒂爾:中國是非常大的國家,整體來說很難講。但我認為有一點,就是人們努力工作,有這樣的創業精神

中國做得像矽谷一樣好,比全球其他地方做得更好,甚至超過西歐。過去十年,他們沒有大的IT公司出現,不是說人們沒有足夠多的文化創新,出發點是人們有巨大願望想嘗試新東西,有希望成功的願望。你要成功,就要尋求模仿,甚至要求創新。所以,如果他們到中國尋求成功,我想他們會更加創新,這是中國給我的整體感覺,有一種讓人難以置信的強度

當然我們在不同城市訪問,稍微設想一下,你可以看到這樣指數級別的增長和發展,這些城市不斷的進行轉變。一年一個大變化。這是巨大的意願在推動,就是相信未來比現在更好。這種願望在中國是很大的動力,這是人們已經具備的東西,而對西歐來說,就是很大的挑戰

中國是非常大的地方,矽谷非常小,在中國,人們堅信未來可以比現在更加美好,所以中國人比較勤奮的工作,去努力實現這樣一個夢想,這是非常強大的力量

傅盛:我讀完《從01》這本書,加上自己的實踐,我終於理解,以前,我一直認為美國的Think different是一種獨有的文化、情懷和氣質,後來發現其實是追求一種經濟利益最大化

美國已經走過最粗放的經濟競爭性,必須追求不一樣的壟斷性,才能進一步發展。早期的中國互聯網是蠻荒時代,那個時候只需要勤奮,所以那個時候出現很多複製。因為複製沒有強競爭,作為第一個複製的人,可以得到很好的結果,但是今天中國以後走入互聯網時代,中國一定會邁入Think different這樣的文化中

湯道生:很多時候一個國家和一個社會甚至一個團隊的發展,也是需要經歷不同階段。我覺得不需要對從1N抱著抗拒的心態,我相信如果沒有中國過去30年的投入,去做從1N的技術或者工藝,未必能夠成就今天我們從01的嘗試

我想借這個機會問一下彼得·蒂爾一個問題,從01的機會不同行業都仍然存在,有不同的地域,美國或者中國或者全世界也好,我想聽一下彼得·蒂爾覺得,有什麼客觀的條件能夠創造出來更多機會,大家去做從01的嘗試。如果作為一個創業者,他們應該往哪個方向去看

彼得·蒂爾:如果說這個問題的答案,對一個投資者或者創新公司做來說,他需要對趨勢進行探討。一旦趨勢是從1N,我想他們會有很多這樣的相似特性和屬性。從01的這些公司,我們可能沒有一個合適的語言來描述他們在做什麼。如果可以放一個範疇裡面,或者一個賣太陽能板的公司,包括一些在線的食品公司的類別,是否排在前十位。如果在這樣一個範疇,可以證明是否是從01的公司。我們有時候描述起來不太合適。你必須關注到底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有什麼差異性,你可以獲得不同企業他們的做法是怎樣,很多是屬於常識性的問題,但它是否有效?是否有這樣的風險

簡單一個公式來說,有三個部分,團隊、技術和商業戰略。三個統一起來,技術的方面是從01,他應該比別人做的更好一點,比深圳企業更好一些,最起碼你應該成為全球最佳。今天,社會網絡效應已經非常大了,唯一要做的就是圍繞創新中心,通過掌握非常多的重要資訊,瞭解到全球什麼是最佳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從01的公司,也有一些問題。比如這個技術是否有效,是否很好。我們經常投資一些地方,它應該是從01的,但太複雜太遙遠,卻並不合適。這都是從01要承擔的風險,就是技術風險,但從1N不會有這樣的風險

龍宇:剛才談到即便在過去中國還是有5%的從01,不知道根據你的標準,過去中國哪些創業,哪些創新夠得上從01的標準?因為過去你接觸了很多企業家

彼得·蒂爾:比如騰訊,有很多公司他們有移動應用的方面,我想也是非常先進的,阿里也是很有創新性,他們的業務模式上面。也許可能不是技術,而是業務模式更加創新。我想有很多這樣的創新

小米手機公司,也是令人印象很深,把所有地方零部件組合起來,有些成本不太高,但做得非常好。他有非常好的技術,少花錢多辦事,讓價格非常低。這也涉及到某種類型的從01的創新,你可以把價格變得很低,如果沒有創新是不行的。我認為,很多像這樣的事情是在中國發生的

我永遠不知道,對於預測未來,歷史可以告訴你什麼。因為就今天的中國來說,比如說20年前或者4年前完全不一樣。20年前我們會問問題,中國所做的,當時80年代做什麼?90年代做什麼?我們從95年到2015年如何發展?這樣一個預測。我想針對這個問題有時候容易引起誤解,有很多不正確的方向

因為以前做了很多,現在回答這個問題,比如說是否太狹窄的一些,有可能會失去很多東西。包括2015也是這樣的預測。如果看一下中國過去的東西,有時候我們低估了它今後20年的潛力

世界最大的不確定性是什麼

潘石屹:先說從01,我覺得大家討論了半天從01是創造,就是帶領我們往前走的力量。從1N就是複製就是拷貝,兩個東西都很好。後面拷貝的也不丟人,我們整個風氣要尊重從01,要尊重這些創造的人,因為他們是社會最勇敢的人

實際上真正創新的是誰,有可能都是下面這些默默無聞的,今天不夠強大的公司,他們可能會失敗。可是這些企業,這些人有這樣的勇敢的精神,是真正帶領我們這個社會在進步在前進原動力,後面跟著這些人不要在意他

湯道生:我想最恐懼的是不懂年輕人。我覺得隨著企業越來越大,你很難避免一定的問題,或者很難避免我們的步伐會放慢。相信創新的機會,大公司小公司都有,但是怎麼能夠保持一個大的企業,能夠懂得用戶的需求,懂得年輕人在想什麼,這是我覺得心裡內心比較恐懼的地方

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如何做一個正確的判斷

傅盛:創新意味著你進入一個經驗值不足的領域,比如你為政府做的大數據,以前沒有人做過,你怎麼在經驗不足的時候做一個正確的判斷,並且快速的拿到這些經驗?我覺得沒有這一點能力,創新往往會撞在牆上

彼得·蒂爾:如果你要等人告訴你在做什麼,那就太晚了。企業的時機非常重要。比如衝浪的時候,進入大海之前,浪要衝你;如果你等海浪,那麼就太晚了,而且你往往會失去大的海浪。因此你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當你真的要知道你做什麼,這就是說明你已經太晚了

這並不是一個準確的、科學的、經驗性的說法。因此,往往有一些概念,你要做一些判斷。比如說客戶可能需要什麼,你得做一些研究來看客戶是否需要這個產品。但是如果完成這個研究以後,別人已經做出了產品,也已經晚了。因此我做的時候,我們當時有一種動力,有一些創新想法,然後你要跟人們講,你要不斷的使它成型,你要做一些判斷,如果你要等待一個準確的時間就太晚了。我想這也是我們的面臨困難和挑戰。如果你非常準確的話,大家在座的都會能夠建立很好的企業了

本人作者傅盛 公眾號(fstalk

From 傅盛


 各界大佬對話《從0到1》作者:中國人為什麼瘋狂追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