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按:這不是一篇影評,只是筆者看畢電影後的個人反思。

還記得今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當最佳原創歌曲得獎者Common上台致謝的時候,勉勵世界各地的人民對公義的追求,並特別提到香港及其雨傘革命,其後他的言論被香港民主派人士及傳媒瘋狂轉載,說香港人揚威國際,有見及此,筆者特意進到戲院,看看這套荷里活大作。

故事主要講述黑人維權牧師馬丁路德金在追求美國黑人能享有投票權的經過,過程中他秉持著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原則,最後逼使約翰遜總統礙於群眾壓力而屈服。在觀看電影之前,筆者一直在思考,究竟透過馬丁路德金的爭取民主故事,香港人可以學些什麼呢?結果電影結束後,筆者心裡只有擔憂:香港人又會再次無限解讀電影內容了,容許筆者在此斗膽預測,在輿論的影響下,這套電影只會是香港人其中一個爭論的話題之作,而眾人只會拿著電影的某些情節去爭強自己觀點的說服力,而忽略電影所帶來的提醒和反思。

若你是溫和派,你會說連馬丁路德金也支持我們的理念。故事裡,金博士一直宣揚非暴力的原則,跟香港溫和派一直宣傳的「讓愛與和平佔領人心」一模一樣,他亦試過因不還手和「退縮」而被譏為「左膠」(當然電影沒有這樣說,只是筆者個人感受而已)。看畢電影後,你定必借機批評勇武派,說非暴力也能帶來成功,他們支持流血革命不會得到群眾支持,動手反成了人的話柄。但同時,他們亦忘記金博士非暴力的理念:「We negotiate, we protest, and we resist。」溫和派有談判,有示威,但他們沒有反抗,就算有也只是九月二十八日的那天而已。還有,電影裡,總統多次說博士的要求沒有可能做到,更威逼利誘他讓步,金博士卻沒有退縮,一步也沒有,這跟現在隨時會食言的泛民們有著天淵之別。無錯,非暴力或許能感動人,但溫和派要學的,是堅持和反抗的藝術。

若你是勇武派,你也會和溫和派一樣,說連馬丁路德金支持我們的理念,儘管你們的抗爭理念不同。你們會特別抓緊金博士那句「We resist」來指摘溫和派打不還手,跟傻瓜無異,並指出勇武是為了保護自己,至少不要受到不必要的傷害。但同時,電影其中一句對白亦提到,「若你現在拿槍殺了他們一人,我們則會死十個人。」(註:筆者忘了完整的對白,只記得個大概)武裝起來,大概一場,這也許很「型」,但電影院給勇武派一個很好的提醒:不要作無謂的犧牲,反抗,是為了免受不必要的傷害,能作長時間的堅持,而不是以暴易暴。

看畢整套電影後,筆者始終找不到進場前的問題的答案,畢竟己方的實力、敵人的態度、歷史背景、所爭取的東西都不盡相同的時候。歷史本身並沒有任何教育意義,每個革命,每個運動,都是一個突破,都有它的獨特性,金博士的事跡只能給香港人借鑑,並不能以此為金科玉律,必勝的方程式。馬丁路德金在爭取黑人投票權的成功,並不代表香港人在雨傘革命的成功,他的故事或許能勉勵一下香港人在爭取民主路的堅持,但同時亦狠狠的刮醒了自以為成功的每個香港民主「鬥士」。成功,不一定只有一個方法,而在任何事還沒有成功之前,一切流血,一切堅持也只會是徒然:若金博士只停留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示威,然後不再堅持的話,他永遠不會成功,而他的故事未必會搬上大銀幕,他現在也不會是美國歷史上響當當的人物。同樣地,若香港人只停留在九月二十八日那晚的情景,歷史只會為梁振英平亂有功而留名,而不是每個爭取真普選的香港人。

電影中,當看到第一次群眾嘗試越過警察防線而警察以警棍和催淚彈驅趕示威者的時候,筆者回想起天降八十七枚催淚彈的那夜香港人的團結;當看到金博士第二次帶領群眾走到橋中央然後解散群眾的時候,筆者聯想起十二月那天和平散場的可惜;當看到群眾第三次過橋,今次卻沒有阻擋,並帶著興奮的心情走過橋的另一端,為著他們的勝利而歡呼的時候,筆者在想,香港的民主路,何時會成功了?

 

作者:小西毒(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究竟《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為香港的民主路帶來什麼反省呢?(小西毒)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