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藝術研究院孫佳山
在中國電影票房一路高歌猛進,直奔世界第一的征途上,中國電影本身其實深陷在唯GDP論的陷阱。從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百億開始,每逢辭舊迎新之際,津津有味地數一數今年全國電影票又賣了多少錢,就成了我們討論中國電影的規定動作。當然,比如我們以剛剛過去的2014年為例,這種做法也確實並不是那麼沒道理。
2014年國內上映影片388部,觀影人次8.3億,總票房296億人民幣,增長率達到了36%。中國電影票房從100億到接近300億,僅僅用了4年時間。在國際上,自從2013年超越日本之後,中國電影市場已經坐穩了僅次於北美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的交椅,要知道2014年全球電影的375億美元票房,只比去年增長了約4%,全球75%的票房增量都由中國貢獻,中國電影僅憑一己之力就托起了全球電影市場。或者換一個數字來形容會更貼切,2014年我國銀幕總數是2.36萬塊,單新增銀幕就有5397塊,這是什麼概念呢?這是連續好幾年,一年增加一個法國的節奏。
千億級的願景和GDP意義上的桂冠
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否認這種瀰漫在中國電影界已經持續了5年左右的洋洋自得的樂觀情緒。甚至曾有人以最理想的方式計算過中國電影票房的天花板,也就是如果按照美國人的人均螢幕數和韓國人的觀影頻次來計算的話,我國電影票房的天花板封頂應該是2010億人民幣,銀幕總數應該是18.43萬塊。那麼就是說即便打個對摺,中國電影也將有著千億級的願景,也難怪有業界人士迫不及待地宣稱,中國最快將在2017年就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票倉。
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中國電影能否摘得這些GDP邏輯意義上的桂冠,對於已經對各種高增長產生了疲倦感的中國人來說,這點數字就像影院裡的影像一樣,早已不能引起任何震驚體驗。問題的焦點在於,對已經陷入數字增長迷狂的中國電影行業來說,即便僅僅停留在數據分析層面,近5年來持續高增長的中國電影,也依然難言樂觀,實際上正處於一個極其尷尬的境地。
首先從票房入手
2014年一個極其光鮮的數字,就是有66部影片票房過億,那麼以這66部影片為代表的中國電影是否賺得盆滿缽滿呢?
按照目前的分賬比例,影片的製作方絕不會拿到超過票房35%的分賬——這意味著什麼?也就是說一部影片如果有4000萬的投資,那麼若想收回成本,就必須票房過億——那些看似如煙花般絢爛的過億票房,其實已經成了中國電影的剛需。而4000萬的投資成本對於中國電影來說屬於什麼量級?中小成本影片。連中小成本影片都面臨如此大的生存壓力,更何況那些大製作的大片?
沿著這個思路,我們再聚焦一下是什麼在推動著這些所謂的高票房?
在2014年,一線城市票房下滑至23%,三、四線城市票房上升到25%,三、四線城市的票房總額首次超過了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票房雖佔有52%的比例,但其所占比例也還將繼續下降,讓位給三、四線城市。在可預見的未來,全國三、四線城市將逐漸佔據全國票房的大頭。可見,這種高票房,其實只不過是複製了所有GDP邏輯的老路,高票房依然不過是通過放大管道來增加市場規模的產物。
那麼被放大的管道是否在這場GDP盛宴中分到了一杯羹呢?
中國電影在2014年的上座率僅為15.82%,這個比例通俗點說,就是100個座位的影廳,只有不到16個人進場看電影,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低之又低。從2007年開始,單個銀幕的平均上座率其實就沒有太根本的變化,上座率的長時間低迷,不過是在印證急速膨脹的影院擴張早已經進入到了發展的瓶頸期。在製片領域危如累卵的中國電影,在放映領域依然舉步維艱,二者在整體上都是在杯水車薪的艱難運營。
以上只是從內部看中國電影,如果從外部的視角來審視,形勢恐怕更加嚴峻
2014年,海外分賬影片的總票房達到了111.4億元,比起去年的68.5億元增長了62.6%,是近幾年增幅最高的一次。除了《變形金剛4》以19.79億元的成績,打破了《阿凡達》的記錄,拿下了國內票房冠軍之外,票房突破4億的海外分賬影片已有11部,而票房破億的海外分賬影片更是多達25部,也是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無論是11部還是25部,這都在2014年過億票房的66部當中,所以留給中國電影的空間還有多大?
隨著當年對WTO協定所承諾的過渡期限的臨近,通過行政力量來強行保護中國電影的思路早晚都會被淘汰,那麼到了那時中國電影該怎麼辦?到了2017年,也就是被認為中國電影票房將趕超美國的節點,海外分賬影片的配額勢必還將進一步擴大,甚至全面放開的趨勢從長時段來看其實也已經不可逆轉。
國內資本聯袂海外製片方圍獵本土票房
而且更悲哀的是,「敵人」不僅來自外部,對於中國電影而言,在這場高票房的宴席中恐怕還將腹背受敵。在今年的海外分賬影片中,華誼和中影的名字已經赫然列在了《狂怒》、《第七子》的投資方,這恐怕是對中國電影最為辛辣的諷刺。無疑,對於資本而言,只要盈利就好,只不過由於好萊塢健全的電影工業體系和有效的商業模式,中國電影資本在走出去之後,倒是造就了這樣的結果:中國電影由於它的高票房,其自身卻反將面臨著更為殘酷的圍獵。
因此,在中國電影票房一路高歌猛進,直奔世界第一的征途上,中國電影本身其實深陷在唯GDP論的陷阱,一旦中國電影產業的票房增速也就是產值增速,落後於影片和院線數量這些產能增速,那麼中國電影勢必會在這場票房的饕餮中內外交困、不堪重負。從這個角度來看,每年一次的票房喜報,不過是一次次警鐘,但願這些長鳴的警鐘,不會成為最後默哀的喪鐘;也但願中國電影別倒在黎明前,別葬送在它的春天裡。
From greatsun2001
高歌猛進300億背後,國內資本聯合海外製片方圍獵本土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