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移動宣佈與國投集團、基金管理公司分別出資15億、10億和5000萬人民幣,成立專註互聯網行業的投資基金,中移動占基金股份接近59%,請注意,這是一個PE公司而非VC(風險投資公司)。
根據公告,該基金未來將通過吸納普通合作人增加到50億元規模,屆時中移動將只佔30%股份,而其他投資者將占49%股份。
關於這次合作,紫金山瞭解到的細節是:
1、去年九月就開始籌劃此事,最終確定是獲得了大股東國資委首肯,但是目前中移動整體對外投資金額不能超過50億元,此前已經投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20億元,就是說中移動還能再拿15億出來玩。
2、儘管中移動出資比例最高,但是該基金決策機制,中移動是跟投,國投或未來的投資方是領投。
3、即便是跟投,中移動在這支基金裡的代言人也不能決策,必須彙報給集團走必要程式後再做決策。
從以上可以看出,這支基金成立的最大前提就是:謹慎、低風險!
有人說了,既然害怕失敗,還做PE幹嘛。實際上,紫金山瞭解到,中移動已經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政策支持,成立這支基金只是一小步,後面有更大的投資佈局,會有一個成體系的投資平臺,包括若干基金、孵化機構等等。
中移動在公告中表示,成立該基金是為了「投資與本公司產業鏈相關的公司,做好產業佈局和生態系統建設,從而助力生態型運營商的建設。」
所以從實際操盤角度來說,這支小基金只是中移動用來學習和理解投資市場的一個敲門磚,後面中移動會加速對移動互聯網佈局的大盤。
中移動此前曾有過多次收購或投資互聯網公司的衝動,但始終限於國企體制的束縛和顧慮,導致決策猶豫,錯失移動互聯網的黃金時代。
與之對應的是,中移動上市公司包括短期投資在內的現金流大約有4000多億人民幣,加上母公司的儲備,幾乎與蘋果公司的現金流不相上下。
從客觀規律來看,大公司的轉型或是持續創新一定是要走投資、併購的道路,迅速補齊短板,大企業病會導致內部創新幾率很低,尤其是中移動這樣受體制約束,根本無法與對手在同一個維度競爭的公司。
放眼全球前20大運營商,沒有進入投資領域的可能只剩下中國移動了!最為著名的是日本軟銀集團,其全球投資和孵化業務滲透到資訊產業的各個領域,碩果累累,光阿裡巴巴就賺得盆滿缽滿。最新的進展就是挖走前中移動研究院院長黃曉慶做機械人產業。澳洲電訊在中國投資的汽車之家、IT168和泡泡網,都有不俗收益。
目前來看,通常運營商的投資行為和主業是分開的,兩者互不相關。但是在運營商也在向被投資對象類型轉化的今天,更普遍的觀點是運營商的投資行為應該能夠更有機的與自身業務能力結合,讓運營商具備與互聯網企業,尤其是平臺型的大型互聯網企業一較高下的能力,而非是一種純粹的投資獲利行為。
比如北美運營商比較注重對未來網絡技術的投資,從而構建自身的技術能力。中移動此前對浦發銀行、科大訊飛的入股,也是自身移動支付和語音入口必要的投資行為。
目前來看,雖然幾乎成熟互聯網公司都已經納入BAT的產業鏈佈局,或是與其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互聯網+的紅利仍有巨大空間,運營商自身的互聯網化能力也在進化,中移動在龐大的用戶基礎上,能做的事情還很多。
相比之前電信的內部創業基金和聯通單打獨鬥的創投公司,中移動算是最正規的邁入投資界姿勢,這也可以視為一個信號:即大股東有可能會調整對運營商的考核機制,降低主業利潤指標,納入投資利潤,從而實現整體收益的增長。
From 林紫玉
15億元只是練手,中移動在投資孵化上還要放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