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矽谷投資風向標之一的Andreessen Horowitz公司合夥人,Benedict Evans非常熱衷於分享自己對於技術發展趨勢的判斷,而他的很多觀點都會得到諸多投資人以及創業者的關注,甚至影響到一些創業公司的產品運作。在上周的一篇名為《mobile first》的文章裡,Benedict Evans 提出一個看起來很反傳統,實際上卻又十分理性的觀點:移動設備遠遠強於桌面設備。或者簡單理解為:手機比PC更強大

Benedict Evans認為,PC自誕生以來只有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革命性創新——瀏覽器,正是在瀏覽器(互聯網)的幫助下,整個PC與互聯網行業快速融合,創造了過去二十年的技術、商業奇跡。但智慧手機在不足8年(自第一代iPhone發布)的時間內,卻出現了無數偉大的創新:硬體上的Touch IDNFC,軟件層面的instagram、微信、Siri等等。這些軟硬體的結合,都且僅僅是發生在移動設備上面,改變了電子行業產業鏈

事實上,用戶現在使用PC的習慣與十年前並無本質差異,但使用移動設備的習慣卻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如果說Benedict Evans的觀點吹響了矽谷新一輪移動創業的號角,那麼Gartner的一份報告則展現出移動如何推動企業級IT市場變革的大幕

為什麼移動化是企業級市場最大的變數

在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看來,企業級市場正在出現一股技術合力,Gartner將其稱之為Nexus of Forces——這是由雲、社交、移動和大數據這四種獨立的IT技術相互融合帶來的影響力

其中,移動化是核心

首先,從某種程度上講,移動化時代才是真正的大數據時

IBM2013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全球現存數據中,有90%是過去兩年中產生的。由於移動設備具備天然的數據收集屬性,其豐富多樣的傳感器能比傳統計算設備(比如PC)收集到更多數據,這些基於GPS位置、移動基站甚至手機號的數據源源不斷地生成、上傳到雲端

其次,移動化、大數據、雲計算構成了三位一體的技術發展趨

由於移動設備帶來了海量數據,客觀上也要求企業具備處理海量數據的能力,在過去,單個企業受限於自身硬體能力的不足,根本無法應對這些數據。以Facebook為例,在「遙遠」的2012年,用戶每天分享25億個內容條目,包括狀態更新、牆上的帖子、圖片、視頻和評論;每天有27億個「Like」操作,用戶每天上傳3億張照片,每天的數據量高達500TB

在最新Facebook財報中,Facebook移動端日活躍用戶已達7.98億。快速增長的用戶,尤其是移動端用戶也將帶來更多數據。此時,只有通過基於後端的分佈式架構,才能快速及時處理用戶訪問需求,保證用戶體驗,而整個處理的流程都會在雲端完成,通過用戶看不到的「某朵雲」交付到用戶手機上。在這個過程中,移動化(APP)、大數據、雲計算構成了相對完美的技術閉環

再次,移動化為社交媒體帶來新的創新機

傳統PC時代,社交媒體的形式無外乎圍繞個人主頁做一些周邊的小創新。但在移動化的影響下,圖片社交、匿名社交、基於位置的社交等等可謂層出不窮。2012年,只有11名員工的instagram 10億美金「下嫁」Facebook,再次掀起一輪輪的移動創業熱潮

根據IBM2013年的一份調查,由於移動設備、社交媒體網站、電子郵件和其他形式的數字通訊的廣泛使用,全球每天產生250億億位元組的新數據。得益於移動化帶來的的海量數據處理需求,企業級的新老IT廠商們也看到了機會,但與機會並存的則是「顛覆」自我的決心

2013年初,微軟歷史上第三位CEO納徳拉上任,隨後提出「移動優先、雲優先」的新口號,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內,曾經的軟件巨人收購大量移動App廠商、為給各個移動平臺開發Office軟件、推出橫跨桌面移動端的通用版Windows系統服務

20147月,IBM宣佈與蘋果展開合作,IBM將為蘋果iOS設備開發一系列量身定做的企業級軟件,此舉被看作是IBM全面轉向移動化的「壯舉」。在合作之後的9個月裡,雙方針對不同行業推出了22款應用

以雲計算模式改造了傳統軟件的Salesforce,把成立已5年的技術投資部門獨立出來,成立專門的投資公司,並注資1億美元的基金用於移動開發。在歷經「社交企業」與「客戶型公司」的口號之後,作為Salesforce精神領袖的馬克貝尼奧夫對於移動化帶來的機遇心知肚明,他曾不止一次的批評鮑爾默時代的微軟太過陳舊,沒有及時擁抱移動化

這些傳統而強大的IT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多樣化的人才以及強大的技術能力,在外界看來,將自身產品變成一個個移動應用看似是一件簡單事情,但真實的情況卻有著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版本

移動化成為巨頭的魔

哈佛教授克裡斯坦森在《創新者的窘境》裡這樣寫道

任何行業都存在兩種類型的創新變革,第一種是以對產品性能改善為核心的延續性創新;第二種叫作破壞性創新,算是實實在在的「攪局者」,這些企業在成熟市場下創造藍海,並導致行業領先企業失敗出局

在企業級市場,Salesforce曾扮演過破壞性創新的角色。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高速發展時期,貝尼奧夫構思通過互聯網交付CRM軟件,創立了Salesforce,開創了企業應用全新的軟件即服務(SaaS)模式,也即今天的雲服務模式。Salesforce大幅縮短了CRM的交付週期,降低了CRM交付成本。憑借其更好的體驗和更高的投資回報率,在過去的十多年時間裡,Salesforce 一舉成長為市值300億美元的企業服務市場巨頭。與此同時,第一代CRM的代表Siebel也于2006年被Oracle 收購而不復存在

如今,曾經的顛覆者又面臨被顛覆的命運。儘管Salesforce成功地將企業CRM從單機時代推向PC互聯網時代,但移動互聯網的到來則加速PC互聯網CRM"死亡"。這是因為,即便將一個普通軟件從桌面延伸到移動端,絕非是將運行在大螢幕的軟件縮小到小螢幕上那麼簡單,而是需要從移動設備的用戶習慣、移動設備的硬體軟件環境入手,都重新設計規劃

一個普通軟件如此,更不要提相對複雜的企業CRM軟件。Salesforce的確在資金、人才、技術方面有優勢,但這些優勢卻也容易變成阻力。比如停留在PC互聯網時代的強大技術架構,如何高效無縫地切換到移動App上?短期來看,PC互聯網的CRM更受企業歡迎,簽單率高利潤高,公司高層是否有決心和毅力轉向一個利潤低且目前還小的移動市場

正如克裡斯坦森所言,由於企業的資源分佈取決於消費者和投資者,越成功的企業,越容易忽視生長於邊緣的破壞性創新的力量。CRM市場上的Siebel如此,Salesforce也難逃厄運

移動化助推新一代巨

Salesforce安身立命的CRM產品來看,PC互聯網的CRM已落後於市場需要。本質上,CRM的要務就是客戶資訊的生產和傳遞。在傳統CRM領域,員工從PC上生產資訊——建立新客戶資訊、更新拜訪紀錄,再通過PC互聯網完成資訊的傳遞。而在移動化時代裡,資訊的生產已部分實現自動化,比如拜訪客戶時,員工的地理位置完全可以通過移動設備的GPS位置紀錄自動上傳到系統中,至於資訊的傳遞流程,無處不在的移動互聯網能夠快速完成資訊上傳、更新,從而大幅提升企業的銷售效率

這便是下一代CRM的模樣,也是Salesfore努力轉型的方向,但在破壞性創新的魔咒下,Salesforce的轉型非常困難,而借助移動化的紅利,新的巨人正在快速成長中

致力於研究企業級市場創新力量的Gartner 年度Cool Vendor榜單展現了一個個正在從邊緣成長起來的巨人。該榜單評選的初衷是為了肯定那些雖然目前公司規模不大,但卻在行業內極具創新力,能夠引領行業未來發展的活力型企業。在2015的中國區榜單中,銷售易、青雲、talkingdata等近幾年來新興的創業公司成功入圍,他們聚合了時下中國企業級創業公司的諸多優勢,從產品來看,這些公司從雲、社交、數據、移動的角度切入市場

技術上說,如今單一應用某個技術難以對傳統CRM帶來用戶體驗和客戶價值的全面提升,移動化、大數據、雲與社交的無縫融合,才會為CRM帶來顛覆式變化,從這個角度出發,下一代CRM就將「移動、社交、雲」結合在一起,推動企業向移動化、社交化的方向演進

另一方面,隨著80後,90後成為企業的主力軍,讓這些在互聯網時代成長的用戶使用基於上世紀技術的的企業產品,效果和體驗往往大打折扣。因此,新一代的企業級產品都在產品易用性做出創新。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新型CRM應用,應該摒棄傳統以系統管理的維度去設計,更多研究和考慮以支撐銷售人員典型一天的工作為目標來重新設計

長期以來,中國互聯網和企業級市場都在C2CCopy to China)的層面,但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中國巨大的用戶需求催生了無數頗具中國特色的本土移動化創業公司。在企業級市場,中國特殊國情下的中小企業也面臨海量的資訊化需求,基於雲、社交、移動帶來的技術紅利,中國企業級創業公司正在開創一個屬於他們的「黃金時代」。

From 未完成


 移動化衝擊企業級市場:被詛咒的巨頭與正在崛起的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