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有限公司(Hutchison Whampoa Ltd. ,0013.HK, 簡稱:和記黃埔有限公司)接近敲定對英國移動運營商O2的收購,交易規模為150億美元。這一交易將成為李嘉誠最大一筆海外收購。

一名知情人士周一表示,和記黃埔最快將在本周宣布這一交易。和記黃埔1月份表示,該公司正就收購西班牙Telefonica SA旗下O2進行排他性談判,和記黃埔擬支付92.5億英鎊(約合138.4億美元)現金,且如果O2與和記黃埔旗下英國運營商Three合併後達到現金流指標,和記黃埔還可能支付至多10億英鎊。

以150億美元收購O2是李嘉誠在全球範圍內最大的一筆收購案,超過了他2010年以90億美元收購EDF Energy旗下英國電網業務的收購案。

電信運營商追求寡頭經濟

Three與O2合併後用戶超過3100萬人,約占41%的市場份額,將成為全英第一大電信運營商。第二名和第三名則分別是EE與沃達豐,兩者各掌握着32%和24%的市場份額。

據了解,排名第二的EE也是兩家大型電信運營商合併後的產物,EE成立於2010年,由T-Mobile公司母公司德國電信和Orange公司母公司法國電信的英國資產組建。2014年12月,英國手機運營商EE發表聲明稱,英國電訊(BT)欲以125億英鎊的價格收購EE,雙方已展開獨家蹉商。聲明中指出,此次BT支付代價內,部分為現金,部分為股份。德國電信與Orange將均分有關代價,但前者會收取較高股票,因此交易若達成,其持有BT股權為12%,Orange只持4%。EE將由德國電信與法國Orange共同持有。

李嘉誠收購O2將改變英國移動通訊市場。此前,和記黃埔旗下的Three以低價策略搶佔市場,為客戶提供頗為實惠的數據與語音套餐。知情人士稱,由於此前BT以125億英鎊的價格收購了電信巨頭EE,西班牙電信與和記黃埔希望搭上順風車,將O2的交易一併提交至反壟斷審查機關,強化此次合併行動的合理性。

「電信運營商追求規模效應,自然壟斷特性決定電信業適合寡頭競爭。」不願透露姓名的內部人士向筆者透露說。近年來,電信運營商大型併購不斷正印證這一點。

從全球電信業發展的大環境來看,「傳統話音業務萎靡、OTT衝擊日益加劇」,推動着併購潮的加劇,電信業併購目的在於打造成更有力的公司。而全球LTE的高速發展,也是推動併購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情況下,通過併購降低LTE網絡部署成本,同時以最小「時差」切入市場是最有效的途徑。

在美國市場上,2014年7月10日,美國第三大移動運營商SprintNextel被軟銀收購。雖之後又出現了軟銀將收購T-mobile的傳聞,但最終軟銀選擇放棄。美國移動通信市場另外兩大巨頭Verizon和AT&T也沒有閑着。Verizon以超過3.5億美元的金額買下CDN服務商EdgeCast後,又收購了英特爾互聯網電視業務;AT&T剛完成對Leap Wireless公司的收購,隨即又啟動了對衛星電視運營商DirecTV的收購。

而歐洲電信業雖然發展相對緩慢,但是併購熱度卻毫不消減。2014年早些時候歐洲市場就已然成為併購的「樂土」。意大利電信公司和西班牙電信同時向維旺迪巴西的寬帶子公司GVT發出收購要約;沃達豐收購西班牙有線運營商Ono和德國最大的有線運營商Kabel Deutschland;法國有線運營商Numericable希望收購本國電信運營商SFR。11月德國電信和Orange確認,兩家正在就出售其合資子公司EE股份同英國電信公司進行洽談。沃達豐公司也于11月完成了對希臘固網和寬帶運營商Hellas的併購,進一步加強了其固網業務能力。

自然壟斷是電信業的固有特徵,美國歷史上曾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打破電信運營商的壟斷,結果造成了21世紀初美國電信業的慘淡景象。

1996年,克林頓簽署了《電信法》,放開了所有電信領域的競爭,市話、長話、移動、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全部領域實行自由競爭。准入機制得到完全放開,使得成千上萬的新型電信運營商獲得了風險投資和銀行貸款。在美國市場,最多的時候存在着4000多家電信運營商。「僧多粥少」引發的非理性的價格戰把電信價格推向了谷底。

有經濟學家指出,一個國家最多隻能有四五家電信運營商生存下來,過度競爭正在把電信運營商逼入困境。21世紀初,Verizon、SBC通信公司、南方貝爾公司等分別背負了600億、300億、200億美元的債務。這證明了美國所倡導的自由競爭在電信業改革中的失敗。

在自由競爭環境下,電信運營商很難保證給用戶提供穩定、自由的通信。比起一般的企業,電信運營商承擔著更大的社會責任,它必須能夠為廣大用戶提供穩定、自由的電信服務。因此,電信運營商必須擁有較完備的網絡資源,完善的運營能力。而電信業全程全網的特點決定了,電信運營商必須保證網絡的統一,只有這樣電信運營商才能為用戶提供完善的電信服務。

在自由競爭機制下,市場主體的增加,企業間的互聯互通的問題也將日益突出。在美國、巴西等國,為了促進市場的充分競爭,政府人為的把全國市場分為了眾多的電信區,並由不同的電信運營商經營從而導致了整個電信業運行成本的提高,並導致了互聯互通問題的突出。1998年,巴西政府為了促進電信業的改革,對主體電信運營商進行實行分拆,由於各個公司之間充滿敵意的競爭,出現了全國範圍內的通信中斷,甚至連本地電話都打不通的癱瘓局面。

此外,自由競爭無法解決電信運營商競爭擴張與電信業自然壟斷性的矛盾。電信業是一個特殊的產業,這種特殊性決定了它並不能像其它產業那樣適應自由競爭。電信業是全民共享性的基礎產業,它具有明顯的自然壟斷性。在特定的一個區域,一個完整電信網絡就能滿足所有用戶的同質需求。這種自然壟斷性就完全排除了自由競爭的需要。其它的電信運營商如果也鋪設同樣的網絡,只能是一種無謂的重複建設,造成社會資源的很大浪費。

但同時,電信行業的經營與經營主體的規模有很大的關係,其規模效益明顯,並且電信業的利潤潛力是隨着用戶規模的擴大和業務量的上升而逐漸釋放的,因此,電信業的競爭首先就是網絡資源的競爭。這就導致了自由競爭機制下的電信運營商,為了能夠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就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擴大基礎網絡規模,搶佔有限的用戶群體。可見,電信企業自身固有的競爭擴張性與電信業自然壟斷之間的矛盾,註定了電信業的自由競爭機制失敗的命運。

加拿大退休基金擬入股李嘉誠旗下新O2

新O2還未成立就已經吸引了數十億英鎊計的投資。據星島日報3月2日的報道,和黃旗下電訊公司3與O2 UK合併後的新集團,已獲包括加拿大退休投資局和安大略教師退休金洽談入股,涉及數以十億英鎊計算。消息人士指出,至少有3、4個買家獲挑選,涉及股份金額約28億英鎊。

外電指出,和黃有意出售合併後電訊集團股份涉及28億英鎊,即至少約340億港元,而且已經接獲有意投資者洽商入股總額高達50億英鎊,即600億港元,超購約0.78倍。不過,洽商仍在初步階段,而且和黃要獲歐盟批准收購O2交易後,才會有實質進展。

外電指出,中國主權基金中投亦感興趣,但最終未必會投資。中投、新加坡的淡馬錫及GIC、卡塔爾投資局及數間加拿大退休基金,早已計劃入股合併後新電訊集團最多30%權益。

和黃于1月底時公布,旗下3英國以逾千億元向西班牙電訊Telefonica,獨家洽購英國子公司O2。意向價為現金92.5億英鎊,並須在3英國與O2 UK之合併業務達到協定財務目標後,再額外支付最高10億英鎊之遞延利潤分成。

和黃財務董事陸法蘭早前透露,計劃就併購O2尋求60億英鎊銀行貸款,預期O2與旗下3英國業務合併後,將可能減持不多於30%股權引入私募基金。據報道,上述主權基金已向和黃表達入股意向,目前仍處於初步商討階段。

和黃上周四公布業績時披露,歐洲之活躍客戶總人數于年內增加13%,共有超過2500萬名客戶。歐洲3集團錄得收入總額656億元,增加6%。 EBITDA與EBIT亦分別增加23%及42%,至156億元及69億元,反映客戶服務毛利凈額改善、嚴謹之營運成本架構,以及在奧地利與愛爾蘭之合併後持續實現之成本協同效應。除意大利外,歐洲3集團所有業務均于年內增加之盈利貢獻。

李嘉誠投資400億英鎊,成英國最大的單一海外投資者

近年來李嘉誠頻繁投資于歐洲,其主要投資領域又集中在基建、電信、零售行業,其中,英國是「主戰場」。甚至有英國媒體撰文稱:李嘉誠要併購「整個英國」。李嘉誠正在轉移戰場,「抄底」歐洲、澳洲。

2010年、2011年,李嘉誠先後以90.3億美元與38.7億美元收購英國電網與水務業務,2012年7月,又耗資30.32億美元收購英國管道燃氣業務。目前,李家控制着英國天然氣近三成市場、四分之一的電力分銷市場以及約5%的供水市場。

2013年2月,李嘉誠父子分別以和記黃埔及電訊盈科齊齊競投英國的4G頻譜,最終和黃以2.25億英鎊投得。這比2000年科網熱高峰時,和黃為首財團以近44億英鎊(538億港元),投得英國3G牌照而言,只相當於當年的5.1%費用。

2014年4月,原和記黃埔投資獲倫敦市場同意,投資15.12億美元在倫敦商業區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重建Convoys Wharf,開展商住項目。而長實集團也成為英國最大的單一海外投資者。

2015年1月20日,英國私有控股基金3i 基建公司發布公告稱,將出售旗下鐵路租賃公司Eversholt Rail Group給李嘉誠集團,其中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與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各占50%的股權,交易將在3月份完成。

據統計,截止至2014年,長實集團已一躍成為英國最大的單一海外投資者,歷史投資總額超過300億英鎊,加上此次收購英國O2所花費的100億英鎊,其在英國的投資將超過400億英鎊。

晨哨分析師 王誠 袁佳穎 撰文

From 晨哨網


 李嘉誠最大海外收購:和記黃埔150億美元收購英國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