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Thiel和他的《從0到1》從今年開始在中國就一直熱度不減。眾所周知,這本書的初稿內容來自於Peter在斯坦福的「精益創業」課程,課程編號CS 183,法學院學生Blake Masters(《從0到1》的第二作者)將課程筆記進行了整理分享。然而,依然有一些Peter Thiel平時的隻言片語沒有被他記錄下來,而這些內容卻極具價值,另一位Peter Thiel的中國助教將這些內容進行了補充。本文來自福布斯中文網,原文標題《Peter Thiel助教口述:《Zero to One》里沒有提到的3個創業秘訣》,虎嗅編輯后發布。

1.存在創業的最佳時機嗎?

有,那就是金融危機到來前的大約18個月。雖然這個時間不是可以預先估算出來的,但是歷史的經驗證明,如果一家公司恰好在金融危機之前大約18個月成立,是有可能成為巨頭公司的。

比如當年的Google(1998年 9 月創立,2000年 3 月納斯達克崩盤)。這是因為「在危機到來之前一個公司大概需要18個月來完成商業模式的摸索,人才和資金儲備。等到金融危機過後,市場可能就只有你一個玩家,而失血過多的投資人需要很快找回損失而瘋狂投資你,從而逐步進入壟斷局面」。

2. 是不是創業一定要去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不一定,有時甚至相反,用你的弱點去創業也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Mark當年屬於靦腆型理工男,不善於社交,結果他創立的Facebook取得了巨大成功,重新定義了大家的社交習慣。

這裡的原因是「如果你不擅長某些事情,有可能是這個事情已經僵化和墨守成規,從而存在巨大被顛覆和重塑的可能。而不擅長的你往往就是那個最合適站出來的革命者」。

3. 是否需要對創業的點子做到絕對保密呢?

創業的點子如果完全保密,就不會有人被感召加入你,和你一起干,你的早期客戶也會因為不知道你而不能成為你的忠實粉絲,沒有媒體報道,也有可能拿不到投資。但如果完全公開,則有可能引入很多競爭者,讓這個市場充滿了同質化。

所以結論是,「最好的模式是平衡好創業機密的曝光率在一個可控範圍內,讓你可以招到志同道合的人,獲得高質量的早期客戶,同時避免過早引入競爭。這個平衡做的越好,你公司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這裡有三條彼得·泰爾有價值、卻沒被寫進《從0到1》中的創業觀點