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最近的全國人大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談腐敗現象的一個共同特徵就是權力尋租,要堅決打掉尋租空間,才能剷除腐敗土壤。

「尋租」是經濟學概念。尋租者坐擁大量資源,借其壟斷優勢,能透過政治制度中獲得的權力,為自己尋求更大利潤。在過程中更私相授受,近親繁殖;不單不事生產,亦無視社會成本,犧牲多數人的福祉。

最近,立法會又再辯論促請政府加強多元產業發展的動議,我不禁要問:為何經歷了董建華說的「四大支柱產業」與曾蔭權話的「六大優勢產業」,香港今天還在討論而未曾發展像樣的產業呢?

答案都要歸咎香港的政治制度,容讓「尋租者」不斷鞏固權力,繼續尋租。那一小撮金融﹑地產大亨和既得利益者,把持著選舉委員會與功能組別的大多數議席,成為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的造王者,選出來的特首和大部分功能組別議員,自然是為他們的利益服務。他們還需大費心思顧及其它產業發展﹑關心無票青年的向上流動機會嗎?

政策傾斜﹑政府鬆章,讓尋租者可不斷擴展財與權的版圖,社區經濟要向財團利益讓路,大眾福祉就在過程中給犧牲了。小市民需以一生心力供奉咫尺蝸居,安居樂業成了年青一代遙不可及的幻想。

尋租行為的影響力還不止於此。自從梁振英上台後,不少法定機構﹑諮詢組織的職位都被用作政治酬庸,捐款嫌疑未除的富二代劉鳴煒執掌青年事務委員會﹑不尊重老師學生的李國章被委任港大校董會成員﹑前廣西政協郭琳廣擔任監警會主席只是其中較觸目的例子。

相反,在三跑等重要議題上敢言直諫的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不再獲委任為中策組特邀顧問;重視社會使命的市建局行政總監譚小瑩,被自我定位為「發展商」的梁粉主席蘇慶和迫得突然辭職。

當梁粉﹑富二代逐步於每個公職崗位上除異己﹑廢監察,制定有利於其小圈子的規則,只會令尋租者的壟斷優勢更牢不可破。

只有一個公平﹑公正的真普選制度,才能幫香港打破尋租壟斷﹑黑箱作業﹑私相授受﹑近親繁殖的死結,香港才有希望!否則,再多討論,亦是徒勞。


 打破尋租壟斷【梁家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