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國點評網站Yelp正在進行自我評估,謀求出售

知情人士稱,這家位於舊金山的公司正在與投資銀行合作,它最近幾周一直在跟潛在買家接洽。Yelp當前的市值約為29億美元,預計售價在35億美元以上

然而其中一位知情人士同時也指出,Yelp也可能決定不出售,但是即便它選擇出售,可能也不會很快

貴投資圈很多時候就玩這些虛虛實實,放風要賣又怕賣賤,就是這種姿態

Yelp2012年實現IPO上市,自從公司股價在20143月達到97美元的歷史最高價之後,它的股價就一直在下跌。就在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刊發前,Yelp週四的股價在39美元左右徘徊。消息傳出之後,Yelp股票大漲8%,升至41美元左右

Yelp發展背

我們今天說Yelp是美國的大眾點評,並不過份。雖然Yelp創立時不見得知道上海誕生了點評這麼一家網站,便它的確晚點評一年在舊金山創立

Yelp可以說是互聯網2.0的代表公司之一。2001年成立的維基百科,帶動了隨後一批2.0形態公司誕生,以用戶提供的內容為基礎,形成資訊的重組和檢索

2003年,大眾點評網在上海誕生。2004年,Yelp在舊金山起步。相比傳統的點評網站,Yelp出現了一些變化:一真實用戶發表評論,尤其注重把「一小撮」熱衷點評的用戶吸引過來。創建賬戶,填寫簡歷,添加朋友,寫評論,是yelp用戶的基本動作;二通過各種形式展開用戶間的互動,並給予優秀用戶「獎勵」。這樣的模式很快使Yelp與看重專家評論,坐等匿名用戶評論的CitySearch區分開來

Yelp看重點評的長度和對細節的描述,目前,Yelp所有點評的平均長度超過100個字。如果你是app用戶,那麼你可以簽到,傳照片,可以發表簡單的quick tip,但是點評的發表不被允許,因為Yelp認為,移動終端是不適合寫出完整高質量的點評的。呃,這就有點自絕於移動趨勢之外了。事實上,現在佔有普通用戶更多時間的終端,越來越從PC轉向手機

成長速度放慢,商業模式沒有根本性改

Yelp的最新財報顯示,第一季度其網站的每月獨立訪客人數約為1.43億人。雖然訪問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但是它的成長速度已經慢了下來。去年第一季度,Yelp網站的訪問量同比增長了30%Yelp的高管上周表示,公司將不再公佈總訪客的詳細數據,而是分別公佈桌面用戶和移動用戶的數量

Yelp國際銷售團隊雖然增加了開支,但是仍然未能扭轉訪客人數增速減慢的趨勢

另外,在商業模式上——目前Yelp的營收主要來自企業們為了提升名氣而支付的費用和廣告

大眾點評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特別是與交易掛鉤的模式上,走得更早更快。2007年開始,大眾點評開始向本地商家推出整體營銷方案,包括關鍵字搜索廣告電子優惠券品牌推廣等,其中的電子優惠券和後來推出的團購服務僅有一步之差,2010年初大眾點評正式切入團購業務,一年之後,團購收入就佔到大眾點評總收入的40%,當然,一枚硬幣有兩面,團購也給大眾點評帶來沉重的負擔,直接令其成為虧損公司。不過其CEO張濤說得好,如果不做團購,點評會怎樣呢

相比之下,Yelp的商業模式更貼近媒體。據Yelp招股書,Yelp主要營收來自本地廣告全國性品牌廣告及包括團購服務(「Yelp Deals」)在內的其他服務。目前有面向本地商戶的整體營銷方案包括關鍵字廣告(CPM) 超鏈主頁完善等,這項收入長期占營收70%以上,另外面向全國性品牌的品牌展示廣告占營收20%以上

2010年後,Yelp也在盈利模式上進行了包括團購服務、與其他合作夥伴的分成合作等方向探索,但這部分收入只佔其總收入不到10%

為了推動用戶增長與點評增長,Yelp在營銷上加大投入,這造成Yelp的持續虧損

Google也讓Yelp很憤怒鬱悶。Google也在推廣自己的點評產品Google PlaceYelp此前就指責Google用爬蟲將Yelp商戶資訊和點評摘要都連鍋端到他們的Places頁面

那麼,問題來了,Google此番會不會趁勢把Yelp買入旗下呢?Yelp仍然吸引了大批消費者。點評資訊庫是它的一項寶貴資產,因為這需要時間來積累。這些點評資訊對智慧手機用戶和打算壯大移動業務的企業來說都很有吸引力。如此一來,Yelp也不必擔心Google搜索冷宮自己了……

另:一年多以前願以5000美元賭Yelp模式在兩年內難以為繼的這位哥們兒,你贏了……

From 虎嗅


 美國的大眾點評——Yelp,據說在求出售。Google,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